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天府沃野:益州的地理、经济与文化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布局里,益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繁荣昌盛的经济状况,还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些特质使得诸葛亮对其极为重视。

益州的地理形势

益州,就像一座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天然堡垒,其地理环境之险峻令人惊叹不已。北面,秦岭和大巴山就像两条巨龙横卧,它们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山脉连绵起伏,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北方的寒风与外敌的侵扰。东面,广袤的湘鄂山区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其间沟壑纵横,道路崎岖难行,成为了益州东部的一道坚实防线。南面,丘陵起伏的云贵高原恰似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地势起伏不定,山峰错落有致,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也为益州的南部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有关古籍对益州的记载,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其地理的险要。“巴蜀,陇西郡之南境,内史之南境,其余土境,自汉以后历代开拓氐羌戎夷之地。汉武帝置十三州,此为益州,领郡八。益之为言隘也,言其地隘险。一曰疆壤益大。”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益州地势的狭窄与险要。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这样描写蜀地的险峻:“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于前则跨蹑犍、牂,枕倚交趾。经途所亘,五千余里,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纠纷,触石吐云,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诗中描绘了蜀地以灵关为门,玉垒山为屋宇,两江环绕,峨眉山高耸入云,道路漫长,山峦连绵,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蜀地的险峻与神秘。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更是用那如椽巨笔,把益州的险峻描绘得淋漓尽致:“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中那惊险刺激的描写,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益州地势的险要,也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之情。

益州的经济资源

巴蜀地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物产和发达繁荣的经济。《华阳国志·巴志》详细记载了巴地的经济状况:“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其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者有桃支、灵寿。”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地物产的丰富多样,涵盖了五谷、六畜、桑蚕、鱼盐、铜铁等众多领域,还有各种珍贵的果实、药物和竹木。《华阳国志·蜀志》也记载了蜀地的物产:“其宝则有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氂、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纻之饶,滇、僚、僰僮仆六百之富……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蜀地的物产同样丰富,不仅有各种珍贵的宝石、金属,还有精美的丝绸、刺绣等手工艺品,以及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瓜果蔬菜。

在巴蜀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更是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秦昭襄王时,李冰任蜀郡太守,他在此大兴水利工程,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及宝瓶口等工程。鱼嘴和金刚堤把岷江水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为岷江正流,内江水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整个工程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比蜀相开明时的宝瓶口水利工程更加完整、系统、科学,更加有利于蜀地的经济发展。史书记载,都江堰建成后,“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的建成,使得蜀地成为了一片沃野千里的富饶之地,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JdlAi/UR0F6A59cK2jsB9LUIURxRpHOxobUSWEUuuxEYKKg3pRspaPrbRYPmkQ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