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如一场狂风骤雨,彻底改变了荆州的军事态势。曹操在这场战役中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不得不重新调整他在荆州的防御布局。
曹军收缩防线,重点防守襄阳、樊城等战略要地。襄阳地处荆州北部,是进入中原的门户,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曹操派遣曹仁驻守襄阳,曹仁是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作战经验丰富,善于防守。他在襄阳城加强了城防工事,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准备长期坚守。樊城与襄阳隔汉水相望,互为掎角之势,曹操也安排了重兵把守。曹军在这两座城池周围设置了众多的营寨和堡垒,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以阻止孙刘联军的北上。
同时,曹操还在荆州的其他地区留下了一些小股部队,进行游击骚扰,以牵制孙刘联军的兵力。这些部队虽然规模不大,但行动灵活,给孙刘联军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而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后士气大振,开始制定进攻策略。刘备方面,诸葛亮明白荆州的重要性,他建议刘备先夺取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这四郡地处荆州南部,地势相对平坦,物产丰富,而且防守相对薄弱。刘备派遣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分别率领军队进攻这四郡。关羽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威名,很快就攻克了武陵郡;张飞则以其强悍的战斗力,迅速拿下了长沙郡;赵云也不示弱,顺利占领了桂阳郡;零陵郡在刘备军队的强大攻势下,也很快投降。刘备通过夺取这四郡,扩大了自己在荆州的势力范围,获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孙权方面,周瑜则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江陵。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周瑜率领东吴的精锐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向江陵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曹仁在江陵城坚守不出,周瑜多次攻城都未能成功。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周瑜不得不调整战术,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他一方面继续围困江陵城,另一方面派遣军队阻击曹操派来的援军。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曹仁最终因粮草短缺、兵力不足,不得不放弃江陵,退守襄阳。周瑜成功占领了江陵,控制了荆州的中部地区。
在赤壁之战期间,孙刘为了共同对抗曹操,结成了联盟。赤壁之战后,随着局势的变化,孙刘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周瑜对刘备在荆州的发展心存疑虑。他认为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旦在荆州站稳脚跟,可能会对东吴构成威胁。因此,周瑜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刘备的发展。
周瑜建议孙权将刘备软禁在江东,以防止他在荆州扩大势力。他认为刘备有雄才大略,手下又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若不加以控制,日后必成大患。孙权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周瑜的建议,但也对刘备产生了警惕。
而刘备方面,他明白荆州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一心想要在荆州立足。他利用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的机会,迅速夺取了荆州南部的四郡。这一行动引起了周瑜的不满,他认为刘备是在趁火打劫,抢占东吴的地盘。
周瑜为了夺回荆州南部的控制权,多次与刘备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周瑜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南部的四郡,刘备则以各种理由拒绝。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为了进一步打压刘备,周瑜还制定了西进益州的计划。他认为如果东吴能够占领益州,就可以对刘备形成包围之势,从而削弱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周瑜在西进的途中突然病逝,这一计划也随之夭折。
周瑜死后,鲁肃接替了他的职位。鲁肃主张维持孙刘联盟,他认为只有孙刘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操的威胁。因此,他劝说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以巩固孙刘联盟。刘备得到江陵后,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孙刘在荆州问题上的博弈,既有联合对抗曹操的一面,又有争夺荆州地盘的一面。周瑜与刘备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双方在利益面前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