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初入仕途的历练

陕西潼关道员生涯

清顺治十二年,汤斌被任命为陕西潼关道员。接到任命后,他没有丝毫的架子,一心想着不扰地方百姓。他用自己微薄的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一头驮着两床破旧被褥和一个竹书箱,主仆二人各骑一头,就像穷书生赶考似的,低调地踏上了上任之路。

到了潼关,汤斌向守关把总亮明身份。把总见他一主一仆,人畜俱瘦,行李又少,不禁摇头说道:“就是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然而,就是这个看似“煮不出官味”的四品道员,却有着非凡的能力和决心。

汤斌上任后,很快就发现当地土豪劣绅横行霸道,地痞流氓为非作歹,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决定先拿这些豪绅开刀,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他深入民间,了解豪绅们的恶行,并收集了大量的证据。然后,他果断采取行动,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豪绅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有的豪绅被没收了非法所得,有的被关进了大牢。一时间,豪绅们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为了治理地方治安,汤斌加强了对军队和地方治安力量的管理。他整顿军纪,要求士兵们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扰民。同时,他还组织了巡逻队,加强对街道和乡村的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在他的努力下,潼关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地痞流氓纷纷收敛,百姓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汤斌还非常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对当地的税收进行了清查,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税收项目,让百姓们能够轻装上阵,安心生产。他鼓励百姓们发展农业生产,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在他的倡导下,潼关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江西任职的作为

结束了陕西潼关道员的任期后,汤斌又被派往江西任职。初到江西,汤斌便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他发现这里农业生产落后,百姓生活困苦,社会治安也较为混乱,衙门内部更是存在诸多弊端。面对这些问题,汤斌下定决心要改变江西的面貌。

为了奖励耕织,汤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亲自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并承诺给予开垦者一定的奖励。同时,他还积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了支持纺织业的发展,汤斌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为纺织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他还组织了纺织技术培训,提高了纺织户的生产技能。在他的努力下,江西的农业和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加强治安是汤斌在江西任职期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他知道,只有社会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汤斌加强了对军队和地方治安力量的管理,整顿军纪,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组织了巡逻队,加强对街道和乡村的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他还加强了对监狱的管理,改善了囚犯的生活条件,对那些有悔改表现的囚犯进行了教育和改造。在他的努力下,江西的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百姓们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衙门内部的整顿也是汤斌工作的重点之一。他发现衙门内部存在着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汤斌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他要求官员们廉洁奉公,不得贪污受贿,不得滥用职权。同时,他还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对于那些违反规章制度的官员,汤斌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惩处。在他的整顿下,衙门内部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大大提高。

回乡守孝与学术精进

康熙三年,汤斌的父亲不幸过世。按照当时的传统和礼制,汤斌毅然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守孝。在守孝期间,汤斌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荒废学业,反而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

守孝的日子里,汤斌生活十分简朴。他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粗茶淡饭,一心缅怀父亲的养育之恩。然而,他对知识的渴望并未因生活的清苦而减退。此时,他听闻孙奇逢是一位理学大家,便怀着崇敬和求知的心情,拜入孙奇逢门下,开始系统地学习理学。

孙奇逢的理学思想兼容并蓄,融合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合理之处。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他每天早起晚睡,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深入思考理学中的各种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虚心向孙奇逢请教,孙奇逢也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引导他不断深入理解理学的精髓。

在学习过程中,汤斌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术心得,探讨社会问题。每次交流,汤斌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有一次,他们围绕着“知行合一”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顾炎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黄宗羲则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汤斌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知行合一”应该是将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知识,同时用知识来指导实践。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也让他在学术上更加自信。

通过跟随孙奇逢学习和与其他学者的交流,汤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学思想。他不再局限于某一派别的观点,而是能够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认识到,理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和生活的准则。 KEZO07mmWmg7LeafMCKgsnQ0g8A8l5HfBYaO8WH62vO8bZ/QM1NLBdQhefwnkJ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