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殷墟文明的璀璨碎片

殷墟的经济繁荣

在遥远的商代,殷墟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散发着经济繁荣的光芒。其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高度的发达程度,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作为古代社会的根基,在殷墟地区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从考古发现来看,宫殿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曾发现了400 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它们被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一发现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可观,需要大量的劳动工具来支撑。这些石镰刀虽然看似简陋,但在当时却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重要帮手,它们见证了商代农业的繁荣。在安阳大司空村、苗圃都出土有青铜铲。青铜铲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相比于石制工具,青铜铲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提高劳动效率,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殷墟甲骨中已有禾、黍、麦等文字,这说明当时的农作物种类丰富。在殷墟遗址发现大量贮藏粮食的窖穴,这些窖穴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殷墟地区是商王朝的一个农业中心。农民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收获了丰富的粮食,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求,还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畜牧业在殷墟的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出土的家畜有牛、羊、马、猪、犬等遗骸,这些家畜的种类丰富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牛和马主要用于动力,它们帮助农民耕地、运输货物,提高了生产效率。羊和猪则主要用于食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犬在当时可能主要用于狩猎和守卫,是人类的忠实伙伴。家畜还被用于祭祀,在商代的宗教信仰中,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家畜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手工业的发展是殷墟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其中,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例如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 公斤,花纹精美,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奇迹。司母戊方鼎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它的出土,不仅展示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王室贵族的奢华和威严。在妇好墓出土的铜器有460 余件,不少是精美瑰丽的艺术珍品。这些铜器造型各异,有的是礼器,有的是兵器,有的是生活用品。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精美,体现了商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

陶器制造业在殷墟也十分发达。殷墟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工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刻纹白陶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工匠们需要精心挑选陶土,经过多次烧制和雕刻,才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陶器。除了青铜制造业和陶器制造业,从出土的遗物还反映出当时在玉雕、牙雕、纺织、酿酒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世界水平。这些手工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殷墟的科技之光

殷墟,这座古老的都城,不仅在经济上繁荣昌盛,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在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展现了商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天文学方面,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食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这些记录表明,商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天象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他们通过观察日蚀、月食等天文现象,了解了天体的运行规律,为后来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对星辰的观测也非常准确,能够识别出一些重要的星座和恒星。这说明商代的天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的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多,这反映了他们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重视。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预测天气的方法,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历法的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殷墟,商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相当完备的历法。他们知道一年分四时 12 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这种历法的制定,是基于对天文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还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例如,根据历法,人们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收割等。历法也为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等活动提供了时间依据。

数学在商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十进位制的使用,使得数学计算更加简便和准确。人们可以用较少的数字表示较大的数值,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殷人还采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计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干支计时法以天干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种计时法不仅准确地记录了时间的流逝,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在商代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他们能够识别出一些常见的疾病,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他们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这些治疗方法在当时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商代的医生还可能使用一些草药来治疗疾病。虽然目前关于商代草药的具体种类和使用方法还不太清楚,但可以推测,他们已经对草药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

殷墟的商业辉煌

在商代,殷墟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更是全国的商业中心,其商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从文字记载来看,殷墟彝器金文中出现了“市”字,甲骨文中也有“贝”字。“市”字的出现,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商业交易场所。在这个场所里,人们可以进行商品的交换和买卖。而“贝”字的出现,则与当时的货币使用密切相关。贝在商代被广泛用作货币,它具有轻便、易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墓葬中的殉贝现象,进一步证明了贝币在当时的广泛使用。在殷墟晚商墓葬中出现过大量殉贝。大司空村发掘的 165 座殷墓中,有83 座有殉贝,共得贝234件,其中两座墓内有铜贝 3 枚。在殷墟西区墓葬发掘出342 座有殉贝,妇好墓中殉贝近 7000 枚。这些大量殉贝都是以贝币形式随葬的,说明贝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用贝币来购买商品、支付债务,贝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尚书·酒诰》说,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这表明商代的商人已经开始从事长途贸易活动。他们牵着车牛,带着商品,到远方去进行交易。甲骨文中又出现过“车”“舟”等文字,这说明当时的交通工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车和舟的使用,使得商人能够更方便地运输商品,扩大了商业贸易的范围。他们不仅在国内进行贸易,还可能与周边的部落和国家进行交流和交易。

殷墟作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四方土产,均集于此。在这里,人们可以买到各种不同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殷墟也有制造各种器物的手工业作坊,这些作坊生产的商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可能远销到其他地区。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qNJyRXmJ2rXuHlEn4HqEdj202FW6Z4gRvYcAXY4xyiiuAZ9AWADAI4OhrC4xtK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