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制度,将国家居民按照乡、县、邑的形式进行编制。在“国”(即城市及其郊区)的部分,将其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个,士乡十五个。这二十一个乡又进一步分为三个部分,由三位大夫分别管理,这便是“参其国”。而在“鄙”(即农村地区),则将其划分为五个属,每个属下面又设置了县、乡、卒、邑等不同层级的行政单位,这就是“伍其鄙”。
在乡、县、邑的编制方式上,有着严格而细致的规定。以士乡为例,每五个士家为一轨,设置轨长;每十个轨为一里,设置里有司;每四个里为一连,设置连长;每十个连为一乡,设置乡良人。这样层层递进的编制方式,使得国家对居民的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在农村的“鄙”中,三十家为一邑,设置邑有司;十邑为一卒,设置卒帅;十卒为一乡,设置乡帅;三乡为一县,设置县帅;十县为一属,设置属大夫和属正长。通过这种严密的编制,国家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个居民的情况,便于进行管理和调配。
任命官吏的职责与管理方式也十分明确。在“国”中,三位大夫负责掌管各自所管辖的七个乡,他们需要定期向齐桓公汇报工作,并且要对乡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负责。乡良人则要管理好本乡的居民,督促他们从事生产、学习军事技能等。在“鄙”中,属大夫和属正长负责管理整个属的事务,他们要关注农业生产、治安状况等。县帅、乡帅、卒帅、邑有司等各级官吏也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他们层层负责,确保了整个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这一制度让百姓各守其业,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巩固了统治。以士乡为例,士人们平时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则进行军事训练。由于他们居住在同一个乡里,彼此之间相互熟悉,在战场上能够更好地协同作战。而且,这种兵民合一的方式,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工商之乡,工人们专注于手工业生产,商人们则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在农村地区,“伍其鄙”制度让农民们安心从事农业生产。邑有司负责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卒帅、乡帅等官吏则负责维护农村的治安,让农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例如,有一个叫李家庄的小村落,在“伍其鄙”制度的管理下,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耕种土地,有的负责养殖家畜。邑有司还组织大家修建了灌溉水渠,使得农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卒帅加强了村落的巡逻,使得村里的治安状况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