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登上王位后,心中对管仲那夺命一箭的仇恨如熊熊烈火般燃烧,日夜都想着要将管仲千刀万剐,以报当日之仇。在他看来,管仲就是那个差点让他命丧黄泉、与他争夺王位的罪魁祸首,不杀管仲,难消他心头之恨。于是,他立刻下令,要鲁国将管仲押送到齐国,准备亲自处决。
就在齐桓公磨刀霍霍之时,大夫鲍叔牙心急如焚地赶来劝谏。他知道管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国奇才,若能为齐国所用,必将帮助齐国成就一番霸业。他对齐桓公说道:“大王,您若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鲍叔牙辅佐就足够了;但您若想称霸天下,成就千秋伟业,那非管仲不可。管仲之才,远在我之上。他有经天纬地之能,安邦定国之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他都有着卓越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有他辅佐,齐国定能繁荣昌盛,称霸诸侯。”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想起了自己的宏伟抱负,想起了想要让齐国成为天下霸主的梦想。他知道,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位贤能的大臣来辅佐自己。可是,一想到管仲那差点要了他命的一箭,他的心中又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鲍叔牙看出了齐桓公的犹豫,继续说道:“大王,管仲当时是为了公子纠,各为其主,他那样做也是职责所在。如今您若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不仅能显示您的胸怀宽广,还能让天下人看到您求贤若渴的诚意。到那时,天下的贤才都会纷纷前来投奔您,齐国何愁不能强大?”
齐桓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反复权衡着鲍叔牙的话,心中的仇恨渐渐被理智所取代。他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而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了实现齐国的霸业,他必须放下个人的恩怨,重用管仲。
最终,齐桓公下令释放管仲,并亲自迎接管仲入宫,与他促膝长谈。在交谈中,管仲的才华和见识让齐桓公大为折服。他发现,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齐桓公决定对管仲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任命他为齐国的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