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与李斯密谈之后,秦国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制定并实施统一六国的战略。在咸阳的宫殿中,嬴政召集了秦国的一众将领和谋士,共同商讨具体的策略。
嬴政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如今我大秦国力强盛,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本王欲与各位共商大计,如何才能顺利实现六国的统一。”众臣纷纷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李斯站出来,说道:“大王,此前我们已商定,先从韩国入手。韩国国小力弱,且地处天下之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拿下韩国,既能切断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又能震慑其他诸国。”嬴政点头示意李斯继续说下去。
李斯话锋一转,“六国必然知晓我们的意图,定会相互救援。所以,我们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必须辅以分化离间之策。”蒙恬将军问道:“李大人,这分化离间之策该如何实施?”李斯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可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前往各国。贿赂其朝中权臣,让他们在本国君主面前诋毁主张合纵抗秦的大臣,破坏六国之间的信任与联盟。”
嬴政听后,说道:“此计甚好。但各国君主也并非都是昏庸之辈,我们的使者必须小心行事,不可露出破绽。”李斯躬身道:“大王放心,微臣定会挑选合适之人,确保计划顺利进行。”
接着,王翦将军说道:“大王,军事准备也至关重要。我们需加强军队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同时,要研发新的武器装备,增强我军的战斗力。”嬴政说道:“王将军所言极是。本王会下令,让各地加紧练兵,兵器制造也不能松懈。”
在确定了先攻韩国的战略后,秦国开始积极筹备。李斯亲自挑选了一批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使者,分别派往各国。这些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潜入各国都城。
其中一位名叫姚贾的使者,被派往赵国。姚贾知道赵国的情况,赵王生性多疑,且朝中大臣之间矛盾重重。姚贾来到赵国后,通过各种关系结识了赵王的宠臣郭开。郭开此人,贪婪成性,见钱眼开。姚贾送上重金后,郭开便对他言听计从。
姚贾对郭开说道:“郭大人,如今秦国强大,六国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若赵国与秦国为敌,必将引火烧身。您何不在赵王面前美言几句,让赵国与秦国交好,如此一来,您不仅能保住荣华富贵,还能得到秦国的赏赐。”郭开心动不已,连连点头。
此后,郭开在赵王面前不断诋毁主张抗秦的大臣李牧,说李牧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赵王本就对李牧有所猜忌,听了郭开的谗言后,果然中计,下令免去李牧的兵权。李牧拒不从命,赵王便派人将李牧杀害。李牧一死,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为秦国攻打赵国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秦国的军队也在加紧训练。王翦将军亲自率领秦军,进行实战演练。他注重培养士兵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战斗意志,让秦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公元前234年,秦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出兵攻打韩国。秦军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向韩国境内推进。韩王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韩王焦急地说道:“秦国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韩非站了出来,说道:“大王,秦国之所以攻打我们,是因为我们地处战略要冲。为今之计,我们可派使者前往秦国,献上土地,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属国,或许能暂时延缓秦国的进攻。”韩王无奈之下,只得采纳了韩非的建议,派使者前往秦国求和。
嬴政接到韩王求和的消息后,与李斯商议。李斯说道:“大王,韩国求和,不过是缓兵之计。我们不能轻易答应,应继续进攻,彻底消灭韩国。”嬴政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本王要的是六国统一,绝不能留下后患。”
于是,嬴政拒绝了韩国的求和,命令秦军继续进攻。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都城新郑,韩王被俘,韩国灭亡。韩国的灭亡,让其他五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秦国灭韩之后,将目标对准了赵国。赵国虽然在李牧死后,军事力量有所削弱,但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嬴政决定采用两面夹击的战术,一路由王翦率领秦军主力,从正面进攻赵国;另一路由杨端和率领偏师,从侧翼迂回包抄。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秦军向赵国发起进攻。赵国派大将扈辄率军抵抗。扈辄哪里是王翦的对手,很快便被秦军击败,扈辄战死,秦军斩杀赵军十万余人。赵王急忙调回驻守北方边境的军队,由赵葱和颜聚率领,抵御秦军。
秦国的分化离间之策再次发挥了作用。秦国使者再次贿赂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赵葱和颜聚谋反。赵王轻信了郭开的话,下令将赵葱和颜聚处死。这一举措使得赵军人心惶惶,战斗力锐减。
王翦抓住时机,发动总攻。秦军如潮水般涌向赵军阵地,赵军毫无抵抗之力,很快便被秦军击败。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被俘。赵国公子嘉率领残余势力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国。
在攻打赵国的同时,秦国也没有放松对其他国家的防范和分化。秦国使者不断穿梭于各国之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使得六国之间的联盟更加脆弱。
灭赵之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魏国。魏国地处中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嬴政决定采用水攻之策,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秦军包围了大梁。秦军在大梁城周围修筑堤坝,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梁。大梁城被洪水浸泡数月,城墙逐渐崩塌。魏国军民在洪水中挣扎求生,苦不堪言。
魏王眼见大梁城即将沦陷,无奈之下,只得出城投降。魏国灭亡后,秦国的势力进一步向东扩张,与楚国接壤。
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六国中实力较强的国家。嬴政知道,攻打楚国并非易事,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朝堂上,嬴政询问众将:“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年轻气盛,说道:“大王,给我二十万秦军,我定能灭楚。”王翦则沉稳地说:“大王,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嬴政觉得王翦过于保守,便采纳了李信的建议,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
李信率领秦军攻入楚国境内后,起初进展顺利,连克数城。楚国名将项燕却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故意示弱,让秦军深入楚国腹地。当秦军深入到一定程度时,项燕率领楚军突然发动反击。楚军士气高昂,秦军猝不及防,被楚军打得大败。李信率领残军狼狈逃回秦国。
嬴政得知李信战败的消息后,十分懊悔。他亲自前往王翦的家中,向王翦道歉,并恳请王翦出山,率领大军攻打楚国。嬴政说道:“将军,本王悔不听您之言,导致秦军战败。如今楚国气焰嚣张,还望将军不计前嫌,率军出征,为秦国雪耻。”王翦见嬴政态度诚恳,便说道:“大王放心,老臣愿效犬马之劳。但仍需六十万大军,方可取胜。”嬴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再次攻打楚国。王翦知道楚军的实力,他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在楚国边境修筑壁垒,与楚军对峙。楚军多次挑战,王翦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楚军逐渐放松了警惕。
王翦见时机成熟,下令秦军发动总攻。秦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楚军阵地,楚军仓促应战,顿时大乱。项燕率领楚军奋力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秦军的猛烈进攻。楚军大败,项燕战死。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被俘,楚国灭亡。
楚国灭亡后,燕国和齐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刺杀嬴政。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荆轲向嬴政献上地图。当地图展开到最后时,荆轲拿起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连忙躲避。在大臣们的帮助下,嬴政最终逃过一劫,荆轲被当场杀死。
荆轲刺秦事件彻底激怒了嬴政,他下令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
公元前222年,王贲率领秦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同年,王贲又率军南下,攻打代国,俘虏代王嘉,赵国残余势力也被消灭。
此时,六国之中只剩下齐国。齐国自田单复国后,一直采取偏安一隅的政策,与其他国家很少往来。秦国在攻打其他五国时,齐国也没有出兵相助。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领秦军从燕国南下,直逼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惊慌失措,在秦国使者的劝说下,不战而降。至此,秦国历经十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