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古三代图画实物之形

上古 未有文字之先,人事简易,大事作大结,小事作小结,仅为符号而已。伏羲氏 出,画卦 之文,云即天地风雷等字。考古者至引巴比仑 文字为证,莫不相合。其象形犹未显也。又作十言,即一至十等字之古文,已立横线、纵线、弧、三角之形式,是为图画之胚胎矣。

黄帝 之世,仓颉 造六书 ,首曰象形,言制字者先依类而象其形。时有史皇 ,以作画著,当为画事之始。画与字其由分也。且上古云、鸟、蝌斗、虫鱼、倒薤之书 多类于画,其形犹存。有虞氏 言欲观古人之象,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蜼、藻、火、粉米、黼、黻、 绣十二章 [1] ,用五采 ,彰施于五色,是画用之于服饰矣。夏后氏 之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形,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是画用之于铸金矣。

《史记》称伊尹 从汤 言素王 及九主 之事,谓凡九品,图画其形。《尚书·说命》篇言:“‘恭默思道,梦帝畀 予良弼 ,其代予言。’乃审厥象 ,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 筑傅岩 之野,惟肖。”是虞夏殷商之际,民风虽朴,而画事所著,固综合天地、山水、人物、禽鱼、鸟兽、神怪、百物而兼有之,已开画故实(今称历史画)与写真之先声矣。至于周代尚文,郁郁彬彬,粲然 可睹。职官所掌,绘画攸分。《家语》 记孔子观乎明堂 ,睹四门墉 ,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又有周公相成王 ,抱之负 斧扆 ,南面以朝诸侯之图。

《离骚》言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奇伟谲佹 ,与古圣贤怪物行事。是其时画壁之风,已盛于列国。而旂常 所著,如王者画日月以象天明,诸侯画交龙 ,一象其升朝 ,一象其下复 ;画熊虎者,乡遂 出军赋 ,象其守,莫敢犯之;鸟隼象其勇健,龟蛇象其扞难避害;且杂五色者,青与白相次,玄与黄相次。是名物之各异,布采 之第次,皆有法度。为绘画于缣素者之滥觞矣。然后之考古者,仅可征实于器物,标举形似,以供众庶之观鉴。廊庙典章,亦犹是华饰之用,而无关于艺事之工拙也。虽然,古之文学,多列史官 。其精意所存,必非寻常可拟议。而惜乎代远年湮,近世所不得而睹之。安能不为之望古遥集 哉!

【译】

远古还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记录日常生活非常简单容易,发生大事就打大绳结,小事就打小绳结,仅仅作为记录的符号而已。伏羲氏出现,始画八卦,卦象的符号称为天、地、风、雷等字。考古学者引用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作为佐证,二者非常契合。但它还未显露出象形的意味。又创造了十个字,即一至十的古文字,创立了横线、纵线、弧线和三角的构成形式,可以看作是图画的萌芽。

到了黄帝的时代,仓颉创造汉字,形成了造字的六种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第一种叫作象形,即创造汉字,首先要按类别描摹事物的形象。当时有一位叫史皇的人,以绘画闻名,这应该就是绘画的肇始。图画与文字由此而分。上古的云书、鸟书、蝌斗书、鸟虫篆、倒薤书等书体多与图画类似,仍然保留着描摹事物的形象。有虞氏说要观察古人所画的形象,有日、月、星辰、山龙图案、雉、虎和长尾猿、藻、火、白米图案、斧形图案、背弓形图案以及其他刺绣的图案,共十二种纹饰,用五种颜色将这些图画在各色服饰之上呈现出来,这就是图画应用于服饰。夏后氏将远方各地的山川物产都画成图像,又用九州长官进贡的铜铸成鼎,并把画好的各种图像铸在鼎上,万物的图像因此而完备,以此教化人民分辨神物与恶物,这就是将图像应用于青铜器物的铸造。

《史记》中记载伊尹追随商汤,谈论上古帝王、三皇五帝及夏禹的事情,认为可以分为九个品级,用图画画出他们的样貌。《尚书·说命》说:“‘我恭敬静默地思考治国之道,梦见天帝赐给我贤能的助手,让他代我说话。’王仔细地回忆梦中人的形象,让人绘成图像,在四方广泛地寻求。傅说在傅岩这块地方筑屋,他和图像十分相似。”在虞夏殷商的时代,民风朴素,图像所记载的内容,综合了天地、山水、人物、禽鱼、鸟兽、神怪、百物,兼而有之,已经开创了故实画(今称历史画)与写真画之先声。到了周代,崇尚文艺,文质兼备,(绘画发展)鲜明可观。绘画从职官掌管的事务中分离出来。《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来到明堂参观,看到四周的墙上有尧舜和桀纣的画像,还有周公辅佐成王的图画,周公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边,接受诸侯朝见。

《离骚》记载,楚国先王的宗庙和公卿的祠堂中,描绘了神奇怪异的天地、山川、神灵的图像,还画有古代圣人和怪异物类的行为举止。这个时期,在墙壁上绘画的风气,已经盛行于各诸侯国。王侯旗帜上所画图像,如王旗上画日月,象征天明;诸侯旗上画二龙相交,一象征到朝廷议事,一象征下朝返回;旗帜上画熊虎形象的,是地方组织服兵役、征收军需品,象征护卫,让敌人不敢侵犯;画鸟隼图像象征勇敢强健,画龟蛇形象则象征消灾避害。五色夹杂,青与白依次排列,玄与黄也依次排列。事物和名称各不相同,施用色彩纹饰的等级次序,都有自己的法度。这一时期是绘画被广泛运用的滥觞期。后来的考古者,只能用出土器物来考证,标举其形式外观的相似性,供百姓观赏鉴别。朝廷的典章规制,也只是作为华丽的装饰存在,与艺术水平的优劣无关。虽然如此,古代的文章典籍,多由史官所出。其中的精神心志之所在,并非一般人能够揣度议论的。可惜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到了近代就无法看到了。古代高士怎能不让人为之仰慕,想与之遥相会集呢?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

[1] 十二章:十二种图案。山龙,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华虫,雉的别称,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画饰。宗蜼(wèi),虎和长尾猿,古时宗庙祭器上常饰有虎和长尾猿两种动物之形。宗庙祭器即“宗彝”,故亦以“宗彝”为虎和长尾猿的代称。粉米,贵族礼服上的白色米形绣文。黼(fǔ),斧形图案。黻(fú),两弓相背形图案。 绣,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刺绣。 2TC0NtBqAwRoCuCIKJGzHca+vqsAHGcLD8nEmBjpHtR0zxpoc7+t1mHVbXkz9M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