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回到原处”。我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这个词语是受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下面我举例说说: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底或高,需要给三角形面积乘以 2或除以_
。但是学生非常容易忘记这一步骤,引入“还原”这个词就好多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所求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
所以:
或
三角形面积×2÷高=底
三角形面积×2÷底=高
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求高(或者底),第一步必须将三角形的面积还原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梯形面积的计算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所求梯形的面积。
那么:
梯形面积÷
÷高-下底=上底
梯形面积÷
÷高-上底=下底
或
梯形面积×2÷高-下底=上底
梯形面积×2÷高-上底=下底
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
或
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高
知道了梯形的面积求高(或者底),第一步必须将梯形的面积还原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告诉梯形的面积、高、上底、下底中面积和其他任意两个,求另一个)。
圆锥的体积计算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是由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来的,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_
。
那么:
圆锥的体积÷
÷高=圆锥的底面积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底面积=高
或
圆锥的体积×3÷高=圆锥的底面积
圆锥的体积×3÷圆锥的底面积=高
知道了圆锥的体积求高(或者底面积),第一步必须将圆锥的体积还原成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知道了长或宽,必须先还原成长方形长与宽的和。
即:周长÷2-长=宽(周长÷2-宽=长)
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求长(或者宽),第一步必须将长方形的周长还原成长方形长和宽的和,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长方体棱长和的相关计算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知道了长方体棱长和与长、宽、高其中的两个,求第三个,须先还原成长方体长、宽、高的和,然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即:
长方体的棱长和÷4-长-宽=高
长方体的棱长和÷4-高-宽=长
长方体的棱长和÷4-长-高=宽
知道了长方体的棱长和求长方体的长(或者宽或者高),第一步必须将长方体的棱长和还原成长方体长、高和宽的和,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小结:这个“还原”就是追问这些公式怎么来的,在教学中一说“还原”二字,学生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可以让学生避免错误的发生。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4cm2,高 4cm。它的底是多少厘米?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28cm2,上底 6cm,下底 8cm,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 30cm3,底面积是 15cm2,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20cm,长是 6cm,宽是多少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 80cm,长是 10cm,宽是 6cm,高是多少厘米?
1.24×2÷4=12(cm)2. 28×2÷(6+8)=4(cm)
3. 30×3÷15=6(cm)4. 20÷2-6=4(cm)
5. 80÷4-10-6=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