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关于《资本论》的终点范畴

对《资本论》终点范畴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

一是分析《资本论》的谋篇布局,把第三卷第七篇所研究内容看作终点范畴。陈俊明借用黑格尔的说法,认为终点是完全展开的起点。马克思也认为逻辑行程从起点开始,经过分析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后,最终还要回到原来的起点。《资本论》的终点是充分展开的、规定具体的资产阶级财富总体。了解《资本论》的总体对象,有助于了解其起点和终点。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确定为财富的特殊形式或财富生产的特殊社会形式。这种财富的特殊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还产生各种具体形式。马克思正是围绕着资产阶级财富或社会总资本,从其抽象的元素开始,揭示其包含的各种规定,又以这些规定为基础,逐步在对该财富总体的各个阶段的运动的研究过程中丰富这些规定,并在终点全面而具体地再现这一总体。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对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个三位一体的公式进行了批判分析,认为土地所有权、资本和雇佣劳动是产生产品价值本身的最后源泉。通过这一过程,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体系。

二是着眼逻辑结构,把《资本论》的逻辑终点所研究内容确定为终点范畴。有学者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区分开来:研究过程适用于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分析方法,叙述过程适用于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综合方法。通常包括三个要求:第一,逻辑起点是反映事物本质的高度(极度)抽象和适度抽象,《资本论》以商品为逻辑起点;第二,逻辑中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本环节,譬如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等,它们以资本为中心范畴,构成一个范畴体系;第三,逻辑终点是通过对立面统一达到的多样性统一的具体,《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为逻辑终点。 wGsqEQgx87HtKdfV8P4hD+BkWOTn1/g6DBkF1GwwVylktM0g8ylPlTivZJDjoo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