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的含义

作为中国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中国”。“中国”一词,在古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指京师、国都。《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代毛亨解释说:“中国,京师也。”再如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在这里,“国”就是都邑的同义词,而“中国”就是指天子所居的都城,与四方诸侯的都邑对举。

知识链接

①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统称,是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的各族的蔑称。

另一方面是指华夏族生活的地区。《诗经·小雅·六月》序中说:“《小雅》尽废,则四夷 交侵,中国微矣。”这里的中国就是指华夏族所在的地区。与“中国”一词含义相同的有“中华”“华夏”“诸夏”。“中华”一词起初只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随着历朝历代疆土的不断扩展,就把所统辖的地区都称作“中华”。“华夏”一词又作“诸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华夏族的始祖是传说中的黄帝,上古时期,在“姬水”一带形成了较为先进的黄帝族,他们与住在“姜水”一带的炎帝族世代通婚,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的“华夏部落”。华夏部落不断壮大,周边的各个小部落也不断归附,到战国时期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统一的华夏族。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自华夏族衍化而来的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总称。因此,中国文化既包括汉族所创造的文化,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化又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造与发展的新型文化。以鸦片战争为转折,我国文化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它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了教育制度的变革、学术观念的变革、宗教思想的变革和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其内涵从广义上说,是指以华夏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礼仪制度、历史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科学技术及以上各方面物化形态等层次的内容。

知识链接

“三玄”“四书”“五经”

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厚实、充满智慧。现存的典籍浩如烟海,尤其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薮。学术流派上,虽有百家争鸣,但儒、道两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知识窗

中华文明的三大发源地

中华文明是3种区域文明(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中华文明以礼乐为制度,以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中华文明的发展虽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5000年,长江就孕育出了古代文明,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概是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中华文明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我国又称为华夏文明古国,华夏象征着我们,而华夏文化则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草原文明发祥地,草原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源头,使中华文明既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能量耗尽了就会起变化,变化了血脉就畅通,再接着生长、发展,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续至今。

互动交流

1.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reWiPy/msShFRBVDlFBMXRupIAMHsuIZG8tQpvMIemy5BIAYpFxPS4qee+uxGg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