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支撑,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基因和文化烙印,承载并塑造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华儿女赖以长久生存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养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

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国家治理的诸多理念也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沉淀的民本、礼治、外交、生态、改革等思想精髓。

作为现代中国人,继承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今天的社会,对于新时代的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

在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赓续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与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高度统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走近历史、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每一位大学生的义务。

本书在编写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力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相关要求,以学生诉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着眼点,主动融入时代元素,将“立德树人”基本要求贯彻于本书编写的全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德技并修,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本书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编写,由李振红、侯荣增、张涛担任主编,由张莹、张晓燕、朱秋华、黄仕晖担任副主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在2008年,至今已有15年了。15年来,从最初自编教学内容,到后来选定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编者始终探寻“如何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如何赓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等问题。在十几年教学实践和一次次教学内容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我们恳切期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编者
2024年4月 GfP7CTHYwM6GBQJY850Ev2ahb0zI9xGT0UZHzaNJoEe6+NycsV4zu4mXemRYhw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