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一条官方新闻在巴山蜀水间引爆,并很快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首届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名单出炉,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被评为为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
从2016年12月起,四川省就着手成立四川文化名人专题调研组,从各大高校和研究院调集资深学者专家,共同评选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历时7个月,经过调研组层层筛选,最终从144人申报名单中,选定了上述10人为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
其实,早在这份名单出来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对这次评选活动议论纷纷了。蜀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文人、武将、政要、骚客……数不胜数。此次十大历史名人中,每个人都是震古烁今、享誉中外的巨匠,随便拉出一个来,其卓越功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他就是落下闳。
人们很是诧异,不知道这个被人很少提及、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的落下闳,究竟在四川的历史上留下了怎样浓重的一笔,竟能同治水立下赫赫之功的大禹和打造了世界著名水利工程的李冰相提并论。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落下闳,究竟何许人也?
落下闳,姓落下,名闳,字长公,今四川阆中人,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汉武帝年间,从秦朝沿袭下来的秦朝的《颛顼历》,已经使用一百多年,出现了明显的时序偏差。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历法与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且朔晦月象超前。于是武帝发诏,广招民间天文学家进京研制新历。公元前111年,落下闳通过举荐,进京与司马迁、公孙卿等人共同研制新历。公元前104年,落下闳主持制作的《太初历》从同期的十八种历法中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采用。汉武帝将《太初历》正式颁布之年定为太初元年,尔后又封落下闳为侍中。但落下闳辞官不受,回到阆中,继续自己的天文研究,从而奠定了阆中作为“古代天文研究中心”的地位。
《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完整记载的古代历法,其内容被班固完整地记录在《汉书》之中。落下闳首次提出135个月为“朔望之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历法结构;首次将二十四节气嵌入历法之中,让农业和历法相结合,沿用至今;首次开拓性地提出“浑天之说”,并据此制作浑天仪,颠覆了中国数千年“天圆地方”的传统天文理论;发明“通其率”数学运算方法,为中国天文学的研究筑下万丈基石。此后,张衡、祖冲之等人的天文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落下闳天文理论基础上的。
落下闳还制定了新的岁末岁首制,定一年中的正月为首。由此,中国才有了过春节的传统。相对于西方的“圣诞老人”来说,落下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春节老人”。其在学术上的创新,丝毫不逊于同时代的其他历史名人;其在天文领域的卓越建树,完全可以称之为“天文学界的李冰”。
落下闳在世界天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0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6757的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以此来纪念落下闳在天文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中国天文学家落下闳是“世界天文领域中最灿烂的星座”。
至此,世人才大悟,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汉年间,四川阆中还出现过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的名字才开始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中流传开来。
但令人费解的是,一个有着如此丰功伟绩的天文学家,为何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同时期编撰的《史记》,为何没有对其进行详细记载?落下闳进京研制历法成功后,为何执意回乡?从现有资料来看,这明显是一个被历史雪藏了的人物,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要揭开这个历史谜底,那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