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能讨论敏感问题
——自伤、自杀吗?

很多家属都曾经问过我,能和患者讨论有关自杀、自伤的敏感话题吗?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他们给了我不同的原因。有人说想了解以后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是否需要避免这样的敏感话题,以免大家尴尬;有人说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与“他们”相处;有人说自己既想与患者讨论,但是又怕自己掌握不了分寸,让患者的情绪波动太大……

面对各种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家属是焦虑的、害怕的、茫然无措的。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们,和他们说话需要注意什么?哪些话题不能说,哪些是可以一起讨论的?为此,家属们会感到彷徨和担心,特别是对有关自伤、自杀的敏感话题,甚至非常忌讳,担心讨论后会增加他们自伤、自杀的可能性。到底能否讨论这样的敏感话题呢?

一、案例呈现

王婆,女,67岁,退休在家,和老伴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儿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王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五年前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一直在口服抗抑郁药,但最近半年开始不规律服药,病情又开始复发,情绪低落,没有精力,整晚失眠,吃不下饭,还伴有头痛、胃胀气,广场舞也不愿意跳了,整天都没精打采,不想出门,就想一个人待着。她对老伴说,可能自己这次挺不过去了,还交代了银行卡密码。老伴让王婆不要想那么多,把剩下的药吃上就好了。王婆又继续服药一周,感觉没有效果,就断定病治不好了,于是趁老伴去买菜的时间,用绳子勒脖子,想一了百了,当有窒息感时,手上劲就小了,正想再用力时,老伴就回家了,她只好中止了自杀的行为。中午吃饭时,老伴发现她脖子上有瘀痕,就询问王婆是怎么回事,王婆低头不愿回答,老伴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非常生气,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王婆居然采取这样极端的行为。老伴开始和王婆谈论自杀的事情。

老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居然做出勒脖子的行为?

王婆:我很痛苦,感觉我的病治不好了。

老伴: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医学也很发达,儿子又孝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就应该想开点,不该胡思乱想,对不对?

王婆沉默不语。

老伴:你这样做,我和儿子都会很痛苦,能不能不要再有这样过激的行为?

王婆默默地流泪。

老伴: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要坚强起来。

王婆低头不说话。

老伴又给儿子打电话,向儿子说了王婆的行为,儿子很快给王婆打来了电话。

儿子:妈,听爸说你心情很不好,还有伤害自己的行为,我都震惊了。

王婆:嗯,我感觉看不到希望。

儿子:听到爸说这件事,我很着急,你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

王婆:没什么。

儿子:没什么事情,每天你就去跳跳舞,打打麻将,开开心心地生活,多好的。

王婆没有说话。

儿子:我最近有点忙,你要好好保重,不要让我担心。

王婆听了父子俩的话,情绪非常低落,感觉好像没有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同时也很自责,觉得拖累了家人。晚上她又口服50多片药物自杀,还好被老伴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第二天才清醒过来。老伴很焦心,不知所措,明明都和王婆说好了,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去做伤害自己的事,怎么转眼间就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呢?王婆出院后,老伴和儿子再也没有和她说过有关生死和自杀的话题,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很怕哪句话又会影响到王婆的情绪。看到王婆仍闷闷不乐的样子,老伴特别担心,不知道她会不会又有不好的念头,所以经常晚上不敢熟睡,担心老伴又做出极端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

1.老伴发现王婆颈部有勒痕,老伴、儿子与王婆沟通有关自杀的话题后,王婆再次出现自杀行为,是因为此前讨论了敏感话题吗?

老伴、儿子与王婆之间的无效沟通方式,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A.老伴、儿子在和王婆沟通的时候,没有了解到她的心理状态,也没有去考虑她的想法,而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自己认为对的话,只强调自己的意见而忽略对方的感受,如“你就应该想开点,不该胡思乱想”“你要坚强起来”“开开心心地生活”等。没有从王婆的立场去理解她面对疾病时的焦虑、恐惧与无助,使王婆没有了沟通的意愿,不愿意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反而再次感受到不被理解的痛苦,深陷没有人可以帮我的绝望中。

B.忽略了双方对话中的重要信息。王婆有发出过“感觉我的病治不好了”“看不到希望”这样的重要信息,代表她当时的心理状态——绝望、孤立无援,这是指向危机状态的危险信号,同时也是王婆向家人求助的信号,她希望得到老伴和儿子的帮助和支持。但老伴和儿子都忽略了她的真实需求,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和方法,这些方法对处于生病状态的王婆来说是无效的,反而加速了王婆情绪的崩溃。

C.沟通中带有指责的语气。王婆老伴的话“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居然做出勒脖子的行为?”“能不能不要再有这样过激的行为?”带着明显的指责语气。王婆已经处于无助、绝望的状态,非但没有听到支持、理解的声音,反而听到家人的责怪、嫌弃,这加重了王婆无助、无望的情绪状态。与儿子的对话中,儿子说出“你要好好保重,不要让我担心”的话,让王婆产生了自责、拖累家人、无价值感等情绪。

以上无效的沟通方式加重了王婆的绝望感,促使她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应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状态。

2.面对王婆伤害自己的行为,可以与她谈诸如自伤、自杀的敏感话题吗?

面对有抑郁情绪、悲观想法及伤害自己行为的患者,可以谈自伤、自杀的话题吗?这是没有绝对答案的。在患者有意愿的情况下,是可以谈论这样的话题的,如对方向你发出求助的信号,告诉你他现在很痛苦、很绝望,感觉没有人可帮助自己,现在想自伤或是自杀等等,这就证明对方是希望得到帮助的,我们则可以收集信息,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及有无极端想法,极端想法越详细,做出危险行为的概率就越大,这时就需要立即寻求专业机构(专科医院及心理卫生中心)的帮助。如果患者不愿意谈论,那也不必强迫,家属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防止有危险行为产生。

3.如果王婆愿意谈,该怎样与她沟通呢?

A.不带成见和情绪的沟通。案例中,老伴看到王婆脖子上的伤痕时,带着愤怒与不解,认为她放着好日子不过,一点儿小事儿就做出自杀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带着这样的想法和愤怒情绪去和王婆沟通时,就难免有指责和抱怨的语气,从而让沟通变得困难。

怎样让沟通变得顺利呢?我们可以试试以下谈话方式——

老伴:看到你脖子上有伤痕,是怎么受伤的,我有点担心。(不带成见和愤怒情绪,并表达出自己的关心)

王婆:我自己弄的,我感觉很难受,觉得病越来越严重,好不了了。

B.明确沟通的目的。案例中,王婆的老伴和儿子都没有明确沟通的目的,只是说了自己认为对的话。如老伴和儿子都询问了王婆伤害自己的原因,但还没有得到答案,话题就转移到了“不要伤害自己”上;“不要伤害自己”的沟通目的也没有达到,就匆匆结束了沟通。

沟通目的一:明确王婆伤害自己的原因

老伴:你说担心病治不好了,所以会觉得绝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担心吗?(采用开放式提问收集信息)

王婆:我还怕邻居笑话我,说我有精神病,门都不出了。

老伴:如果是我,也会有这样的担心。此外还有什么别的担心吗?

王婆:这个病的治疗需要花很多钱,病愈后还可能复发,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儿,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以上采用理解和开放式提问的沟通方式,让王婆更愿意去述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让家属了解到王婆自杀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从而更容易理解她,并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沟通目的二:让王婆不要伤害自己

儿子:妈,听爸爸说你受伤了,严不严重?(表达关心,让对方感受到温暖)

王婆:没有多严重。

儿子:我很担心你,能和我说说吗?(继续收集信息)

王婆(哭泣):我感觉看不到希望了,不如一了百了。

儿子:妈,听到你这样说,我感觉很难受,感觉自己很无能。能跟我说说是什么让你看不到希望吗?

王婆:最近每天都头痛,整夜都睡不着,吃不下饭,全身都没有劲,吃了药都不见效,我的病可能是治不好了。

儿子:我记得五年前你好像也有这么难受的经历,后来去医院看了,服药后很快就好了,你还记得吗?(让她看到希望)

王婆:好像是,但是这次我也吃了药,没有效果。

儿子:你现在吃的药,没有经过医生调整,可能效果要打折扣。(感受到王婆的片面推测,分析她吃药无效的其他可能性)

王婆:有这种可能。(对自己的片面推测有了动摇)

儿子:要不然我带你去医院看看,经过医生正规治疗,应该可以和以前一样恢复。

王婆:我考虑一下。

儿子:妈妈,我们都需要你,需要你健健康康的,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没有你,家就不完整了。(让王婆感受到被需要,获得价值感)

王婆:好。

上述的沟通方式是继续使用开放式提问,收集资料,积极聆听,了解患者真正的担忧,给患者希望,让其感受到被支持、被关心、被需要,获得价值感,暂时打消伤害自己的想法。 0FQzPJSy4aismdsXub4dxsO5FZWjCKPQ2PlElOOEBD4YlpZJzoFXbTAaZuCO8Z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