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沟通的艺术

相信每个人都渴望家庭和睦、幸福,家人之间能相互支持、理解,成为彼此的港湾。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人之间变得喜欢相互指责,变得漠不关心,不断地向对方提出要求:你应该……你不应该……,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紧张,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无话可聊,甚至冲突不断。

你根本就不理解我!

你很烦,跟你说了也没用!

你没有顾及过我的感受!

现在我很痛苦,你帮不了我!

……

当听到家人这样的话语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也许是无奈、无助、委屈、愤怒、沮丧、不知所措……那怎样才可以与他们好好交流,彼此信任和理解呢?

一、案例呈现

患者晓轩,男,14岁,从小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小时候与外婆、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外婆的教养方式是溺爱、纵容,爸爸的教养方式是严厉的说教,妈妈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爸爸和外婆经常发生言语冲突,爸爸的性格较强势,冲突经常以爸爸获胜而告终。晓轩也逐渐养成老是喜欢赢的个性,就连和同学玩也想要赢,不然就用拳头解决。慢慢地,班上的同学就开始排斥他;和同学调皮时受到老师批评,他就会感觉老师偏心,对自己不公平,感觉自己“输了面子”,上课就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说什么,他都和老师唱反调,有时候弄出很大的声响,影响课堂纪律。同学们都慢慢地远离他,使他逐渐变得孤僻和暴躁;老师也没有了耐心,反复请家长谈话。每次和老师谈话后,爸爸回家都会收拾晓轩——

爸爸:你在学校怎么回事?老是和同学搞不好关系,上课也不认真。

晓轩:是他们先惹我的,我肯定要还回去啊,老师偏心,针对我,我不服气。

爸爸:每次都说是别人的问题,你就没有问题吗?必须好好自我反思,写检讨!

晓轩:你每次都这样说我,从来都不关心我的感受,出了问题只会一味地指责我,你根本就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不配当我爸!

爸爸:你再说一遍!我为了你付出那么多,用尽心思培养你,你就这样的态度,你真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让我失望透顶!

晓轩:失望就失望,反正你总是对我不满意,无所谓!

爸爸气得满脸通红,晓轩回到房间,使劲地关上了门。每次谈话总是这样不欢而散。

晓轩在学校的状态依旧如故,老师建议他休学,后来晓轩转校了。到了新的学校,晓轩开始变得沉默、孤僻,情绪及精神都很差,不愿和同学交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直线下降。爸爸、妈妈都很焦虑,跟他说话时变得小心翼翼。爸爸也尝试过和晓轩谈谈,但是晓轩面对爸爸时变得异常沉默,有时候会说出“活着没意思”的话。爸爸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便带晓轩去医院就诊,最终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发作。晓轩爸爸彻底蒙了,从来没有想到孩子会患上精神疾病,尽管他希望能多和孩子沟通,能了解到晓轩的真实想法,但晓轩却怎样都不愿意再开口。

二、案例分析

1.爸爸和晓轩的沟通出了什么问题?

爸爸对晓轩充满了爱,但是有时候错误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彼此都难以感受到爱,甚至彼此疏远和相互伤害。

(1)爸爸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他不能理解晓轩的一些行为,在爸爸看来,自己不能理解的事就是别人有问题,比如在面对晓轩上课和老师对着干,不好好学习,和同学处不好关系的问题时,就带着“你就是有问题”的观念去和晓轩沟通,语气充满指责,这样的沟通方式招来的当然是晓轩的敌意,爸爸想要达到的沟通目的难以实现,甚至适得其反。

(2)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控制欲,在沟通中会比较强势,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必须要受到惩罚。

晓轩面对爸爸的控制和指责,更多的感受是我是被否定的,是不被接纳的。在学校,面对老师和同学,也是同样的感受。因此,这个时候的晓轩带有强烈的情绪,委屈、愤怒,面对指责,很多时候选择的是反抗,为自己抗争。当发现抗争作用不大时,就会出现案例中的状况,产生无助感、无望感、无价值感,甚至有放弃生命的念头。

(3)案例中,爸爸与晓轩沟通的第一句话“你在学校怎么回事?老是和同学搞不好关系,上课也不认真”带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因为愤怒而指责,急于纠正晓轩的行为。这时候的晓轩也带着满腔情绪,希望得到家人的安慰。结果可想而知:晓轩为了不继续受伤,竖起了坚硬的外壳,拒绝敞开心扉。当沟通中的矛盾冲突开始变得越来越尖锐时,双方的情绪也达到了顶点,容易说出相互伤害的狠话,让这场沟通变得更加糟糕。

2.当晓轩不愿意再表达,作为爸爸该怎样与他沟通,才可以让他打开心扉?

晓轩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不理解,所以根本就不愿意再诉说自己的感受,那怎样可以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让其慢慢打开心扉呢?我们需要做到鼓励沟通双方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保持不评价。作为爸爸,应当尝试了解晓轩行为背后的动机,在对话中表现出好奇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晓轩恢复安全感,愿意倾诉。

(1)晓轩爸爸应该先询问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如:当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晓轩的状况时,爸爸不要着急下结论,而是抱着了解多方看法的心态去沟通,以这样的方式沟通,就不会先入为主,带着那么强烈的情绪,而是会让整个交流过程变得平和。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对话——

爸爸:今天老师找我谈了一下你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说你在课堂上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我想知道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晓轩:我觉得老师偏心,我和其他同学有矛盾时,老师总是批评我,所以她上课我就偏不听。

爸爸:哦,那我想知道,这位老师是每次当你和同学有矛盾时都批评你一个人,还是?

晓轩:那倒不是,就是每次批评我的语气更重,罚得更狠。

爸爸:那就是说你和同学都会被批评,只是被批评的程度不一样,那和同学处不好关系,你怎么看?

晓轩:和同学在一起时,他们总是不赞同我的观点,我在表达想法时,他们总是要么打断我,要么不理我,让我很愤怒。

以上的对话中,爸爸没有带着情绪,而是抱着好奇心,带着目的去了解老师和晓轩两方面的观点,既尊重了老师,又尊重了孩子,让晓轩愿意去谈谈自己的观点,最终了解到多方面的想法,了解到事件背后的原因。整个过程没有指责,也没有对抗。

(2)确认对方的感受:通过表达,理解对方的感受,从而增强对方的安全感。

爸爸:我听到你说老师偏心,对你处罚更严厉,感觉到你好像挺委屈的。

——爸爸理解到了晓轩内心的不甘与委屈,这可以让晓轩感受到被理解和被认同。

晓轩:是的,我感到老师处事不公平,凭什么就针对我?

爸爸回复1:我还感受到你对此事带有愤怒的情绪,你希望老师能公平地对待你,是吗?

这里常常有一个错误的沟通方式:

爸爸回复2:为什么老师对你处罚更重,你想过自己的问题吗?

——这句话带有指责和质疑的口气,会让对方感受到不舒服,引发反驳和阻抗。

(3)信息确认和反馈:当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复述和确认他们表达的意思,并鼓励对方分享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这样说——

爸爸:你说和同学处不好关系是因为他们老是先惹你,这种感觉让你很生气,是吗?

晓轩:是的。

爸爸:那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你生气呢?

晓轩:和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总是不服输,要挑衅我,不准我赢。

爸爸:你的意思是说同学们不让你赢,你就会很气愤,还有吗?

晓轩:还有就是感觉他们好像都有点针对我,让我觉得很委屈和孤独。

爸爸:就是说你感觉到被同学们排斥,内心有不甘,又有委屈,还有点生气?

晓轩:嗯。

(4)主动引导出话题:如果对方还是不愿意敞开心扉,甚至沉默不语,可以揣测对方的想法后先抛出话题,如果猜对了,当对方说出想法时,他会感觉到被理解;如果猜错了,对方就会倾向于辩解,从而说出他的真实想法。如下面的对话——

爸爸:转学后你越来越不想说话了,是因为现在的老师、同学对你不好吗?

晓轩:不是。

爸爸:那是因为学习压力很大吗?

晓轩:不是。

爸爸: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理解你吗?

晓轩:有一部分。

爸爸:和转校前的老师和同学有关系吗?

晓轩:嗯,感觉到老师对待我很不公平,所以很伤心、愤怒、无助,同学们对我又不理解,就很委屈、难过。

爸爸:我感受到了这件事情对你的伤害,让你悲伤无助,同时又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支持,因此让你更加痛苦。 9Z9wEL4tEBgBjhvXFcTc6TZTLMuCtKD7gcJTbmRBNLXIRoYy3449ZuqZr+mYMV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