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2

作为从业多年的精神科医生,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全社会对精神疾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精神疾病的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不仅精神疾病患者迫切需要接受关注和治疗,他们的家属也有非常多的疑问和困惑渴望得到解答。在陪伴患者的过程中,有的家属甚至因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患上了“陪伴者综合征”。因此,对家属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专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准备的出版物少之又少,这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的作者都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从业十年以上的护师,同时他们也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不仅技艺精湛,还见证了无数病患家庭的悲欢。在十多年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中,他们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有非常深切的体会。从这些体会出发,并借助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他们精心撰写了本书,希望给予精神疾病患者的陪护者以最切实的帮助。

全书分为“相处篇”“生活篇”“疾病篇”“服药篇”“心理调适篇”和“危机篇”六个章节,以大量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全面介绍了沟通、饮食作息、心理调节,患者发生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严重危机事件时怎么应对等多方面的内容,除了有极强的操作性外,还对精神疾病的预后、遗传、服药等注意事项一一进行了介绍,可以说它是一部服务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百科全书”。

精神病学是医学中起步较晚的一门学科,虽然早在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精神活动异常相关疾病的记载,西方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在公元前5世纪就曾对“癔症”下了定义,并建立起了第一个精神障碍的分类,但这些医学观点并未向大众普及,精神疾病患者长期被当作“怪物”、被孤立,这种现象一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这些被视为“魔鬼附体”的可怜病患不再被人以各种酷刑折磨,转为被安排接受人道主义救治。长达数千年的偏见使得这门学科的发展举步维艰,精神病学像一个新生儿,在污名之下摸索成长,以至于一些精神病学手册中也将其戏称为医学界的“灰姑娘”,经常会存在基层医院专科医生较少、基础知识匮乏,从业者职业认同感低等问题。

好在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无数先行者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下,精神病学的教学、临床与科学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在2008年后得到较为广泛的科普。

虽然精神病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使得精神疾病患者所面临的社会歧视大为减弱,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的精神疾病不再被妖魔化,它们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患者得到了救治,家属背负的病耻感和偏见也有所减少,但是陪护者急需了解更科学的方式,来陪伴患者、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的科学防治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感谢本书的作者团队,相信本书的问世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与陪护知识进行有效推广。希望本书能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与陪护者的痛苦,早日恢复家庭往日的快乐。

李静 NUyajKe3cBbp4bBa1tD2xPpkGoG9VLX/399tXQCOCFI/khkNXeL1qnZw4SnfzM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