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武天水

军旅情结

秦岭西端万山簇拥,天水就处在峰峦簇拥着的怀抱里。这地方有点像贾宝玉脖颈上系的那块通灵宝玉,是秦陇之间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此地与军旅有长远的、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有人说“关西出将”:

纪信(?至公元前204年)天水人,舍身救主,被汉高祖封为“忠烈侯”,可以说,没有纪信或许就没有汉王朝。

李广(?至公元前119年),秦安人,勇敢善战,世称“飞将军”,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李陵(?至公元前74年),李广之孙,善骑射。与爷爷李广的命运是殊途同归,归宿于凄凉的悲剧结局。

赵充国(公元前137至公元前52年),天水人,生前身被殊荣,死后,清水县有个挺像样的墓陵。

段会宗(公元前84至公元前10年),天水人,汉元帝时任西域都护,各国敬其威信,名重当时。

隗嚣(?至公元33年)新莽末期,这个秦安人被当地豪强拥立而割据一方,拥有天水、武都、金城等郡。曾自称西州上将军。

这里仅点出6位。两汉时期,能有这么些非同凡响的名将出自天水,着实是了不起的。

作为古战场,天水藉河南岸,最近出现了新修的天水八景之一“诸葛军垒”。从前是阔大的一个土墩,日中无影,人称“无影墩”,墩前有门楼式碑亭,亭围是交柯成荫的青松翠柏。“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云自往还”,无形之中,这景观像梦一样悄悄流散了。目下新塑的孔明先生端坐在白色的石砌方台上,手摇鹅毛羽扇,静静地眺望着闹市里闪烁不已的霓虹灯。

遥想当年,籍水之滨是洪水抹下的荒漠平滩,一支长驱的队伍从巍峨险峻的秦岭上下来,旌旗猎猎,征尘仆仆,尚未安营结寨,三军的统帅——那位坐在四轮车上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便要先行检阅。清水细浪,平沙漠漠,主帅哪来个站立的台子呢?也不知是哪一位精明的大将(当是孔明的心腹),向全体士兵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天水乃膏腴之地,水土很好,我们不存在不服水土的问题啦。各人将从蜀地带来的‘乡土袋’里的盐土倒出来。顺便脱下鞋子,将一路上钻进鞋里的沙土也倒出来。”

蜿蜒曲折的队伍挨次经过藉水之滨一个指定的位置,士兵们个个依令行事,长蛇蜕皮、秋蝉脱壳似的,队伍过尽,地面就拱起了一个战鼓形的大土墩,诸葛亮当即有了自己的点将台。千多年过去了,那一支神奇的队伍早就化作了飞龙似的一缕云烟,这个不起眼的土墩却钢钉一样铆在原地,能勾起后人丰富的联想:

翻山越岭,长途奔袭,千军万马,星夜兼程,自蜀中而入陇右,何其艰辛;

退若山移,进若风雨,分如蛇虺,合战如虎,这是“赏罚肃而号令明”的一支劲旅;

军旅如云,猛将是云中的闪电,上上下下,铁桶一样紧紧凝聚在自己主帅的周围。

登上军垒,游人眼前自会浮现出孔明“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的奇瑰景象。现在不同了,藉河流水似马尿,诸葛军垒土变洋,只是正襟危坐的孔明先生未着西装、未系领带罢了。

作为古战场,从前的天水城到处是耐人寻味的街巷:飞将巷、尚义巷、关爷巷、仁和巷、旗杆巷、忠武巷、亲睦巷、澄源巷、玩月楼巷、窦滔故里……单是那个旗杆巷,就让我这个军旅中人回味不已,“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风卷万重云”,这巷子分明是专造旗杆的所在,天水的战斗气氛该是多么浓郁,多么火烈,又何等迷人。现在改建了,高楼林立,旧巷难觅,灯红酒绿后庭花的商家气象彻底取代了撼人魂魄的勇烈气息。

好在石马坪李广墓的整修已初见规模。陪同我的王耀老人说,墓两侧空地上拟种桃李,以取司马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墓前的塔碑上,也恢复了“蒋中正”的题字。蒋介石1946年来过天水,名义上是为视察天水骑兵学校而来的。在未来之前,他就为李广墓郑重地题了字:“国乱思良将”,蒋氏内心恼火羽翼丰满了的共产党人,分明是奔着军队而来天水的。

驻守天水的人民军队里,1986年出现过“战斗英雄”赵怡忠、牛先民,后又出现过誉满全国的“活雷锋”李润虎。党和国家、军队的多位领导人,曾先后来天水看望过这里的部队。在全国地市一级的地区,这种现象实不多见。

我以为,天水与军旅的关系,在中国土地上是独树一帜的。

诗圣在天水

秦之先祖非子因在秦州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天水作为秦的发祥地,历史积淀厚实,文化品位卓越,在西北地区格外引人注目。唐乾元元年(758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而获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翌年关内大饥,杜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月辞官,自华州携家西行,进入天水。有人说杜甫在天水住了三个半月,有人说四个多月。

流寓陇右期间,他写下了117首诗作,相当于每天一首。朱东润先生指出:“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

冯至先生认为:“在杜甫的一生,759年是他一生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都达到了最高的成就。”杜甫时年47岁,足迹到了他生命中西行最远的所在,所吟下的诗作在艺术上达到了最高的成就,而这两个“最”字,正是在他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里完成的,所以也在天水留下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千秋绝唱。风雨魑魅、文章鬼神,无妨说,杜甫的“诗圣”地位,是在抵达天水之时确立的。

杜甫陇右诗里有一首人们不大留意的《太平寺泉眼》,内有“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的诗句。我们去甘泉镇找到了太平寺里的这一泉眼。而今水位下沉,已经变成小亭里的一孔小井了。一位面部有血斑痕迹的小尼姑遵镇长之命,用小桶提水上来,正是冬至前夕,我们几个人各自痛饮一杯,井水下肚,确实是“香美胜牛乳”。

井亭南侧是“双玉兰堂”,镇长说这两株牛腰粗的玉兰树绽花时一粉一白,香弥寺外。我见过南方、北方不少的玉兰树,尚未见过这样高巍、健旺的天地杰作。我忖度,这等天姿国色,当是不远处的牛乳香泉长期滋润才渐渐调理出来的……难怪齐白石老人在九十高龄时还为之题写了“双玉兰堂”几个大字。

杜甫在秦州诗里未提及双玉兰树,我推想是千年之前花枝尚幼,而边上的泉水又香美诱人,这双玉兰村野小女似的伫立井畔,一时未能引起诗人的留意。时光如梭,岁月不居,现在,泉水虽是下陷三尺,玉兰树却已琼花凌空,倚住树身静静地远眺耸峙于东南畔的烟云缭绕的麦积山,能深深地体味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从陇右诗里可以看出,杜甫当年是寓居在麦积山北麓的东柯谷,且在西枝村一带时相走动。东柯、西枝,证明这地方确实生长过一株高巍神奇的古松,只可惜在20世纪之末,被一群愚妄的壮汉下了一番死功夫给砍伐了!现在,从哪里还能见到这生长了数千年的古松呢!杜甫暂居之地,现在称街子乡八槐村,前些年八槐村修葺“杜甫草堂”,也只修了个半拉子。

半拉子草堂里住了一位正劈木柴的中年汉子,他停下手中活路,领我们进到茅草苫顶的屋子里。屋里也还清爽、干净,只有正面墙上拼贴的四幅白纸黑字与杜甫有关。三张纸上书写的杜诗分别是《蜀相》《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狂草如飞雪的书法我不敢恭维,这三首诗也都是杜甫离开秦州之后在成都草堂里的作品,而今被写进东柯谷,于时于地为南辕北辙。另外一张白纸裹在三首诗作之正中,突出一个大大的“佛”字,佛字左下角是十个小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杜甫是否信佛且不去说,他流浪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上,乱发过耳地奔波在东柯崖谷里,不得不采橡栗以自给(橡栗本是猴子的食品)。杜甫当年离开秦州而南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他的温饱要求低得不能再低了,只要有个“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的地方能维持一家人的生命也就将就了。而今在这里贴出什么“酒肉穿肠过”,着实难以卒读……

杜甫早就说过:“世人皆鲁莽,吾道属艰难”。天水在文化底蕴上诚属富矿,而像东柯谷这样东拉西扯地开发旅游业,在文化方面却显然属于“鲁莽”行径了。 BzQCuKVLal/e4GwaGM9m28x3CCBJYuB50Qxg17MUu7c6V4md6NBlE15LfAzl3D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