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醒醒吧!你不是天才, 并不是因为你太正常

我很喜欢读作家和艺术家的传记文学,但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想要找到一本好的传记文学作品并不容易。一部好的传记文学,常常不仅要看写的是谁,还要看谁来写。如果传记文学作者是记者、作家或者艺术家,同时又和传主本人有着一定的私人关系,就比较有可能写出一本经典传记,可以有第一手资料,这个优势自是不必说。此外,传记文学作者本人最好也是个作家或者艺术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不过这偏好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我曾经兴致勃勃地读《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读到一半,就被作者搞得失去了耐心。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但是这本传记的作者实在太缺乏艺术家的魅力了。可以看得出,这位一辈子搞文学研究的女士是深爱着卡森·麦卡勒斯的,也许是因为太深爱了,所以她太过用力地追求冷静和客观的描述,细节铺排、事无巨细的繁复陈述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而且她本身又过于严肃,诗情和才情匮乏,语言缺少高潮和亮点。也许她的确客观陈述了卡森的生平,却并没有能力抓住麦卡勒斯的魅力。当然,这和搞创作与研究的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当然还是把《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给看完了,不管怎样,虽然作者缺少才情,可基本上还是一本资料扎实的书。更何况在写传记文学时,传记作者常常会不自觉地用仰视的视角,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在这方面至少有作为学者的严谨的自觉性。

相比之下,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些传记作者喜欢用诸如这样的描述——“天才都是疯子,他们之所以有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有病”,或者强调“这些了不起的人,他们的生活常常是一团糟,道德也有问题”等等,来解读这些伟大的作家。因为这种看似平等的判语,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仰视而已;而且会制造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毕竟这是平庸的大众最想听到的,是自我安慰的最好方式了。

天才的魅力到底在何处?为什么他们如此疯癫,不靠谱?为什么他们生活穷困潦倒,甚至是道德败坏,满身缺点,但人们依然爱他们?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曾一度百思不得其解,直至读到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中的这么几句话:“人们会感到厌烦,主要是他们的自我让他们厌烦。意识到自己生活的贫乏和无意义是人们厌烦感的主要来源。”“只有从事创作或得为三餐糊口的人才不会有烦闷感。”我恍然大悟,天才的巨大魅力,不是来源于其他,而正是来源于他们非凡的创造力。他们让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嫉妒的是,虽然他们可能身体有疾病,生活一团糟,穷困潦倒,虽然他们也会承受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们那痛苦的生活,并不是无聊和烦闷的生活。

无聊和烦闷,它们轻飘飘的,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就是那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无论过什么样优渥的生活,和谁谈恋爱,花多少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因如此,有时人们依然对那些充满创造力的天才感到羡慕或者嫉妒,虽然明知道他们的生活过得可能并没有普通人舒适,未来也没有那么安稳,但他们的生活的确比普通人的生活有意思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人们常常并不知道自己心怀妒意,当需要缓解因缺乏创造力、过着烦闷的生活而在自己内心引起的自卑感时,有时会故意去曲解和误读。

有一次,我看到某个书评人用长篇大论的文章来论证陀思妥耶夫斯基、弗吉尼亚·伍尔夫之所以成为天才,与他们患有癫痫病有关,伍尔夫幼年时还有被性骚扰的经历。这其实纯属是一派胡言。

要知道啊,全世界每一千个人里就有五个癫痫病患者。据1983年的数据统计,中国癫痫病患者的最低估计数字就有500万,更不用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癫痫病或者其他精神疾病、性骚扰的受害者了。在这些人中,又出现了几个凡·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呢?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拥有非凡的创造力,这是上天的恩赐,而不是癫痫病的礼物。癫痫病不等于创造力本身,没有创造力的普通癫痫病患者,他们成为不了凡·高或者伍尔夫。其他的心理疾病患者也是如此。

至于经常被提起的道德问题、生活能力问题等,这也是普通人用来拉近天才和凡人距离、平衡心态的一种手段。虽然这些和创造力同样没有关系,但是对天才的这些负面批评,多少可以给平凡人提供一些心理暗示,给因为缺乏创造力、终日过着烦闷生活的自卑的灵魂一点安慰。有些传记文学的评论家喜欢这样说——是因为平凡的人们需要看这些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比较喜欢作家、艺术家写的传记文学。那些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往往最能理解创造者的非凡魅力,因为往往是这样的人,才能抓住被书写对象的灵性之光。就像《伍尔夫传》的作者昆汀·贝尔是伍尔夫的侄子,他让我体会到了和一个非凡的、有创造力的天才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些有创造力的人,他们的灵性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所以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个人生活常常也同样充满魅力、灵光和幽默感,他们是有趣、有营养、妙语连珠的人。

他们也许会给身边的人造成麻烦,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同样照亮了身边的人烦闷无聊的生活。和天才生活在一起,并不像很多人臆想的那样,需要没完没了地承受痛苦,无私奉献。正如伍尔夫家的印刷工人所说,看到伍尔夫赤着脚,穿着棉布长袍走下楼来看他们干活,像看到了天使。

这才是那些天才的家人和朋友会选择忍受、爱他们的原因,自己平凡的人生被他们照亮了,那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而我们这些读者,在阅读这样的传记的过程中,仿佛跟这些了不起的人待在一起一样,也同样体会到了这种被照亮的幸福。

最后,想说一下我理解的疯子和天才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我看来,人是天生就有创造力的,只不过上天赐予每个人这种能力的大小不同而已。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天生会跳舞,会画画,只是后来长大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这种天生的能力,被社会化的学习给扼杀了,因为它们看上去没什么用。

那些疯狂的天才,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疯狂才具有创造力的,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天赐的创造力,但是因为疯狂,他们无法被社会教化,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保存了下来而已。

所以,毛姆才会说,天才不过是最正常的人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希望去写作、画画,这是我们每个人原始的创造欲望,它虽然被社会压制了,但还是在蠢蠢欲动。这也是我读《伍尔夫传》的感受,它让我看到了与我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的魅力所在,让我知道人生虽然要经历很多痛苦,但是它特别有趣,特别值得探索下去,好奇下去。而不是看完书自欺欺人地说,看,那些人都是疯子,我没有成为他们是因为我是一个正常人,所以我就应该继续缩在壳里,畏首畏尾地生活下去,这才是正常的。

这样的传记文学作品,才是最好的,它给予我们的,是勇敢创造、勇敢生活的力量。一个传记文学作家或者评论家,在自己不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情况下,却每日在这些伟大的创造者中徜徉,他们需要先克服自身的自卑和妒忌,走出自己烦闷的生活,才有可能真正接近那些伟大的灵魂。 CNZSN0VHUHuPU7J/UfzXcx+CLiZJJ5FCeAgEuz0WJ8gkmy7YMEG72JXSr4w8ce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