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爱已成往事
——失恋创痛的初期震荡与自我关怀

当一段曾经刻骨铭心、寄托了我们无数情感与期望的亲密关系,无可挽回地走向终点,那份突如其来的失落与创痛,往往如同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内心“地震”,让我们在瞬间感到天旋地转,不知所措。无论是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还是被动接受分离的一方,都可能在关系结束的初期,体验到一系列复杂而强烈的情绪震荡。

在这个特殊时期,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汹涌而至的感受,并给予自己最温柔、最坚定的“自我关怀”,是开启“心的重建”之旅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许多人会发现,关系刚结束的那段日子,内心仿佛被掏空了一块,曾经熟悉的日常,因为另一个人的离去而变得陌生而冰冷。我们可能会反复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瞬间与争吵的片段,在脑海中交替上演,让我们在回忆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这种对过去的沉溺,以及对未来的茫然,常常会带来强烈的“否认”与“不接受”的心理。我们可能会在心里默念:“这不是真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她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就会回心转意”。这种“否认”,是我们在面对巨大打击时,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试图为我们争取一些缓冲的时间,来逐渐适应这个残酷的现实。然而,长期沉浸在否认之中,只会阻碍我们正视问题、开启疗愈的进程。伴随着否认的,往往还有铺天盖地的“恐惧”。我们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面对漫漫长夜和未知的明天;我们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再也找不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我们可能还会担心经济上的压力,担心孩子(如果有的话)会受到伤害,担心周围人的眼光与议论……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恐惧,像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窒息和无助。

紧随其后的,便是那如影随形的“孤独感”。曾经习惯了两个人的分享与陪伴,如今只剩下形单影只的自己。那种曾经被爱填满的空间,此刻变得空荡荡,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也可能感到一种与世界隔绝的、深刻的内在孤独。这种孤独,不同于我们主动选择的“独处”所带来的宁静与自在,它更多的是一种被迫的、充满失落感的“孤单”。在这个充满震荡与痛苦的初期阶段,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会“自我关怀”与“自我慈悲”。这意味着,我们要像对待一位身受重伤、内心脆弱的好朋友那样,来对待此刻的自己。首先,要允许自己去感受所有的情绪,无论是悲伤、愤怒、恐惧、困惑还是麻木,都不要去评判它们,也不要试图去压抑或逃避它们。告诉自己:“我正在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我有权利感到难过和痛苦。”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哀悼这份逝去的感情,去释放那些积压在内心的情绪。

其次,要像照顾一个生病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自己的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身体的舒适与健康,是心灵疗愈的重要基础。不要因为情绪低落而放纵自己,例如暴饮暴食、酗酒或过度沉溺于某些不良嗜好,这些行为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再次,要主动“寻求支持”,不要试图独自扛下所有的痛苦。向你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你的感受和困扰,他们的理解、陪伴和鼓励,会是你度过难关的强大后盾。正如费希尔博士在其“重建的积木”模型中所强调的,“友谊”在疗愈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候,拥有几个能够无条件支持你、认真倾听你的朋友,是无比宝贵的财富。如果感到独自难以承受,或者负面情绪持续过久、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么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加入失恋支持小组,也是一个非常明智和勇敢的选择。专业的帮助,能够为你提供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在最初的“适应期”,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处理那些因关系结束而带来的实际生活上的调整。例如,如果曾经是同居状态,可能需要搬家、重新安排生活起居;如果涉及到共同的财产或孩子,也需要面对一些复杂的协商和安排。这些实际的事务,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情绪波动。允许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一步一步地来,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当爱已成往事,那份初期的创痛如同海啸般猛烈,但也请相信,再汹涌的潮水,也终有退去的一刻。在这个艰难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紧紧地拥抱自己,给予自己最深的理解、最温柔的呵护。这份发自内心的自我关怀,将是我们重建内心世界、走向最终疗愈的最坚实的地基。在下一篇,我们将一同深入探讨,如何勇敢地去直面那些在关系失落后常常浮现的、更为强烈和复杂的“内在暗流”——如悲伤、愤怒与罪恶感,并学习如何拥抱它们,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IP5cpZ5ccf6S0MymF2ND33qz9jLpFgwNF4w7WpK5NsKnH9+mX1nnnjQCp5FFpm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