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回
学武艺青童入少林,杀洋人红孩闯大祸

时间如流水,洗去韶华。人一天天长大,世态一日日变化。

有些事,被逼到一定程度,就会做出超乎常理的行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八岁的小桂武,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神勇无比。他是在去年夏季因为被逼无奈,才让李秀才托关系,把他送上麒麟山学艺的。原因是什么?县里派人三番五次来家,逼迫桂武交出奇书,起初交上去之后,洋人拿到手,就开始按图纸上的圈圈点点去探矿,结果到大山一看,山上全是石灰石,坚硬无比,根本不像有矿藏的山脉,经过半年多探查,毫无所获。就又扑到县里,一个洋鬼子被人带领着,来逼迫桂武,说他交出的书是假的。

一天,李桂武对先生说:“这个洋鬼子太可恶了,一遍遍骚扰,我想偷偷下手,把他杀了算了。”

这话一出口,吓了先生一跳。小桂武说得出干得出,这可不是小事。

先生把其他孩子放了学,唯独把他留下来。

先生说:“你在我这学习文化两年多了,很有进步,看你每天骑马射箭,舞刀弄枪,也是想学一身武术,以后,你退可防身,进可以为国效力,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托关系把你介绍给一位世外高人,这样你又能练武,又能躲避洋人的逼迫,离这一百多里地外,有座麒麟山,去那里投奔普众师傅吧,他会教你一身武艺。”

李桂武反对说:“不行。我还有娘,不能把她扔下。”

李先生听了他一番话,很佩服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孝心,“你娘这里好办,你可以把她送你大姐家,她离麒麟山近。”

“我给大师写封信,你带着,他也好接纳你。”

李桂武听后点点头。

“好。”先生说完,取来笔砚。找来纸张,刷刷点点,写好信,他接过来,揣在怀里。

“先生,这么远的路,我倒可以,娘怎么走?我们都没有车,没有毛驴。”

“孩子,我早替你想好了,走,你跟我到房子后面看看!”

他拉起桂武迈出屋门,走到后院。

李秀才,真名李树财,清光绪初期考过乡试,中过秀才。人们把他名字叫来叫去就叫成李秀才了。李秀才每年都教书挣米挣钱,他又独身一人,没有太多的花销,攒下点积蓄。他娶过妻,生小孩时,妻子得了产后风死了,孩子也没活下来。后来他再也没娶亲。

两人来到后院,他一指偏厦子,“孩子,你看,那是啥?”

“啊?”桂武一看,喜出望外,他特别喜欢的枣红马!

他学习骑马,经常去大财主家里借,人家还横三阻四的不愿意借给他。

他扬起脸,瞅着先生问:“什么时候买的马?”

“孩子,是为师给你买的啊!走,看看你能不能降服它?”他拉着桂武,来到枣红马跟前。

枣红马真是一匹好马,身上一根杂毛没有,是李秀才找牲口贩子在内蒙古乌丹集市上,选了几个集,挑了几百匹马,才挑中的一匹马。

李桂武刚要去解缰绳牵它,它看到有生人来到近前,稀溜溜一声吼叫,前蹄子抬起来,马鬃都挓挲起来了。

“孩子,别怕。试试看!”李秀才鼓励着桂武。

桂武骑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知道这枣红马一定彪悍,不驯服它,它绝不会任他摆布。他试探着到近前,摸摸它头,又摸摸它脖子,枣红马只是用大眼睛瞅瞅他,眼皮翻了两下,“喷喷”打两声响鼻。像是对自己有点好感。桂武这时候,才小心翼翼地解下绳子,把它牵着,走出后院,来到大门外。于是,对先生说:“老师,我骑上它,试试。”

“好,孩子,小心点。”

师徒如父子。桂武一直把老师当成亲父亲一样。

李桂武个子蹿得快,有一米六了,面对高头大马,毫不畏惧,“嗖”的往上一窜,一手拽着缰绳,一手抓住了马鬃,枣红马突然发现有人骑在背上,开始“踏踏踏”乱转,前弓后翘,又蹬腿又摆尾巴,试图把背上的人甩下来,结果甩半天,背上的人就像粘在身上一样,没甩成功。又开始撒欢跑了几圈,还是没甩下来。气得枣红马又“稀溜溜”怪叫着,像离弦的箭,向山边的矮杏子林子飞去。它顺着矮树空隙,乱跑乱颠,试图让杏树的枝杈把桂武刮下来。李桂武骑在枣红马身上,左腾右闪,身轻如燕,枣红马觉得怎么也甩不下来,有些气馁,又一阵吼叫。小桂武突然想试试它的脚程到底有多快,他使个坏,攥起拳头,轻轻猿甩单臂,照准马耳根就是一拳,把枣红马打得前蹄都立起来了,后蹄一蹬,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这枣红马像受惊一样,拼着命地跑,一口气跑出去十五里地,说话工夫,也就十几分钟。

李桂武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提住马缰绳,调转马头,往回走,枣红马也放慢了脚步,像是说,让我慢点走,喘喘气。桂武在马身上骑着,此时突然觉得少点什么,一时想不起来,到底是少点什么呢?

信马由缰地回到先生面前,先生正着急地守在门口。这时,小桂武才想起来,原来屁股下缺点东西,缺少马鞍子。他下了马,把马牵到房后槽边,拴好,胆怯地问先生:“老师,这枣红马太棒了,就是缺点东西。”

“哈哈,小精灵!你不说我也知道,”说着,拉着桂武到敞棚,一指墙角,“你看,那是什么?你不是说缺马鞍子吧,早都准备好了。”先生过去俯下身,拿起一把扫帚,打扫上边的尘土。打完了,拎红黄缎面的鞍垫到一边,下边露出一条细长的油布袋子,有一米多长。把布袋上头得紧口绳子拽开,露出一柄刀把,他一抽大刀,打了一道利闪,锃明刷亮。

“啊,老师,这是一把大刀。”

“对呀,孩子,刀都给你准备好了,我前年去铁匠炉找人打的。好马配好鞍,宝马赠英雄。孩子,老师早就看出来了,将来你必成大业!

练就一身武艺,没有拿手家伙怎么行。快,掂掂这把刀,合手吧?”

呵!桂武接刀在手,跳到天井当院,“唰唰唰”耍了一阵刀,气不长出,面不改色,这刀的份量足有八十斤,他拿着正合适,练完了,对先生一抱拳,“老师,这把刀,不轻不重,正合适。”

“好,”先生说,“这比不了过去了,也用不上盔甲,等你把衣服上挂个环儿,或是想个办法,把刀挂在身上。你自己整整。回家和你娘说一下,眼下情况紧急,把家门一锁,也没有什么东西留恋,走吧,哪里不是家啊。等有一天,一定会重整家园的。”

李桂武回到家,把先生的话和先生赠马的事全和娘说了一遍,最后做了决定。

“娘,你在家整理一下,一会儿把门锁好,趁天快黑了,我们起身,这样,谁也不知道我们去哪了,省得因为那本书,洋人一次次骚扰,逼问。”

娘答应着,房前屋后转转,虽然没什么东西,却眼眶湿润了,一滴滴热泪夺眶而出。热土难离啊,此番出走,不知何年何月回来!

她开始找过包裹皮,包随身穿戴的衣物,还有铺盖,等着儿子回来。

桂武去先生家牵马。见过先生,先生早去后院牵过枣红马,拎过油布袋,马鞍子早备好,又千叮咛万嘱咐,说:“孩子,遇事要冷静,多思考。”千言万语,自不必说。又说:“把书信装好,给普众师傅看了,他会收你的。”

李桂武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咚咚咚”,给先生磕了三个响头,“孩儿记住了,老师,您多保重,孩儿一定回来看你,等以后消停了,再来孝敬您!”桂武眼圈红了,泪水在眼里打转。

“好孩子,给你。”先生递过马缰绳,帮他背好油布袋,油布袋里装着刀。

桂武背好,颠了颠背,一咬牙,眼发酸,泪水终于扑簌簌流了下来。

先生不忍看,低着头,一摆手,“孩子,走吧。”

李桂武一狠心,身子腾空一跃,蹬上了枣红马,枣红马像是真正见到了主人,打着响鼻,桂武又回身看看先生,先生摆手说,“走吧,孩子。”

桂武强忍住泪,吆喝一声枣红马,枣红马慢腾腾地走上了山路。桂武骑马到家时,天近黄昏。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树丛间无力地飘浮。娘已经准备好。桂武下了坐骑,把马牵到娘跟前,让娘看,娘说,“真让先生费心了,将来,你要好好报答先生。”

“嗯。”桂武点头,他把枣红马先拴在一棵梨树上,背上背的刀也没解下,准备马上就走。他来到房后,那边扣着一口大缸,他上前一掀,把缸掀到一边,里面一些乱柴草,他在里面摸出那本奇书,和怀里的信揣在一起,掸掸身上尘土,长出一口气。迈着大步走出来,解开枣红马,喊:“娘,我们走吧。”

娘背好包裹。

“儿子,你先去,我在后面跟着。”

桂武笑了,“娘,你那个小脚,到大姐家,得猴年马月?”

桂武让枣红马站好,枣红马今晚特别听话,特别温顺,像是知道专门驮“一老一小”赶路似的,站在那一动不动。桂武说,“娘,我抱你上马。”

娘说:“你行吗?”

“嗨,娘,我可有劲了。我把你放在前面,我比你高,我在后面护着你,一起骑马去姐姐家。”

说完,他把娘抱起来,轻轻的放在马鞍上。同时,他翻身上了马,骑在鞍后的马脊梁上,喊了一声,“驾!”枣红马蹬开四蹄,上了山间的羊肠小道。

桂武来过姐姐家,不止一次了。轻车熟路,约莫夜晚十一点,到姐姐家。把马拴好,整点草喂上,姐姐点着洋油灯,和娘唠几句,就让他们睡了。

第二天,李桂武把娘安置好,背上刀,装好东西,骑上枣红马,按照姐姐姐夫告诉他的方向,经过赖歹(方言:母狼)沟,又牵着马绕过凤凰山膨润土矿,奔往麒麟山。

他过凤凰山时,却不知道父兄就在这个矿里。

时至初秋,山间杂草丛生,郁郁葱葱。高低错落的橡树、古槐,被风吹着发黄的叶子,“簌簌簌”发出声响,阳光明艳艳地挥洒之上,金子般璀璨。不知名的野鸟,鸣啼着,叫声悠越,柴草处,有雉鸡腾空飞起,有野兔子,跳跃窜出,桂武望着这大好河山,有家不能回,看着再好的美景,心情也亢奋不起来。唉!想起父兄,两年没回家了,连过年都没回来,只听姐夫去看他时,回来说,活计忙,洋人不许出来。父兄像进了大牢,人在拼死拼活的干活,钱却不给一分,说是矿上亏损了,工资一直拖着。桂武想,都是洋人搞的鬼,编排的,就是不给钱。

过了一道山环,继续往里走,他突然发现前边有一眼山泉,明晃晃的山泉水,叮咚叮咚顺山石流下来,抬眼往山巅处望,有一座古庙,年久失修,在半晌午强烈阳光照耀下,发出淡淡的光。桂武看见有一个和尚一手拎一个木桶,桶装泉水,正顺柴草边的小路往庙里去,他晓得了,和尚在打水。

桂武出于礼貌,翻身下马。他牵着马,顺小路往山顶寺庙走。

快走到庙门时,有个和尚拱手道:“阿弥陀佛,施主,这是去哪?”

桂武知道到了,这里就是麒麟山禅院,打招呼,拱手道:“师傅,这是三清观吗?我要找大师普众,烦劳师傅通报一声,就说建平油坊地有个李秀才先生介绍来的,我叫李桂武,恕个罪说,我父亲名字叫李景泉。”

“好了,你等着,我去告诉他老人家。”说着,和尚去庙里报信。

约莫半盏茶工夫,打里面出来一个和尚,全身穿着黄色袍子,圆领大袖,人高马大,有一米九的个头,往上边看,秃头,头顶上受着戒,一张国字大脸,赤红赤红,满面红光。两道剑眉,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一团和善。说起话来,声如宏钟,带着金属音,在山里回荡。

见到桂武,拱手道,“阿弥陀佛!施主可是李景泉之子,号称小神童的李桂武吗?”

普众和尚在那年的那个雨夜,遇见过李景泉,遇到狼他给解了围,再说,桂武家发生的事,早被疯传得灌满了他耳朵。所以,问起李桂武话,像了如指掌,什么都清楚似的,可是李桂武不知道,受宠若惊地问,“师傅,您怎么知道?”

普众没有回答,问,“你是找普众吗?”

“是,小儿今年八岁了,李先生教我读书三年,我想学武功,他把我介绍来的,请问,您老人家是普众师傅吗?”

“正是贫僧。老纳才疏学浅,怎么可以胜任?”

桂武听罢,急忙跪在路上,磕膝盖当脚走,给普众磕头,并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举到头上。

普众见这小孩真是知书达理,摆手道,“快快起来,我还没答应收你?”他走过来,把信接过,“待我看看信,再做打算。”

普众展开信,信上大概是说,普众师傅,我是了无师傅的本家兄弟,乡试中过秀才,识几个大字,今有本村小神童酷爱武功,了无说可以投你门下,请收纳。上写千,下写万。

看罢,普众喊两个和尚,让他们安排桂武吃住。

“普贤,普能,去把小施主马牵着,拴到庙后的树上,让小施主跟你们同住。”

小桂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这是收下我了?还是没收?

普众又说:“这是你两个师伯,去见过师伯。”

桂武听后,十分高兴,普众师傅这是收下我了,刚刚站起来,又跪下来,再次给普众磕头,“师傅在上,徒儿给你叩头了。”完了,又给两个师伯叩头,大家过来把他搀起来,领着他去偏房往处。

从此以后,普众开始传他武功,马上步下,长拳短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十八般兵器,样样都练。几个师傅认真教,小桂武认真学,悟性又好,尤其是马上一把大刀,舞起来上下翻飞,在林中骑马使刀,如入无林之境,所向无敌,还有一杆少林棒,练得神出鬼没,登峰造极。

转瞬又一年。这一天,桂武正在山间,放马吃草,自己练刀,突然听到山下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循声音望去,见是姐夫,姐夫崔英也看见他。忙说,“老弟,走,我有事,去见你师傅。”

桂武领着气喘吁吁的姐夫去见师傅。行走之时,桂武就急切地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崔英也没隐瞒,说:“可不好了,油坊地老家出事了!几天前,房宅让人放火烧了。还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啊?”桂武气得浑身颤抖,那房子虽是破草房,可也是个窝,也是个家,放火烧了,像挖他的心。

“谁干的?这么狠毒?咱娘知道吗?”

“怕她着急,没告诉她。我是听别人说,又确定是真的,偷偷的借了马,跑来和你说,你和师傅知会一声,看看能不能回家去一趟,看看咋办?”

“好。”两人急匆匆赶往庙里。桂武去见师傅,把家里房子被人烧的事和师傅说了,和师傅请假回去看看。

普众师傅看桂武回家心切,又急得气呼呼的,千叮咛万嘱咐,反正也是烧了,别去追究了,以后自己羽翼丰满,再做打算,现在洋人太猖獗了,不好惹,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左右的。

桂武领命,骑上枣红马,背背大刀,跟姐夫直接下了山。走到崔家寨附近,桂武说,“姐夫,你偷偷的回家,这些事,别告诉咱娘,你就别去了,本来他们是翻找奇书,在草房翻不到,才一怒之下烧了房子,咱一回去,就暴露目标,怕招来麻烦。我自己不声张,看看就回,回麒麟山。”

“小弟,千万小心,记住,别惹事。”

“好。”

“驾!”小桂武马鞭一挥,打马如飞,直奔家园。

他胯下枣红马,穿一条肥大的绣绒大红裤,披大红斗篷,在山路飞驰,简直是一团火。

这是他进庙以后,师傅找裁缝专门给小桂武设计的服装,穿上它,威武霸气,锐不可当。

一年时间,桂武又长高了。加上装束,任由村里人怎么端详都辨认不出来。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也是该着出事,事情来得就是这么巧。

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府邸的洋人,一直纠结着油坊地李家的那本奇书不放手,派下人来追查,结果是人走屋空,问村里人,谁也不知道这家里人去哪了,凭空消失一样。既然不知道,就把门锁砸了,逐步的翻,什么破箱子破柜,什么柴草堆,陈旧腐烂的纺线车子空隙,连蜘蛛网结满的墙旮旯犄角,都翻个底朝天,弄得乌烟瘴气。最后,喊人挖屋地,刨墙根,寻找有浮土的地方,掘地三尺,仍一无所获。这些人是智障吗?不是。明明知道,就是有奇书,人都走了,还能把书放在家里,早带着跑了,或是早销毁了。怎么办呢,上指下派,翻翻也就是为了应付洋人,翻不到,谁也没办法。

后来,洋人钻了牛角尖儿,主要还是贪婪国土上的矿藏,比如金矿、铜矿、铁矿,他们垂涎三尺,狼舌头伸得长长,若有宝藏图,矿藏不是唾手可得吗?洋人是不找到奇书誓不罢休了,一共来搜查了八次,也没找到。有个洋人气急败坏,狗急跳墙,自己亲自出马,领着一群人来搜,实在搜不到,一怒之下,吼吼吼!让大家把一抱抱干草抱到屋四角,他打着火镰点着火把,一把火,把屋子点着了,还好,桂武家屋子离邻居家远,屋里都是草木石头墙搭的,草木架子几个小时就烧成灰烬,后边靠山又烧着了一大片,那时是夏季,柴草绿了,没有烧到荒山上。

追问村里人,李景泉家里人的去处,问谁谁说不知道。消息就传到崔家寨。崔英来告诉小弟。

曾经当十家长的张大昌,态度早有转变,加上懂事理、明白事的小女秋双的规劝,也远离那些是非之人,听小女的话,怕像大儿子张天亮似的,被抓劳工,抓服兵役,举家迁走,去三儿子家避难去了。三儿子被拉弯弯鬼见愁的一家女儿招去当了养老女婿。听听这山沟的名字吧,鬼见着都发愁,那弯弯一道道的,走不了几个弯,就转晕了,进去了,没有人引路,转不出来。这里山高皇帝远,比崔家寨还要隐蔽。

自打进了鬼见愁小寨子后,秋双就和四哥张天宇帮助三哥开田拓土,小日子越过越红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盛产鲜果,有枣树、梨树、杏树。一到收成后,大家随便采摘,不分你我,去赶集买卖,谁额头也没贴贴,公买公卖,卖完回来,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的,就是知道他们是哪里的,进了鬼见愁,能出得去吗?粮食有玉米、高粱、大豆,可加工豆腐、豆油、酿高粱酒;蔬菜有大白菜、土豆,香菜、芹菜、豆角、茄子等。春天,山上还有一些鲜嫩的野菜。用土豆,还可以加工粉条,作一些小作坊。山里动物飞禽走兽,吃饱喝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相安无事。还有鲜蘑药材,榛子松果,等等等等,这地方名字不好,却是人间仙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谁也想不到,几年后,秋双十二、三岁时,就和四哥张天宇招兵买马,拉起一支绺子,为了家园,抗击外来侵犯。

再说李桂武,打马回家这天,太阳火辣辣足,照在红袍小将身上,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闪光夺目。打马如飞,没等来到家,就看见一群人,吵吵嚷嚷,在油房地里闹腾,因为天旱,土地都是干的,土被山风吹起来,一阵阵黄烟。他勒住枣红马,定睛观瞧,突然看清楚了,一群人在油房地里乱挖,差点就挖到祖父的坟边了!揉揉眼,再看,发现有一个满头黄毛的洋人,在那里呜哩哇啦地指挥,桂武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家里搜不到,挖到地里来了。把谁嘱咐的话都忘在脑后,他一个急劲儿,打马如飞,同时,抽出大刀,直接奔油房地飞驰而去!

当人们看看一溜火线,朝这边蹿来,不知道发生什么,惊吓得忽拉拉乱跑,四处逃散,那黄毛洋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李桂武的马冲到他眼前,李桂武大吼一声,如晴天霹雳,震得地边的蒿草颤了三颤,山杏树上,有个鸟巢,里面的小鸟还没出满月,从上边滚了下来,随着巨吼的起落,刀如飞,身似猿,手起刀落,顺着洋人肩膀,齐刷刷砍为两段。死尸栽倒。

李桂武一挥马鞭,马驮着他像是在尘烟里升起一团火球,又飞到村寨。

人们惊得目瞪口呆,谁也不知道哪里降下了一个火神。

事后,一传十十传百,传说天上火神下界,也是啊,那天下界的,真是一团火…… 0WQYjlnpGbjJwHuk8QMm+2o+JPSmaEHbHriLNnVAdaoE7jLbGiko6XFY3sz+vM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