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白衣小将在马上抱着李桂武,见他昏迷过去,忽觉抱他的一只手热乎乎粘乎乎的,大吃一惊,抬手一看,满是鲜血,知道不好,过了几道山洼,此处不会有危险,就闪身跳下马,轻轻的放下桂武,见桂武小腹还在沽沽流血,也顾不了许多,男女授受不亲,用手去试他鼻息,尚有一口气在,急中生智,脱下白战袍,露出姑娘丰满的前胸。她嘎吱吱,撕下一条,又撕下一条。开始给桂武裹住小腹,翻转腾挪裹了几道,裹得紧紧,看看终于不再流血,才抱着他,再次上马。
这女孩是谁?怎么认识李桂武?
这还得从李桂武的爷爷死的时候说起。那时,她还打过李桂武。
桂武葬祖父那年,他俩都六岁,桂武仗着自己的能力,和复仇的心,力争自己家的油房地,把祖父埋在被张大昌霸占过去的油房地里。张大昌的小女张秋双气不过,打了李桂武。所以那时候记忆深刻,秋双一眼就认出了李桂武。
因为着急往回赶,秋双打马如飞,尽快回鬼见愁给桂武抢救,耽误久了怕他性命难保。
当她到山里时,迎面接出来一员女将,看见李桂武大叫一声,“弟弟!弟弟!你怎么了?”
这个女人,正是李桂武的大姐李彩霞。
李彩霞怎么来的这里?
上次的崔家寨的迁移事件,传言说的白衣小将,正是张秋双。
俗语说,人挪活,树挪死。张大昌搬到拉弯弯鬼见愁以后,通过两年的勤劳致富,开荒拓土,种下了良田百亩,买骡子买马,这地带,生产马铃薯,便开粉坊、种植高粱,又开酿酒坊。为保住这片圣土,张大昌招兵买马,囤积粮台给养,迅速发展队伍,那个年代,只要有口饭吃,当兵的携家带口前往,张大昌一时间成了大好人,来者不拒,全给安排住处,多多建造石头房子,山上石头有的是。越收村寨越大,人越多。青壮年汉子都投在他的军营。还有一项最保险的,此地山高皇帝远,少于外界发生冲突,只要你进了鬼见愁拉弯弯沟,你想绕着出去,比登天还难。必须得张大昌派熟悉道的人往外送。真是进好进,出难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去处。
小女秋双,出落得水葱一样,水灵灵的。自幼聪明好学,搬走以后,告别李先生,在家帮着爹娘,在山里开荒种地,栽果树。闲下来时,骑马练剑。一来时,也摸索了很多日子地形,凭她的记忆,过目不忘。
张大昌喜欢她那股男人劲儿,特意找铁匠给她打了一支剑,又给她制作一张弩。七岁开始骑马,十岁骑马射箭,去山上打猎,十回有九回驮回来獐狍野兔。
世局动荡不安,能在这世外桃源独自一人,练刀剑,射强弩,不受任何侵犯,真是一件幸事。
那天,张秋双骑马去打猎,发现一只狍子,腾空跃起,她急忙抽弓搭箭,“嗖”一声飞出,还是射偏了,射在狍子后腿上,狍子跑得更快,顺着沟弯往外跑,秋双看到它受伤了,用鞭子狠抽马屁股,马稀溜溜叫着,直追出山弯,狍子顺着弯外直冲而下,越过了九道山口,秋双紧追不舍。越追越远,不知追出去多远,秋双突然勒住马,她发现前面有个村子,火光冲天。此时,阳光炙烤着大地,加上火势,在几千米之外的秋双都觉得身子发热。
远处,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等她赶到时,那伙人早走了,只看见李彩霞和孩子在那里哭,院里横躺着一具尸体,是个老太太。她认识彩霞姐,说了几句话,把她和孩子抱上马,带回了鬼见愁山寨。
回了山寨,李彩霞才哭诉着丈夫崔英,他大伯病重上了二龙山,小弟桂武和母亲逃避在崔家寨,久等崔英不回,也上了二龙山,把她家房门一锁,带着孩子躲在崔桂枝老人家。哪知,弟弟和娘刚走第二天,洋人就带一伙人来崔家寨抓人,烧了房子把崔桂枝老人杀了。一把火烧了房子,她和孩子在菜窖才得以幸免。
张秋双认真地听着事情的原委。
李彩霞继续说:“洋人放出话来,不抓到桂武誓不罢休,过不了几天,再来崔家寨,搜不到,就把寨子平了!”
张秋双听后,气愤不已。一拍桌子,“他们敢?!呸!这帮狗娘养的洋鬼子!”
此时,张大昌和秋双娘进来了。
李彩霞见是他们,心里虽然不快,却又很有礼貌地叫了声大伯,大娘。
张大昌说:“大侄女,我们两家以前有隔阂,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咱们往长远看往长久处,你看我张大昌已经痛改前非了。打来到鬼见愁,我盖了石房千万间,救济贫困人家百户,也算是积了阴德,为我以前做错的事赎个罪吧。”
“大伯,”彩霞说,“其实您老人家,以前也没做过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也都是明理人,话是开心锁,说开了,全都解了。”
“嗯嗯,那就好,那就好。”
秋双说:“大大,你说洋人要抄崔家寨,怎么办?这个事,马上就得想办法。”
张大昌看看天说:“这个事,让我看,不如把崔家寨十几户人家搬到山上,你亲自下山去办,多带些年轻的,套几辆车,这几天闹天道,天要下了雨,就不好办了。”
秋双想了想说:“真是很难办。”
李彩霞说:“都是我连累了崔家寨,要不要我去动员大家。”
“不必了,”秋双说,“明早五点,我就安排。”
张大昌对秋双说:“去喊你几个哥哥过来,和彩霞姑娘见个面,还有你嫂子,如今是一家人了,认识一下。”
说完秋双出去了。
张大昌就把二儿子到鬼见愁后,帮着他开荒种地,随着迁移过来的人家,有姑娘看上他,成了亲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说,只有四儿子还一个人,有合适的,给划拉一个。
彩霞点头说,“大伯,你们真能干,这样真好。”
不大一会,两对夫妻都在秋双妹子的招呼下,来看彩霞姐,彩霞比他们大,自然称呼她为姐姐。彩霞忽然想起张天亮大哥,脸微微一红,她觉得有点脸烧,悄悄的压抑了一下就飘过去了,因为当年大哥张天亮的爹找人给他俩提媒,让彩霞给撅出去了。弟弟弟妹和彩霞姐唠唠家常,东一句西一句的扯,分散了她的想法,她还是忍不住问张大昌,“大伯,我大哥在四龙煤矿还好吧?”
“现在也是洋人的,近两年没去了。凑合吧。”
说话间,到晚上,掌灯时候,大娘做熟了饭,有高粱米粥、玉米面饼子,菜是白菜土豆,还有大豆腐炖粉条子,在那年代,就是很好的饭菜了。大家围拢一起,吃得香喷喷。有时候,几个弟妹就逗彩霞的孩子玩,这小家伙,三岁了,招人喜欢。用过饭,秋双领着彩霞母子找了个石头屋,这里搭的石头屋多,专门招外来人用的。都是白草铺顶,下了雨,一点也不漏水,顺着草哗哗的流了下来。张大昌率领着儿子们还有乡亲们在这屋子上,下了大功夫,又保暖又结实,屋子周边的防水设施更好,总之,是非常非常的牢固和安全。
秋双把她们安置好了,抱来崭新的被褥,欲给她们铺在炕上,彩霞忙接过来,“小妹,快快快,给我来。”
北方的秋季,刮起了冷风。山里的杏树、梨树的叶子都红了,在白天若放眼望去,层林尽染,红彤彤一片,现在是晚间,自然是看不见。但是,北方睡的是大炕,小屋里的布置都是一样的:从外边进屋,是灶台,隔着壁子墙的门进屋里就是大炕。当时又没有电褥子,就得烧炕——把柴草添进灶台里,烟火顺着炕通过,顺烟囱爬到屋顶,冒出去,这样炕就热了。
秋双说,“那行,姐姐你先铺好被子歇歇,我去抱柴火,烧烧炕。”说完,秋双出去了,去抱柴。
时候不大,秋双抱来干柴,塞进灶膛,打着火镰,一把火映红了灶膛。
呵!此时火舌往外燎,黑烟往外冒,把秋双小脸呛黑了,一个劲的咳嗽。彩霞姐也来帮忙,用一把笤帚呼呼往里扇风。也难怪,炕总不烧,凉气在炕里憋着,乍一烧,都这样。秋双猜测说,“要变天下雨了,不然不会这么不好烧。”说着,又添柴。终于在彩霞的扇风下,火着得旺起来。
秋双说:“要崔家寨搬上山,就得快,下了雨,就不好上山了,打起天,出了阳光,就得好几天。”
炕烧热了,屋内暖融融一片热气。秋双嘱咐彩霞姐插上门休息吧,说了几句,走了,各自睡觉。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饭。秋双开始分兵派将。那时,山里相对安全,没出过什么大事,世外桃源,加上张大昌和四儿子张天宇治理得好,路不矢遗,夜不闭户,井井有条。秋双就是指使谁干什么谁就去干什么,让三个哥哥带人套几辆驴车,她骑着马,领着他们去崔家寨。先说服大家搬家,再帮助拾掇东西。彩霞说,“小妹,我也去。事情是我引起来的,我不去说服大家搬家,谁说服?我怕你们说不动大家?热土难离,谁愿意搬家?”
秋双问彩霞,“姐,你会骑马吗?”
李彩霞被问住了,一晃头,“不会。”
“姐姐,你不会骑马,怎么去啊?这么远的路,走着啊?”
彩霞红着脸说:“小妹,你让我坐驴车去,我不会赶车,会坐车,坐车里面。这么多车,也不差拉着我一个人?万一你们说不动大家搬家呢?要不,你骑马驮着我?”
“那可不行。那天是个急劲儿,不管不顾的上山了,现在,有顾虑,怕摔着你,姐非要去,就坐驴车去吧。”
那驴车、马车在当时都是大木轱辘的,吱扭吱扭响。山道狭窄,经过修路,比以前宽不了多少,也有些颠簸。彩霞坐在一辆驴车的围帘子里,跟着车队一起赶奔崔家寨。此时彩霞的心,一阵翻滚。自己太无能了,连个马都不会骑,更不用说会武功了,兵荒马乱的,遇到事情,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更别说保护家人和其他人。等我回来,一定让秋双妹子教我骑马,学会了,我再练练武,看人家秋双姑娘,可真能耐。崔英上二龙山一直没信,娘和小弟怎么样了?想起他们她一阵着急,头上见汗了。“唉!”她叹息一声,但愿苍天保佑,大家平平安安,我在这里很好,过一段时间,我去二龙山找你们去。
一路上,没有什么麻烦。说到就到了。经过李彩霞和张秋双的解劝,李彩霞也向崔家寨人赔礼,为了安全,拉弯弯鬼见愁里都有现成的房子,去了有地方住有饭吃,反正这么说吧,一顿力劝。把大家说动,年轻人,老幼能骑驴骑马的骑着,有愿意步行的,都跟在后面,就是晚到一会,秋双安排人领着他们,他们不是女人小脚,也不怕走个百八十里。有要的物品和老幼就用毛驴车拉着,赶往山寨。鬼见愁大当家的张大昌早打发人熬了一大锅粥,炒土豆丝,炖粉条大白菜等着大家回来。
秋双和李彩霞忙了两天,才把崔家寨搬迁到鬼见愁事宜安排好。
刚安置利索,就下起了秋雨,她们去把崔家寨搬到鬼见愁真应时。
打起天来,秋阳照射在群峰,一片片田野早已收割完毕,红黄的土壤形成丹霞地貌,光彩夺目。山上没有枫林,杏树梨树还有矮荆条都是紫红红一片,远山一色,交相辉映,红红火火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可是有一个人,看着眼前的景色,却忧心忡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谁呢?李彩霞呀!
又过了几天,李彩霞愁容满面地和张秋双说,“你教我骑马吧,我学会骑马了,也好去二龙山看看你姐夫和你婶婶?我惦念他们,不知道怎么样了!”
秋双照常去山里猎兽,刚回来,迎面看见李彩霞,安慰她说,“这好啊,学骑马,我教你姐姐。”说着,把马牵到近前。
秋双撂下东西,说,“来这里,”她指指马蹬,李彩霞怯生生到马跟前,把一只脚伸进去。秋双说,“我先抱你上去,我牵着马,你抓着马鬃,一步步学,没有学不会的。”
秋双牵着马,载着李彩霞跑了一遭,李彩霞开始吓出汗了,后来就好了。
秋双还说,“你要惦记他们,我给你捎个话过去,就说一切都好。”李彩霞光顾骑马了,“哼哼”答应着,没太在意听,神情都用在骑马上。
第二天,张秋双照常去山里猎兽,可巧,因为追一只火狐狸,出了个奇怪的事。
这只狐狸,浑身的毛锃亮锃亮的,彤红彤红的,就像一团火。有意找这个白衣女子抱复,还是看到姑娘的美貌,迷惑与她,不得而知。
那时,的确有这回事,听人传说的,又不能回到民国考证。据说这狐狸是个男性,真的看上了秋双,又恨秋双。看上秋双聪明伶俐又貌美如花,恨上秋双杀其同类又烹食同类,兔死狐悲,谁不悲?决定调理一下她,便使出浑身节数,一窜一跃,忽隐忽现,秋双追赶之间,总在百米范围,用箭射不着,用洋枪嘣不着。忽闪忽闪的,就是一团跳跃的火。一时间,把秋双搅得心烦意乱,却又不肯放弃。火狐狸跑跑停停,回头瞅她。又翻过几道弯,过了几道梁,火狐狸把她引到一道崖谷旁,秋双把马带住,她知道那边是个山涧,万一不注意马失前蹄,掉下去咋办?算了,不追了,秋双正准备打马回去,火狐狸见她兜马,故意勾引她,跟着一跳一闪的,往回来,气得秋双搭弓抽箭,“嗖!”射出去。一道闪光,刺人眼目,不知道是火狐狸跳跃还是太阳折射在箭上发出的光,再看那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火狐狸的肚子上,火狐狸趴俯在草丛里,一动不动。
秋双没多考虑,打马追上去,那火狐狸的两只眼睛正盯着秋双。秋双哪里顾忌这火狐狸的狡猾,那闪光跳跃,实际是火狐狸的原地腾跳,箭射在草棵里,它趴在箭上,佯装中箭,骗秋双上当。秋双果真上了当,火狐狸高兴极了,等着秋双打马过来了,又跳起来,激得秋双气恼万分。忘了山涧在前面,紧追不舍。火狐狸三下两下就跳入山涧。秋双勒不住马,马一踏空,把秋双从马头前颠了下去。秋双像坐腚蹲旳姿势,掉下山涧。
无巧不成书,也是该着。要说呢,这火狐狸也是秋双的贵人,不是动物。说这些话时,怎么说的都有。因为这时,山下正有一个仙姑采药。人们就传说,上天的仙姑下界采药,她的坐骑是火狐狸,在药房里炼丹时,就是火龙童子,这个火龙童子就是李景泉的小儿子李桂武,而仙姑座位旁边的扶手上,有一雕刻的仙鹤,这仙鹤就是秋双。两个动物,在一起相处久了,产生了感情。被天界发现,把它们打入凡间,正好落到油房地,两个动物不服,天打雷劈,把它们劈死,男童火狐狸投胎在李景泉老婆怀里,女童仙鹤投在张大昌老婆怀里。
这么多年,谁也没见过,都是那么说。两个人成就了一段姻缘。
采药的仙姑,有一身好武艺,正在大山涧里寻索,她从哪里来的,谁也不知道,这山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清月庵,连秋双也糊涂了。实际上,山里真有清月庵,掩映在树林深处,仙姑是峨眉山的,来这边办事,她的师妹清莲,在牛河梁富山境内主持药王庙,多少年了,也顺便看看清莲师妹,暂时住在清月庵。
仙姑看见山顶上掉下一个白衣人,便上去借力往斜里一推,卸了她下沉的重量,那秋双也摔了个腚蹲,摔得不轻。她缓过来,却不见火狐狸,只见一个道姑,在俯身给她包扎剐伤。
秋双想挣扎起来,却浑身疼。急忙拱手道:“师傅,你救了我,谢谢师傅救命之恩!”
“无量天尊!”仙姑道,“小姑娘,学艺不精,追一只火狐狸,还能掉下山涧?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收你为徒,教你武功如何?”
“师傅。”秋双坐起来,“那不行,我得回去告诉爹娘,他们惦记我。”
“无量天尊!我教徒弟就是剔除杂念,一心一意,不必回去了,日后我会捎个信去。愿意,就留下,不愿意,你自便。”
秋双想想之前,多次求父亲给找师傅学武艺,父亲说他没处找,拒绝了她。今天是天上掉下来的师傅,还真得感谢那只火狐狸,是它指引,才使我得到良师,怎么能错过?秋双即刻扶地跪起来,“咚咚咚”磕了三个头,“师傅在上,受弟子一拜,我愿意,愿意和师傅学武艺,暂时不回家了。”
“好!好!快起来。”仙姑抖抖拂尘,用手扶起她。
秋双的马也没摔死,叫了几声,带着伤跑回山坳,朝家方向去了。
秋双就在清月庵专心学武。马上步下自不必说。仙姑根据当前情况,改革创新,专门教她识草药,配良方,研究枪伤怎么医治,怎么手术取子弹,教给她如何使用各种枪支,步枪、机枪、手枪等等。还教了她拿手绝活——打暗器飞镰,连发飞镰九路。仙姑说,“眼下,这些东西最先进了,不研究这些不行了,刀剑不如子弹快,神仙难躲一溜烟。大势所趋。”
一天,仙姑采药回来了,和秋双说,“你放心好了,你家里人知道你在这,他们也很好,安然无恙。”
秋双就在这里扎下根,潜心研究学习了两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废寝忘食。
后来,仙姑把她叫到身边说,“孩子,你学的很好,很专心。我也尽到责任了,为师走了,以后,靠你的聪明才智,可以独当一面了,为师已经把一些药方和炼制方法记在一张纸上,可以说记在你心里了,还有枪枝的原理都记住了吗?”
秋双听到这些,知道师傅要告辞了,眼含热泪,哽咽着说,“师傅,徒儿记下了。”
仙姑继续说,“还有最后一个事,你记着,以后遇到那个叫李桂武的男孩,你们有一段缘分。此是天机,为师先透露给你了。”
说完,仙姑忽闪一下,不见踪影。
秋双拉着白袍子,喊,“师傅!师傅!等等我!不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