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高考综合改革)经过这么多年的执行,对广大考生家长来说,并不陌生。简单地说,就是考生高一升入高二时,不再以文科、理科的形式简单地一分为二,而是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简称: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选3科作为高考的计分科目。
新高考给考生提供了更多灵活的选择,但这种灵活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分文理的时代,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明显适应理科或者明显适应文科,或者因明显不适应理(文)科,只能选择文(理)科。他们在文理方向的选择上,并不需要纠结太多。只有少数文理科实力相当的考生,才需要权衡文理选择的利弊,但也只需二选一。
进入选科时代,3+3模式的省份,面临6科选3科,考生有多达20种选科组合(浙江是7科选3科,35种选科组合)可供选择。只有6门副科中明显3科强、3科弱的考生在选科问题上基本无需多想。但绝大多数考生的情况是:有1~2科明显强,肯定选,有1~2科明显弱,肯定排除,但最后总会有2~3科,需要再仔细斟酌。即便是实施3+1+2模式的省份,也有12种选科组合可供选择。
选科不仅要考虑考生自身学科优势,还要满足拟报考高校、拟报考专业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家长要结合学生可能的发展方向,梳理目标院校、专业的报考限制,以确保选科组合对目标志愿的适应性。
这等于要求考生家长将哪些专业适合考生本人,这样一个大致圈选专业的工作,从高三提前到高一。甚至,某些专业不同院校要求不同,考生家长还要预判考生大致的分数区间,从而分析这个分数区间的各个院校对这些专业是否有特殊要求。
选科不仅要考虑目标专业报考的要求、考生学科优势,还要权衡哪些科目更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哪些组合更有利于备考,这需要理解赋分的形成机制、文理混学和混合备考的利弊等。同时,还要权衡学校的师资能力和教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而这一个抉择,影响考生在未来两年高考备战和高考是否处在有利的位置。
所以,对于即将面临选科的高一考生家长,甚至是即将升入高一的考生家长,都应提早认识到选科的复杂性,提早学习,做好准备。
本书第二章,将带您全面理解选科及相关配套制度;第三章,会全面讲解高一选科的考虑要素、理念和选科思路,内容涵盖3+3和3+1+2两种模式。第十章、第十一章帮您在梳理考生志向的过程中快速了解中国的大学及专业设置,掌握专业选择的基本方法。并对北京考生家长提供选科的数据分析支持。
因为选科必须结合考生的自身情况,依据考生的学科优势、性格特征、专业偏好决策,所以选科没有统一的正解。即便是相关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学业规划师,也必须花时间全面了解孩子的特点、想法,才能给出相对适合的建议,有些专业方向的考量,甚至要结合家庭背景。家长以及考生本人,如果对这些因素更加了解,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无论是自己更多地参与决策,还是和学业规划师沟通,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