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理解赋分制

选科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科分数怎么比较?

文理分科的时代,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开排队,分别争抢文科的招生计划和理科的招生计划。

采用选科制以后,大家的选考有各种组合,如果两科命题难度有明显差异,就会造成不公平。比如:生物卷子明显难于地理,那么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考生和选考物理+化学+地理的考生比较总分时,就会明显吃亏。此外,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不同学科原始考试成绩分布的差异。理科的命题(特别是物理、化学),一是一,二是二,模糊的内容相对较少,理科高分段考生比较容易取得超高分,而在低分段区间,由于学不会,使得超低分的考生也大有人在。文科题目相对好理解,死记硬背也能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超低分的比例明显偏少,但由于涉猎的人文知识广泛,偏重观点分析,命题灵活,想获得超高分,甚至接近满分,难度明显高于理科。如果直接以原始分计入,文科高分的考生普遍吃亏,理科中低分段的考生普遍吃亏。总结下来就是,选考科目中各科之间的原始分具有不可比性。

于是,如何量化修正命题难度差异,并且公平、有说服力,就成为选科改革后的第一个难题,这就是选科采用赋分制的原因。

高考赋分制的核心思想是:看考生在这一科原始成绩的排名百分比。

以北京为例,将参加该学科考试的全体考生,按照原始分进行排队:前1%赋100分,1%~3%赋97分,3%~6%赋94分……依此类推,见表2.2.1。

这个制度看似公平,赋分后单科的最终成绩分布都会变成如图2.2.1所示。但是忽视了各学科选考考生的实力可能不同。

表2.2.1 北京新高考赋分制21个等级表

图2.2.1 赋分后的单科成绩分布

实力强的考生,选任何一科,成绩都普遍高,实力差的考生,选任何一科,成绩都普遍低。如果选考物理的都是实力强的考生,实力差的学生都逃避物理,那么物理拿前30%的难度会明显偏高。相反,如果实力差的学生普遍选择地理,而实力强的考生选择地理的比例相对少,那么选地理的考生拿到前30%的难度就低很多。这就产生了选科赋分博弈的问题。

第一批高考改革的省份,都出现了实力强的考生选物理,实力差的考生回避物理的现象。最初这本是正常现象,毕竟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考生相对更能学好物理。但是这一正常的选择倾向带来的问题是:物理成了高分考生之间的竞争,中等生选物理,单科赋分上就很吃亏;相反,选择历史、地理,竞争对手偏弱,就很容易拿到单科高分。这样,导致第二届选考时,中等生也开始避选物理,于是物理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以至于后来,即便是物理有相当实力的考生,为了更稳妥地拿到高赋分,也避选物理。相反,历史、地理之类的科目反而成了香饽饽。选考物理的考生越来越精英化,也越来越少,陷入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理工院校的选材,同时,也出现了更多考生为了赋分没选物理、化学,但上了大学,专业课却又需要物理、化学,只能暑假再补课才能跟上的情况。

因此,后续出台了各种补充政策,如:“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不断强化”,倒逼有意报考理工农医专业的考生必须选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省份实行的“设置选考科目保障基数”等政策。但即便如此,赋分博弈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考生的选择。北京,从近几届的数据看,赋分差异也是存在的。这个问题在第三章如何选科中,还会再做深入讨论。

挑战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赋分制意味着,选科不能单纯考虑考生的学科优势,也要参考赋分博弈的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为了追求赋分优势,而舍弃自己的长项。这就需要权衡利弊,而且需要对赋分优势有量化分析,才能科学地做出决策。

过往,如果试卷原本命题区分度不高,原始成绩经常会出现超高分段扎堆的现象,特别是理科。而经过赋分后,高分段会明显拉开差距。也就是说,原本原始分只是一丁点的差距,修正后,区分度变大,这对高分段的理科考生更为有利。但是当试卷过于简单时,因为原始分细小的差异,赋分后差距会被放大,对于细心的考生,更为有利。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全国各省采用的赋分方案主要有两种:等级模式和等比例转化模式,北京、天津、上海都采用等级模式。

“等比例转化模式”首先按照名次百分比的等级阶梯,确定原始分80赋分82;原始分86赋分85……然后,再对等级区间内80~86的原始分,按照分差等比例原则确定赋分:原始分82赋分83,原始84赋84(见图2.2.2)。

图2.2.2 等比例转化模式的赋分方案

考生较多的人口大省,大多采用“等比例转化模式”,但这样只是赋分划得更精细,消除不了赋分博弈。 NBXDfgpYfntR+eCbhX6OQri2b9/IeSj1c7BiqP5NgyDqOdfa541jy0MXlb9Tx8+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