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短视频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

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大量自媒体号都以短视频走上了商业变现的道路。对于闻风而动踏入这个行业的新手来说,不能只看到繁华的表面,更应厘清繁华背后的本质原理;不要头脑一热就投身进去,要弄清不同短视频之间的区别,更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账号发展壮大的密码。

短视频的种类有很多,但因为其发展历程较短、变化太过迅速,所以目前并没有固定一致的分类方法。本书的第2章将按照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几个类别进行详细探讨。为了方便初学者在茫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本节将提供不同的分类角度并进行初步讲解,在纷繁芜杂的行业现象里梳理出几条清晰的脉络,帮助初学者分析看清不同种类短视频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短视频赛道。

本书1.5中将以独家采访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抖音头部账号“老板与志玲”从创建账号到突破瓶颈,再到成为粉丝流量大号的历程,创始人孙浩茗亲身讲述其成功背后的流量秘籍。

1.4.1 纪实与虚构两个大方向

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平台,可以看到菜单栏里一般有这样几类:电视剧、电影、综艺、动漫、纪录片、体育等。平台的分类大致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以方便观众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那么,这些类型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如果归纳一下,电视剧、电影、动漫属于一类,它们是虚构类的;综艺、纪录片、体育则属于另一类,它们是纪实类的。

在创作短视频之初,首先可以根据纪实抑或虚构来进行初步选择。

所谓纪实类作品,即以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影像为基础进行剪辑、修改、处理,时间、空间都保持真实原貌。这类作品包括: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新闻、各类纪实栏目,在短视频领域主要有资讯类短视频和微纪录类短视频等。

纪实类作品因以真实时空为创作基础,所以一般先有拍摄提纲/文案,再进行拍摄,而后进行脚本创作,最后剪辑和包装完成。

而所谓虚构类作品,则是以虚拟创作为主,包括电影、电视剧、戏曲和各类舞台剧目等,在短视频领域主要是各剧情类短视频,包括段子、故事、小说等。

虚构类作品常常也会以真实事件为基础,但会有更大比例的改编、创作成分,一般会先有策划和脚本,再按照文案脚本进行拍摄,然后剪辑、配音、包装。这类作品更注重剧本的质量。

对于短视频领域来说,纪实和虚构就像两条大赛道,到底哪一种是适合自己的,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来进行评估。比如,有的人天生具有幽默细胞,喜欢讲段子、编故事,那么进行虚构类创作更为合适;而有的人喜欢展示真实的一面,具有饱满的激情和记录表达的欲望,那么进行纪实类创作就更适合。而无论选择哪一种,想要打造爆款、走上流量道路,都要找到它的“爆点”。这一点本书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剖析。

1.4.2 精品化与随意式的选择

作品本应向着精品、优质的目标进行创作,但当下随着小视频的崛起,不少短视频账号越来越走向“随意式”的创作状态。什么意思呢?用简短的时间、简短的篇幅,制作一条稍显粗糙的短视频,随手做、随手发,大大增加了创作的频率、降低了创作难度。这一点在新闻资讯类短视频领域更为突出。

人们喜欢看资讯并且不计较形式的粗糙、制作的简陋,是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内核的重要性要大于表现形式。比如某地发生了地震,人们争相观看此类新闻是为了了解现场情况,至于画质好不好、镜头是不是歪的、构图是不是巧妙都关系不大,因为人们的关注点不在这里。再比如,将监控画面进行下载和剪辑所形成的短视频,是因为它所呈现的真实性打动人心,这对观众来说也比形式更重要。

但同时也要看到,观众喜欢看资讯,也有很多其他的收看目的,比如学技能、欣赏、增长见闻等。当作品涉及深度和厚度,精品化就成为更好的选择。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精品呢?一个作品从策划到脚本,从拍摄到制作完成,都要有规范和认真的力度,在内容上追求高度和深度,这就是精品创作的方向。当下全网有不少见闻类作品、讲解类作品,它们都是创作者用心策划、细心解说、高质拍摄、精致制作而成。这类作品,虽然创作周期长、人力物力付出成本大,但显然在生命力上更长久一些。

可以说,在短视频潮流的当下,“精品化”还是“随意式”是一个可以二选一的题目,这是因为短视频的野蛮生长期还未结束,各类规范还不齐备,人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审美态度,所以“随手拍”系列依然可以大行其道、大有可为。

但是随着各短视频平台的规范化走上正轨,尤其是人们的审美观渐渐趋向内容和厚度之后,这种随意性强的短视频数量将会缩水,而优质内容将有更广阔的天地。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人们的猎奇心态终会满足,除了必要的资讯,人们更需要从优质内容中汲取营养、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并实现自我成长。

现在,这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代表性现象就是较长的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各平台对精品创作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1.4.3 长与短各有不同

正如前文所说,各平台、创作者、观众三方对短视频的时长理解各有不同,目前市面上的短视频长短不一,大致有这样几个区间:15秒及以内、1分钟左右、2~10分钟、10分钟以上。

15秒左右及15秒以内的短视频就是当下流行的小视频,它们以资讯为主,以极短为特征,内容直击信息核心,信息高能、亮点突出。同时,它们不讲究完整、不讲背景、不介绍周边,三两句话、一个创意或一个现象描述即构成全片。它们常常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某些大事中的一个细节等。如“央视新闻”“四川观察”的各类新闻资讯,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的各类趣闻类、暖心类短视频,以及个人创意类的“楚淇变装”等都属于这类。

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基本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有背景介绍、来龙去脉、细节描述,但是摒弃展开式的论述,在高度和深度上也不作强求。这一类的短视频主要有段子类、剧情类、微纪录、文旅类短视频等。

2~10分钟的短视频属于较长的短视频,它有更丰富的细节、更完整的讲述,在立意和表达上都更为丰满。如抖音“张同学”的视频虽然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但以过程和细节取胜,在拍摄和剪辑中也很有设计感,2~10分钟的时长并不嫌长,反而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10分钟以上的视频是否归于短视频并无定论,但不少此类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一样兴盛。比如以讲历史与艺术为主的微信视频号“意公子”,视频多在10分钟以上,它以丰富的历史和艺术细节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取胜,是优质短视频的典型代表。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越长的短视频越趋向于精品化制作,能够驾驭较长时长的创作是需要一定影视创作基础的,当然这也可以在长期的创作中慢慢学习和积累。最短的小视频创作最为随性,但需要创作频率较高,以保持粉丝黏性和曝光率,这一点我们将在第3章进行具体讨论。

一个账号的时长要保持相对稳定,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对于初入行的新手来说,要看自身的优势在哪里,进而选择适合的时长和方式。

1.4.4 是博人眼球还是体现深度与厚度

在本节所述的二选一中,都不涉及偏向哪一方,因为它们各有利弊,我们只能分析一下发展大趋势。本小节也是一样,“博人眼球”也是一种创作方式,一个短视频,能够让人展颜一笑、舒压解困也算大功一件,是不可多得的创意。这两种短视频的区别主要在于创作上的角度与力度不同,需要储备的知识量和天赋类型不同,了解这些可以帮助初学者鉴别自己的优势所在。

如前文所述,小视频很多属于博人眼球的类型,它们以高密度的信息、直接的表达,将全部内容迅速传达给观众,对于新闻和资讯的传播极为有效。同时,很多小视频以段子、反转、逆向思维等方式展现创作者惊人的创作才华,这类创作者属于天赋型选手。因此,选择此类创作方向的人,要么需要有可靠且海量的新闻资讯来源,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抖音号、视频号有主流媒体支撑,素材来源不成问题;要么有天赋、有才华,段子也好、技能也罢,可以凭借“达人”特色或者创意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而深度与厚度则要求更高一些。从心理学层面上讲,感官的满足是浅层次的,等感官满足实现之后,人们会需要更高、更深层次的心理和审美满足,这就需要作品在深度和厚度上下功夫。对于此类短视频来说,形式固然重要,如优良的画质、精巧的设计等;创作者对社会、对人性、对生命的理解更为重要,知识量和人文素养的厚度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传播度。许多原本从事人文专业或者有素养积淀的创作者更适合选择这个创作方向。 YKaNWE0Zethr0f/armx7CP9wHvp/qJK0KZmrRLikDOq72Zv6HIkt0xzaFTayd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