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良构论证

良构论证是指这样的论证,其重要的逻辑特征得到明确的陈述,从而使得论证将变得易于评价。通过产生一个论证的良构式,人们将视野深入到该论证的逻辑结构。

能够将日常语言中的论证改写成良构论证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技能。日常论证往往以隐藏重要逻辑特征的各种方式得以陈述,为深入分析和评价一个论证,我们需要良构论证,为此,下面讨论将论证改写为良构式的原则。

一、识别前提和结论

论证是从前提到结论的推演,其中,结论是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前提是支持结论的理由。

1.把整个论证都改为陈述句

论证是由陈述组成的,无论前提还是结论,都必须是陈述。因此,首先要把论证的每一构成部分(前提和结论)都用清楚的陈述句表达,即要把论证文本中包含命令、呼吁、要求、提问、反问等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①命令:也叫祈使句,因对象(即主语)是第二人称,所以通常都省略。改写为陈述句时要把主语补上

例1: 从事科研工作吧!

改写为陈述句:你应该从事科研工作。

例2: 去洗手!

改写为陈述句:你应该去洗手。

②修辞:往往用反问句来强调。需根据上下文及作者意图将修辞的原义还原为陈述。

例1: 遇到困难,我们怎能退缩呢?

改写为陈述句: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

例2: 你难道可以乱扔垃圾吗?

改写为陈述句:你不可以乱扔垃圾。

2.识别主要结论和前提

论证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论证的本质是使用一些理由作为前提,来使人相信结论的真实性,或者接受它去行动。

(1)主要结论是什么

通常是先识别结论,前面已论述,可通过论证指示词识别主结论。一旦弄清论证者试图证明什么,论证的前提就容易识别了。

(2)前提是什么

前面已论述,可通过论证指示词识别前提。当然,前面也已论述过,推理标志词也并不一定表示前提或结论,关键还是要看支持关系。

(3)将条件陈述变为标准形式

条件陈述有许多变体,当写一个论证的良构形式时,应将任一条件句前提或结论纳入标准形式,即“如果A那么B”。

例1: 含水量特别高的蔬菜营养价值都低。

改写为标准式:如果蔬菜的含水量特别高,那么其营养价值就低。

例2: 要选修数理逻辑课,必须已修普通逻辑课。

改写为标准式:如果要选修数理逻辑课,那么就必须已修普通逻辑课。

3.写出论证的良构式

构造论证的良构式的步骤如下:

①把论证的结论列为最后一步,并且用“所以”来标明。

②在论证的每一步(无论是前提还是结论)前边写一个数字。

③前面没有“所以”一词的论证步骤将被理解为前提。前提前面的“因为”这个词可以省略。

例1: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的扩大是必然的。因为长期干旱会导致沙漠化,我国西北许多地区持续干旱。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如果持续干旱,土地就会沙漠化。

②中国西北许多地区持续干旱。

所以,③中国西北地区沙漠的扩大是必然的。

例2: 一般将缅甸所产的经过风化或经河水搬运至河谷、河床中的翡翠大砾石,称为“老坑玉”。老坑玉的特点是“水头好”、质坚、透明度高,其上品透明如玻璃,故称“玻璃种”或“冰种”。同为老坑玉,其质量相对也有高低之分,有的透明度高一些,有的透明度稍差些,所以价值也有差别。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透明度高的老坑玉比透明度较低的单位价值高,但是开采的实践告诉人们,没有单位价值最高的老坑玉。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透明度高的老坑玉比透明度较其低的单位价值高;

②开采的实践告诉人们,没有单位价值最高的老坑玉。

所以,③没有透明度最高的老坑玉。

二、消除多余冗词

如果实际论证中包含语言修饰和无关的成分,那么就需要剔除它们。良构一个论证必须消除多余的冗词,论证中的冗词主要有以下四类:

1.折扣

折扣(discount)是承认一个事实或者可能性,该可能性被认为致使一个论证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折扣是修辞的一种,折扣经常通过增加潜在对象来增加论证在心理上的说服力,但折扣并不是前提,因为它不支持结论。所以,当要产生一个论证的良构形式时,需要省略。

我们可通过折扣指示词识别折扣。常用的折扣指示者包括:尽管、然而那样也许是真的、即使、然而我承认、尽管有事实、我认识到……但、尽管事实上、我知道……但等。

例1: 尽管特异心理学(包括对传心术、先知和心灵致动等的研究)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科学事业,因为它应用诸如对比实验和检验假说的统计学方法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其所提出的问题。

分析: 上述论证中的“特异心理学(包括对传心术、先知和心灵致动等的研究)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是与该论证的结论相违背的陈述,因此,它不是一个前提而是一个折扣。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特异心理学应用诸如对比实验和检验假说的统计学方法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其所提出的问题。

所以,②特异心理学是一种真正的科学事业。

例2: 今天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时代是人生一个单独的驿站,并且只能以它自身的方式去理解,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荒谬地把儿童看作是小的、未充分社会化的成年人。然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把那些70岁到90岁的老年人看作是好像刚开始出现白发和有额外的闲暇时间的35岁的人。但是老年人与儿童一样与年轻的成年人和中年人大相径庭,这一事实已被现代社会与经济生活体制所证实。因此,确实应该承认对老年人独特的心理进行认真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分析: 上述论证中的“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把那些70岁到90岁的老年人看作是好像刚开始出现白发和有额外的闲暇时间的35岁的人”是与该论证的前提相违背的陈述,因此,它不是一个前提而是一个折扣。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老年人与儿童一样与年轻的成年人和中年人大相径庭。

所以,②确实应该承认对老年人独特的心理进行认真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重复

重复(repetition)也是一种修辞,是指论证者重述一个前提或结论。重复的作用是有助于理解与记忆,比如对术语做一些稍微改变一下语词,目的是纠正可能的误解或使观点更鲜明。由于重复本身没有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集中于论证本质上的逻辑特征,我们在良构一个论证时,应该把它去掉。

例1: 婴儿在生命中最初两年或三年里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即没有相关记忆的存在,因此婴儿无法利用早期记忆。

分析: 上述论证中的“没有相关记忆的存在”是前提的重复,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婴儿在生命中最初两年或三年里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

所以,②婴儿无法利用早期记忆。

例2: 科学研究将增强你的注意力和遇到困难概念时的耐力。换言之,如果你申请自己进入科学主题,你将会发现自己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你也能发现自己能够没有烦躁或挫败感地来处理复杂材料。所以,科学课程是值得努力学习的。

分析: 上述论证中的“如果你申请自己进入科学主题,你将会发现自己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一种重复,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科学研究将增强你的注意力和遇到困难概念时的耐力。

所以,②科学课程是值得努力学习的。

3.确信

确信(assurance)是指示作者相信前提或结论的陈述、词或词组。确信指示词通常包括:显然、人所共知、无疑、众所周知、人所共知、当然、无人否认、简直、那是不可否认的、明显地、那是一个事实等。确信也是一种修辞,由于确信并不促成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因此,它们一般不出现在一个论证的良构式中。

例1: 每年科学家都统计在主要繁殖地聚集的金蟾蜍的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年聚集在那里的金蟾蜍的数量从1500只下降到200只。显然,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蟾蜍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年聚集在那里的金蟾蜍的数量从1500只下降到200只。

所以,②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蟾蜍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例2: 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

所以,②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

4.樊篱

樊篱(hedge)是与确信相反的冗词,是指论证者犹豫于前提或推论的陈述、词或词组。包括:我认为、我相信、似乎、我猜想、也许、我觉得、可合理地、在我看来、这似乎可靠地等。樊篱在修辞上是重要的,没有它们听起来会显得教条和僵硬,但通常不会影响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因此,它们一般要从论证的良构式中去掉。

例1: 有一则电视广告说,草原绿鸟鸡,饿了吃青草,馋了吃蚂蚱,似乎在暗示该种鸡及其鸡蛋的营养价值与该种鸡所吃的草原食物有关。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有一则电视广告说,草原绿鸟鸡,饿了吃青草,馋了吃蚂蚱。

所以,②该广告在暗示该种鸡及其鸡蛋的营养价值与该种鸡所吃的草原食物有关。

例2: 1980年以来,缅因州水域的龙虾捕获量下降了20%,这可合理地归因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港湾海豹的法案。缅因州港湾海豹的数量目前是开始保护前的两倍,而我们知道这些海豹是以鱼和龙虾为食的。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缅因州港湾海豹的数量目前是开始保护前的两倍。

②这些海豹是以鱼和龙虾为食的。

所以,③1980年以来,缅因州水域的龙虾捕获量下降了20%,归因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港湾海豹的法案。

三、使用一致的语言

该原则是指对于保证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所依赖的词项,应保持其语言风格的一致性。使用一致的语言是为了澄清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清晰地展示论证的逻辑结构。

①如果是普遍的、概括化的陈述,用全称的陈述(所有、每一、任何等);

②要准确地理解文中的语言,在论证中同一个词代表同样的意思(有时要将不同的词换成同一个词,或者将一个词翻译成不同的词)。

在良构一个论证时,要找出论证中逻辑联系模糊的陈述,改写成清晰且一致的语言,从而帮助我们避免模糊思考。

例1: 陕西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其表面涂有生漆和影绘。这为研究秦代军人的服色提供了重要信息。但兵马俑出土后,表面的生漆会很快发生翘和卷曲,造成整个彩绘层脱落,因此,必须用防护液和单体渗透两套方法进行保护,否则不能供研究使用。而一旦采用这两套方法对兵马俑进行保护,就会破坏研究者可能从中获得的有关秦代彩绘技术的全部信息。因此,一个供研究秦代军人服色的兵马俑,不能成为了解秦代彩绘技术的新信息的来源。

分析: 对上述论证中,可用一致的语言来替换:

第一,“兵马俑出土后,表面的生漆会很快发生翘和卷曲,造成整个彩绘层脱落,因此,必须用防护液和单体渗透两套方法进行保护,否则不能供研究使用”。意思就是“一个供研究秦代军人服色的兵马俑,必然用防护液和单体渗透两套方法进行了保护”。

第二,“就会破坏研究者可能从中获得的有关秦代彩绘技术的全部信息”。意思就是“不能成为了解秦代彩绘技术的新信息的来源”。

由此,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一个供研究秦代军人服色的兵马俑,必然用防护液和单体渗透两套方法进行了保护。

②兵马俑出土后如果用防护液和单体渗透这两套方法保护,不能成为了解秦代彩绘技术的新信息的来源。

因此,③一个供研究秦代军人服色的兵马俑,不能成为了解秦代彩绘技术的新信息的来源。

例2: 任何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他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所以,任何结果的出现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②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

③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所以,④任何结果的出现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四、解释应公平和宽容

在解释一个论证时应遵循公平和宽容原则,这也是良构一个论证时应考虑的问题。

1.公平原则

公平就是要忠实论证的原意,而不能改变原文意义,即不能曲解其含义,不能歪曲其意义。换言之,必须准确表达已陈述的或明确的论证形式,不能加入任何原文中没有的陈述,不能凭自己的想象来改造对方的论证:改写或润色关键的陈述、省略重要的前提、增加原文中未提供的前提等。总之,不要让我们的偏见妨害了提供真实反映论证者意图的良构式的过程。忠实原意,还意味着以下两个意思:

(1)准确表达论证的强度

论证的强度,即论证的确定性。要注意表达语气中的肯定性:是必然的、绝对的,还是可能的、或许的?论证者在什么程度上认为结论真?是可能的、值得推荐,还是不可避免的?

(2)准确表达结论的范围

论证的强度,还从它的结论的范围上体现出来:结论是在全部情况下真,还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真,还是在有些情况下真?改变结论的适用范围可以根本地改变论证的合理性。

2.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当原文某些方面模糊时,常常是将论证表达为可能性,即将该论证放入其最好的可能之处,也就是选取一个最好的解释来使论证易于理解,将论证表达为最容易证明的形式。换言之,当一个论证没有被清楚表达之时,应选择一个解释来使该论证更难于反驳。即当面对不同的解释选择时,就应该试图选择一个解释以使得该论证有效、强、可靠或可信,而不是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

例1: 有人提出通过开采月球上的氦-3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在熔合反应堆中氦-3可以用作燃料。这一提议是荒谬的。即使人类能够在月球上开采出氦-3,要建造上述熔合反应堆在技术上至少也是50年以后的事。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到那个时候再着手解决就太晚了。因此,开采月球上的氦-3不可能解决地球上近期的能源危机。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在月球上开采出氦-3,在技术上至少也是50年以后的事。

②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到那个时候再着手解决就太晚了。

因此,③开采月球上的氦-3不可能解决地球上近期的能源危机。

例2: 莱布尼茨是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他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牛顿公布了他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10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牛顿还说,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茨的信中谈起过自己关于微积分的思想。但是事后的研究说明,牛顿的这封信中,有关微积分的几行字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理论的任何重要之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莱布尼茨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

②当时牛顿公布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10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

③牛顿还说,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茨的信中谈起过自己关于微积分的思想。但是事后的研究说明,牛顿的这封信中,有关微积分的几行字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理论的任何重要之处。

因此,④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

五、区分主结论和子结论

结论有主结论与子结论之分,在良构论证时,不要混淆子结论与主结论。

主结论也叫总结论,是指一个论证链条或论证网络中的最终结论。而论证链条或网络中除主结论之外的任何一个步骤的结论,都是子结论。

子结论也叫次结论,是指被前提所支持,但它又至少支持一个进一步的陈述,该陈述可以是结论或者是另一个子结论。每个前提本身不应该包含论证,如果包含,应把它拆开表达。

例1: 由于含糖饮料的卡路里含量高,容易导致肥胖,因此无糖饮料开始流行。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无糖饮料尽管卡路里含量低,但并不意味它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无糖饮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甜食的高度偏爱,这意味着可能食用更多的含糖类食物。而且无糖饮料几乎没什么营养,喝得过多就限制了其他健康饮品的摄入,比如茶和果汁等。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无糖饮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甜食的高度偏爱。

因此,②无糖饮料可能导致人们食用更多的含糖类食物。

因此,③无糖饮料并不意味它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上述②是子结论,③是主结论)

例2: 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因为如果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总是道德的,那么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就是道德的。但从事这种移植并不道德,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健康者的权利。所以,牺牲一条生命去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

分析: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①如果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总是道德的,那么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就是道德的。

②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侵犯了健康者的权利。

因此,③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是不道德的。

因此,④牺牲一条生命去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

(上述③是子结论,④是主结论) mVysCZ0am4gXjUGIuH1YadVYk5R0XeeJ8HPnqsSTfQ2r3Ex/e36Q32V59NmNvK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