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手形与指法

一、手形

在钢琴演奏中,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手形和姿势。手指的姿势(伸屈)以及手的形状,在演奏过程中因乐句随时都发生着变化,因此演奏时的手形也是随时发生着变化的,这主要取决于手指是落在哪些琴键上,是黑键还是白键等问题上。

因此,即使是在学习的一开始,也不应该为学生规定某种一成不变的姿势。这会在许多年内影响学生的演奏。

根据上述理由,反对所谓“手的放置”原则,主张给学生提出另一项任务,就是尽可能使手指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用指尖演奏。

(一)手的构造与放置

手指积极性发挥始终要求钢琴家的手采取比较合适的姿势。应该找到比较适宜的、自然的动作,也就是说,要找到此时此刻正确的手的姿势,而且绝不应该把这种姿势看成准则。每一个新的旋律都会产生新的任务,不同的钢琴家演奏同一首乐曲时,手的姿势也会是各种各样的,而且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取决于演奏者手的构造。

手在键盘上的姿势和形状取决于诸多因素:手指和手背的长短关系;诸手指之间的长短关系;诸指骨的关系;肌肉的发达程度。

手指(从2指到5指)与手背相比越短,手指的灵活性就越好,因为可以更好地用伸直的手指演奏。手指长(对于手背来说),得使它们极度弯曲,或者使掌部过分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手指的演奏已经是发自弯曲的姿势,从而会失去其效果。1指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一下其他各指与手背的不均衡关系。如果1指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使其他各指少些弯曲,也就是说,掌部就可以不用太弯曲。在钢琴家手的形态中,1指相对长一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各手指间长度的差别越小,它们的演奏力量就越均衡。这首先会影响颤音的演奏技巧。各手指长短一致,就易于演奏颤音。在相反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使一个手指更加弯曲,用这种办法来“调整”各手指的关系。

第一指骨相比其他指骨越长,各指骨间的关系就越好。关于指骨的宽度,要第一指骨宽大,手指粗壮,这样对于流畅娴熟的演奏以及良好的发音都是有利的。因此可以说,机械地“放置”手指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危险的。手形的改变,唯有通过改变肌肉的均衡才能达到,而这也就是培养和训练的问题。常常有人企图通过机械地放置1指的办法来获得良好的八度技巧,具体地说,在进行坚实的八度演奏时,1指的第一和第二关节略略弯曲,而基底关节则伸展。这种机械的放置会加重第一关节的负担,很容易损伤1指还可能发生由于多次强制性的放置,1指会变得消极起来的情况,致使触键后向后退。1指的姿势随着触键幅度的大小变化而有所变化。它的形态经常都是由肌肉的均衡状态来决定的。改变这种均衡,也就改变了1指的姿势。可以用专门的练习操和积极的手指演奏,特别是八度的演奏来达到这一点。相反,手的机械放置改变不了肌肉的均衡状态(这一点也适用于所有其他的方法,这些方法企图在诸手指基底关节的均衡中,在小指的纵向放置中,在“苹果”“葡萄串”等形状中寻找揭示钢琴演奏的“秘密”)。

手指弯曲和伸直的程度由所希望奏出的声音和音色来决定。黑键的数量多,就要求手指伸直,而在白键上演奏,则通常用弯曲的手指。用伸直的手指比较容易得到柔和的效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手指仿佛变成为琴键的延伸似的。处于这种状态肌肉微小的动作就会引起指尖大幅度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肌肉不易疲劳,这对速度和音量都很重要。

(二)正确的手形

手形的正确与否并不是绝对的。前苏联钢琴家伊贡诺夫指出:“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符合手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客观上,钢琴演奏中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手形。每一首新的乐曲都会对手的演奏姿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要求。而不同的钢琴家演奏同一首乐曲时,手的姿势也会是各种各样的,所有这些又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手形模式,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手形模式。对适应音乐表现需要的任何演奏手形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是关于正确手形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

虽说如此,但对于初学钢琴的人来说,强调培养一种正确的基本手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学习钢琴演奏的基础阶段,为适应钢琴琴键的排列结构和演奏技巧,需要人的手和手指具有一种有利于演奏动作和演奏力的运用与传送的正确状态。这种状态要最符合人手的天然长势和手指动作的生理机能。于是,我们将这样一种手的演奏状态称为基本手形。我们在钢琴的初级教学中强调的所谓正确的手形,就是从特定阶段意义上讲的一般概念,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钢琴演奏的正确手形应该是符合自然生理机能的。当我们自然站立时,两手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所呈现的形状就是演奏时的正确手形。

二、指法

(一)指法概况

钢琴演奏的指法标记,双手都以大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指为5指。指法的标记方法是将用阿拉伯数字1、2、3、4、5代表的手指标记在音符符头的上方或下方。

为方便记谱和看谱,指法也常标记在符干一端或音符的一侧。

双音或和弦的指法将数字叠置起来标记,一般采用从双音或和弦的下方音往上方音的叠置。因此,左右手标法是不同的,左手以5指在下方往上标示其余各指,右手则以1指在下方往上标示其各指。

在钢琴演奏中,为了保持良好而自然的手形,一定要仔细观察乐谱上所标记的指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形变换,逐步找出指法的运动规律,以便灵活自如地演奏钢琴。

(二)指法训练

1.顺指法

顺指法又称为五指原位指法,即5根手指按顺序对准连续的5个键,并按顺序演奏相邻的音。

顺指法的演奏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手形正确的基础上,由手指第三关节掌控5根手指的上下运动;掌关节要放松,5根手指灵活运动;注意锻炼各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力度,这是学习各种指法的共同要求;先单手练习,再逐步过渡到双手练习。

2.扩指法

扩指法,即扩1指与其余4根手指,或扩张各手指之间距离的演奏。如果乐句的音域较宽,不能用顺指法来完成,则可通过扩大任何两指间的指距来演奏出具有较大音程的音,多用于1-2指、1-3指、1-4指、1-5指之间,也常用于其他指之间。

3.换指法

换指法,即同一个重复音只换一次指,至于究竟需要换哪根手指,则根据乐曲需要来确定。

4.穿指法

当旋律超过五度音程时,1指先从2指或3,4指下方穿过,到达新的位置后垂直弹下去(不能抹音),接着以1指为支点,其余手指(右手)向右迅速跨过1指,继续演奏上行的旋律,左手则反之。

5.轮指法

轮指法,即同一个重复音多次换不同的指,换着弹,以减轻因手腕和胳膊紧张而引起的疲劳。

6.缩指法

缩指法是指缩小各指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其他相应手指的跨越,使手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达到扩展音域(大于五度),连续地演奏乐句中更高或更低音的目的。

采用缩指法的条件:必须是不相邻的两指间才有空键(距离)可供收缩。当然两指间的距离越大,可供收缩的余地也越大,能扩展的音域也越大;收缩时,收缩的那个指在收缩后,应尽量靠近另一指(成相邻或相近位置),并落在即将要弹的那一个键上。然后,移动被靠近的那个指,带动整个手的移动来扩展音域;如果向上行(高音)扩展音域,那就要使左边的指向右边的指收缩,而右边的指则要及时向右移,扩展音域。如向下行(低音)扩展音域,右边的指则要向左边的指收缩,而左边的指则要及时左移,扩展音域。

压缩的距离越大,手的移动距离也越大。

7.跨指法

跨指法与穿指法相反,当旋律超过五度时,2、3、4指可迅速从1指上方跨过,而1指也必须随后跟进,到达待弹的键位并工作,其余手指则可连续地演奏上行(右手),左手则相反。

8.落滚指法

落滚指法用于演奏由2个或3个音符组成的连奏,属于二音连奏指法的发挥。在演奏2个音符的连线时,心里要想着落下一提起的感觉,这样会增加节奏感和丰富的表现力,抒发委婉、轻柔的感情。

关于落滚指法的练习要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指发音:1指采用“落”的方式弹第一个音,手臂要柔和地落下去(断音奏法),发出来的声音要坚实、饱满。2指准备:当1指落下发音时,要将准备弹第二个音的2指轻轻放在待弹的琴键上(既不可抬起,也不可发音,只做演奏准备),此时手腕的高度与白键一样高。当2指准备抬起来时,手腕要主动向上向前运动,并带动手指指尖也向前再向上滚动,此时2指开始压键发音,最后离键,这样手指就向前上方画一段圆弧,手腕和手指都有一个滚的动作,这就是“滚”的含意。

由于“滚”的结果,延缓了琴键升起的速度,因而声音也就变得轻柔婉转。在手指抬起的过程中,手腕首先要主动抬起,手指则处于被动状态,似乎是手腕把音给带出来的,又像手指不小心把音碰出来似的;1指和2指发的音既不可间断,也不可重叠,属于连奏。当2指发音时,2指仅是下压,不存在敲击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2指已提前放在键面上,因而2指发出的音是自然、柔和的。

9.长音暗换指法

长音暗换指法是指对同一个长音(不是重复音)的暗换指法,其主要是针对旋律音域较宽,而演奏又要求连贯的乐句而设计的。

长音暗换指法的演奏要领包括以下几点:主要是针对同一个音,并且是长音(短音无换指时间);在长音(键)被弹下去的一刹那,键不升起来换指,即暗换指,换指前后该键演奏出的音发出来的是一个音,而不是两个音,其音值是保持不变的;换指只能换一次。

(三)哈农钢琴练指法

“哈农钢琴练指法”是每个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程。每个人左右手之间的力量、灵活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是与生俱来的。每只手有5根手指,每根手指的长短、粗细各有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功能和频率也不同,这就造成了钢琴演奏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困惑——力度不均衡,4、5指黏滞、无力等一系列问题。“哈农钢琴练指法”的出现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有助于解决手指不灵活、不均匀、无力等常见问题。

“哈农钢琴练指法”共有60条练习,下面主要选取了“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前20首谱例进行分析,有助于解决在钢琴演奏技巧基本功训练中常见的种种问题:放松与用力的关系,各手指的独立灵活性,弱指的机能运动,手指粘连问题,黑键技术,声音的通透、均匀、清晰、流畅,手指与手腕的综合协调运动等。并提出新的多样性训练路径:改变演奏法、变换节奏、改变力度、移调等,使演奏者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更准确地掌握“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精髓,避免走弯路,同时克服练习时的厌倦和枯燥情绪,从而快速提高演奏技能,解决钢琴音乐表现中的技术困难。

1.第一组五指均衡练习

以“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的第1、2、3、12、18为例,这5首练习曲难度系数不大,可作为钢琴入门训练,重点是练习演奏的基本状态,即放松与手形和手指的支撑力,以及演奏动作的平稳,要求音质通透、结实、明亮,并熟练掌握落指、落提、连奏、跳奏等基本演奏法。

(1)落指练习

落指是重量演奏法的基础训练,是练习放松和手形及手指支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练习时速度不能太快,节拍器可调到每分钟40拍,一个音弹两拍,尽量使手腕、手臂、肩膀甚至整个上身保持放松状态;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圆拱手形,稳固地站立在琴键上,支撑手臂、手腕的自然重量,声音结实通透。由于中指(3指)的支撑力最好,可先从3指开始练习,然后扩展到其他手指。

(2)落提练习

该奏法在古典钢琴作品中广泛运用,也是连奏的预备练习。“落提”演奏法的原理实际上和“落指”是一样的,是“落指”的一个延伸,只是“落指”是一个音有两个动作,即“落下”和“提起”,一个音用一个力;而“落提”则是两个音一组,第一个音落下,然后手腕提起的同时手指弹下第二个音,这两个音是连贯的。注意:第一个音重,第二个音轻。

(3)连奏练习

在“落提”两个音连接的基础上,连奏训练可以从3个音一组、4个音一组、5个音一组的连接,逐渐增加到以整个小节为一个单位的连奏,慢练此方法,可让演奏者真正体会到音与音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和歌唱性。演奏时,体会力量在指间的转移,如同人走路时身体的重心在两条腿之间的转移。注意:在下一根手指没下键之前,前一根手指不能松掉,要保持音符的时值;同时,当下一个手指下键时,前一个手指必须立刻起键,否则声音就不干净、浑浊了,因此耳朵要仔细倾听,要求声音是无缝隙且不重叠的。

(4)跳奏练习

这里所谈的“跳奏”特指手指跳音。该训练法可以加强手指击键的力度、速度和第一、第二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可以解决手指“粘连”和不主动击键等问题,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手指快速触键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音质。其演奏要领可用6个字概括:“贴键反弹回来”,即手指先贴键准备,然后快速下键再反弹起键,最后回到键面,做下一个音的贴键准备。要注意快速下键时,手指一定要弹到琴键底部,同时手指略向掌心方向回勾,动作要有弹性,这样才能确保每个音明亮、饱满,富有弹性和颗粒性。

(5)交替练习

此训练法是一种综合训练法,即把以上4种基本演奏法交替综合使用在每首练习曲中。这不仅可加强双手的协调平衡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兴趣。第一种,每小节交替练习,例如第一小节弹落指,第二小节弹连奏,这样交替下去,反之亦可;第二种,双手交替练习,例如右手练连奏,左手练落提,反之亦可。

2.第二组二度、三度音程练习

从难度系数来说,“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的第7、13、15首(三度音程)较第5、8、9首(二度音程)稍难些,可以先练第5、8、9首。在熟练掌握第一组的基本演奏状态和基本演奏法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各个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及指力的均匀度,即采用变节奏练习。此训练法就是改变原谱中从头到尾的“四十六”节奏,增加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附点、切分等变换不同的节奏元素,使之更有乐感。这不仅可以加强每根手指运指力度和速度的均匀性,而且还能丰富练习者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其节奏感和练习兴趣。例如,两个音一组附点节奏训练;3个音1组前8后16节奏和前16后8节奏;多音组合,一般为5个音以上,主要是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灵活组合的综合节奏型。

3.第三组颤音练习

本组重点训练2、3、4、5指的颤音练习。颤音要求声音必须均匀,但由于人每根手指的长短、力量都不一样,特别是4指是5根手指中最弱的,因此,本组也可作为弱指的强化训练。练习的曲目可选“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的第10、11、14首。

(1)重音练习

此训练法就是练习时把弱指(4、5指)的音弹成重音,加强弱指的力度及其撑力。注意:演奏时,在保持手臂手腕放松的前提下,4、5指一定要“站稳”,重心在弱指上,不能发软;击键时不用刻意高抬手指,以免引起肌肉不必要的紧张。

(2)变指法练习

为了强化弱指的训练,在练习时应改变指法,增加弱指的演奏次数。

4.第四组3,4,5指的练习

练习的曲目可选“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第4、6、19首。

由于3,4,5指的独立击键能力较差,容易粘连,声音比较浑浊,本组应重点训练3,4,5指的独立性、连贯性及其声音的清晰度。

(1)变音位练习

此训练法就是把左右手的音位移高或移低八度,或者双手交叉改变音位练习。该训练法不仅可以使练习者熟悉键盘的音位,并增强其整体把控键盘的能力,而且隔开一个或几个八度,难度增加,声音的层次感更清晰,演奏时应特别注意3、4、5指独立的击键训练。

(2)保持音练习

此训练法是以每小节为一个单位,让任意一根手指保持一定的时值,直到小节末,其他手指正常演奏。可先从大指保持音开始练习,先易后难,然后保持2指、3指、4指、5指。练习过程中,速度不宜太快,尽量保持手腕、手臂的放松。此练习法可大大增强各个手指的独立性,尤其可改善3、4、5指的粘连问题。

5.第五组伸张练习

通过前四组的基本训练,手指已具备一定的力度和独立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本组重点训练各指间的伸张能力,难度系数较大。练习的曲目可选“哈农钢琴练指法”练习曲的第16、17、20首。

(1)变力度练习

此训练法以每小节为单位,变换力度练习。此训练法有两种练习方式:第一种,第一小节用f的力度演奏,第二小节用p的力度演奏;第二种,根据每小节的音型走向,做渐强和渐弱的力度变化。由于本组练习曲中的音符大都是跨越型的,音与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手腕与手指的配合;同时可以边弹边哼唱,以增强乐句的歌唱性。该练习法不仅可以加强手指、手腕的协调“合作”和手指控制力度的能力,还能提高手指触键的连贯性和对乐句的歌唱性。

(2)移调练习

此训练法就是把练习曲移到24个大小调上演奏,难度较大,但这加强了手指在黑键上的伸张能力,而且可以使练习者熟练各个大小调的音位,从而提高练习者的即兴演奏能力。练习时可先从1个黑键的调,练到5个黑键的调,即 ,及其对应的和声小调。由于黑键比较窄,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手指必须在黑键上站稳,并体会手指“抓”琴键的感觉,否则容易滑下或漏音。

此外,“哈农钢琴练指法”第一部分的这20首练习曲属于钢琴五指的基础训练,速度不宜过快,具体可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初学者来说,原谱上标示的是每分钟60~108拍,可以视情况调到每分钟40拍,甚至更慢,熟练后须在放松并达到训练目标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加速。

总之,以上五指变化练习法减少了练习者练习时的枯燥情绪;同时,可以加强手指的力度和独立灵活性,声音的均匀度、清晰度、连贯性、流畅性。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放松与手形、弱指击键力度、手指粘连、手指与手腕的协调运动以及黑键等难点问题,全面提升了手指的演奏能力,为后面的高难度技术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练习者能更完美并从容地演绎古典和现代钢琴作品。

三、触键的基本指法

手指的支撑站立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手掌的形状要支持指端基本上垂直站立于琴键平面上,第三关节带动手指上下动作,触键部位必须用指端(尖),不能用指肚,着力点也是指尖。当手抬起时,下键要果断、坚定,手指要垂直站稳,力度要适中,压键要到底,避免手指向前伸得过直而造成指肚触键,同时要避免手指过分弯曲而形成指甲触键。

特别指出的是,人的大拇指天生的短,小拇指天生的弱,因而易犯大拇指躺倒在琴键上触键的错误。因此特别强调,大拇指要用拇指外侧面的前端去触键(大拇指外侧与键面呈适度夹角),绝不能躺在琴键上。

小拇指既不能躺着,又难于完全直立。躺着没有支撑点和着力点,也无法灵活施展技巧,如完全直立又使得小拇指紧张、僵硬,不利于小指技巧的训练,而且会造成手形向内倾斜。因此,要适当掌握,有利于演奏。 VWgG9o/KATo3Smxdy36hs3e1Opc/80i5v2WqIxGOBdG8M56y29dZ1aM/ZVWcjJ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