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律师说法

【案例背景】

某县国税局纳税评估工作人员在对某企业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2015年1~6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明显的税负偏低现象。经过纳税人对增值税税负低的现象进行举证及对纳税人的财务人员和老板进行约谈后,发现该企业存有如下税收违法行为:该企业1~6月每月进项税额与销售税额基本相差不大,实际是该企业的财务经理“筹划”的结果。该企业的财务经理通过参加培训班后听信“某老师”“税收筹划”方法,将企业当月销售收入与企业进项税额对比,将多出进项税额的部分转移到下月作收入达到“避税”的目的。

那么,此企业的这一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应按何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企业的行为属于纳税人通过在账簿上少列收入从而少缴应纳税款的偷税行为,违反了《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根据该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律师点评】

这个案例提醒创业者: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021年12月发生的“某主播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款13.41亿元”事件足够给予我们警示:偷漏逃税(偷税、漏税、逃税)零容忍。在税收数据监管之下,税务合规比税务筹划更重要,企业家们在提升企业税务治理水平上应该多下功夫。那么,如何区分合理避税、节税和偷漏逃税呢?实际上,避税和偷漏逃税的边界很难区分。合理避税,指的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企业通过利用起征点、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以税负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节税”与“合理避税”是对政府政策进行充分了解、分析之后,所采取的合法合理手段,是每个纳税人应该行使的权利。它一方面能为纳税人带来切实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又能实现国家政策背后的宏观调控意图。偷漏逃税则是通过非法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者是指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工作粗心大意等造成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因此,在遇到大规模行业税务检查时,建议企业家们定期制订自查补税计划,筹措资金,积极主动补税。 gE5B5BPTOnBgDfh2MYx/6/C3ocMcyxMgHiuDiNYkNAI9OmUBw5y9fbOIBJ8RPA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