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网络应用中,短视频对网民吸引力最大,短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使用范围,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底层应用。
中国短视频行业自4G网络开始普及后便实现高速发展,并且诞生了抖音、快手等数亿用户量级的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进入2020年,短视频行业已经进入沉淀期,新进入赛道的平台发展难度逐渐加大。而头部平台的规模优势显现,并且相继寻求资本化道路,行业竞争格局分明。
具体来说,短视频的发展经历了如图1-4所示的四个阶段。
图1-4 短视频的发展历程
提问:我们现在处于短视频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目前,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已呈现出如图1-5所示的特征。
图1-5 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1.从“抢占市场”到“深耕用户”
虽然用户数量逐年递增,但增速明显放缓,对短视频用户的争夺已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转移发展重心,从“大步扩张”“开疆辟土”,转变为“精耕细作”、布局垂直分类,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方面,各平台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守正创新。另一方面,各短视频平台开始拓宽赛道,在竞争对手领域加速渗透,寻找新的出路,抢夺用户时长。
2.从“内容平台”到“媒介工具”
狭义的短视频最初以“泛娱乐”内容社区的姿态走进大众视线,培养了用户通过短视频记录和分享生活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众多生活垂类短视频内容,例如美妆、穿搭、护肤、美食、健康、拆箱、探店、健身、情感、亲子、母婴、萌宠等。基于日常而广泛的内容生态,短视频逐渐做起了电商“生意”。
如今,随着用户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短视频的媒介功能特性逐渐显露,社会各领域开始将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将短视频传播作为一种手段运用于各自的发展策略当中。
传统的内容社区壁垒正在被打破,“视频化生存”已成为社会趋势,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被应用于各领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是主流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的“渠道”,是数以千万计的人民赚钱谋生的“工具”,是一个个城市和乡村展示文化的“窗口”,是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获知的“资源”,更是普通人记录生活和展示自我的“舞台”。2021年,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短视频”给媒介社会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
3.从“长短之争”到“跨界融合”
长视频与短视频之“争”起于流量,聚焦于版权。长视频“变短”,短视频“加长”,已是网络视频从业者心照不宣的选择。爱奇异、优酷等传统视频平台纷纷加大对短视频业务的投入力度,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布局长视频领域,不断开放视频时长,探索更多内容品类。
比如,腾讯视频在2021年提出打造“综合视频平台”的理念,将腾讯视频、微视、腾讯体育、应用宝、WeTV几大产品线整合为腾讯在线视频事业部,探索长短视频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
4.从“日常生活”到“人文情怀”
走过了“低质暴增”的阶段,短视频逐渐呈现出“文化沉淀”的趋势。用户审美观念的转变,推动着短视频创作者及平台进行内容价值的提升与社会价值回馈。数据显示,抖音2021年与“非遗”传承相关的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49%,累计播放量同比增长83%,传统文化类直播成为最受关注的直播类型。短视频已成为社会价值引领、传统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
5.从“低门槛入局”到“专业化出圈”
智能终端与视频制作技术的普及使非专业视频创作者的数量增加,同时短视频平台给了这些非专业创作者展示与传播的机会。
比如,2021年3月,微信8.0.3版开放内测,将短视频剪辑软件“秒剪”关联至朋友圈发布动态入口,主打“AI剪辑”,导入素材自动匹配,一键成片并可分享视频号,再次向12亿微信用户发出“把视频号当朋友圈发”的邀请,使短视频创作更加日常化。
“视频流水线”让基数庞大的非专业创作者获得参与感,但“爆款”则越来越青睐专业“玩家”。从内容上看,短视频各赛道的垂类代表多是创作高度专业的,或在自身领域有所建树,或能熟练掌握镜头语言技巧,或拥有电影感画质。
比如,“B站”2021年“百大up主”评选就将专业性作为三大评价标准之一。
此外,从组织运营上看,MCN机构的繁荣以及专业媒体的加入都让短视频创作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
短视频的火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可创作性和娱乐观赏性,其普及度和火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等的重要载体。未来,短视频行业将呈现如图1-6所示的发展趋势。
图1-6 短视频的发展趋势
1.视频化
短视频发展到今天,视频化已经成为媒介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媒介属性而言,短视频由于其内容特征的视频化,在媒体深度融合中抢占了发展先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平台的正确引导紧密相关,传媒行业应始终强化内容导向。未来,短视频发展要回归内容价值,从娱乐、社交、消费等逐步转向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化传承等参与社会建构的轨道上,从社交属性过渡到内容属性。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和媒体创新形式,短视频的核心要素仍然是视频,而视频不仅是传统媒体视听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是媒体深度融合中的网络视听新业态。
从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区别上看,主流媒体“强化内容”,短视频平台“强化运营”,但两者并不冲突,未来应深化拓展“内容+运营”的融合互动模式,实现短视频媒体化与短视频新闻化。
未来,短视频平台与主流媒体的融合互动将更加全面,特别是在短视频内容从“泛娱乐化”转向“泛内容化”“泛知识化”的过程中,短视频行业应该采取“PGC+UGC”的内容生产模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各自的优势,拓宽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结构布局与辐射范围,打造全新的内容生态体系。
2.智能化
短视频的兴起得益于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更新迭代、5G网络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的赋能,“人工智能+短视频”进程将持续深化。当前,抖音的算法与快手的AI技术已逐渐成熟。“5G+AI”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发展,直播将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标配和“承重墙”。
5G将催生互动视频、VR/AR等沉浸式视频,随着移动化、场景式体验逐渐增强,“直播+”将日益嵌入社会生活;人工智能将推动短视频行业的算法推送更加精准完善,长短视频的融合发展也将推进视频内容的智能化与协同化生产,短视频内容审核将更加规范;区块链技术基于共享特征和版权保护,将推进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模式创新。强化技术支撑的短视频行业,一方面要创新内容表达,提高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容监管,完善把关机制,推动短视频发展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完善短视频评价体系,建构短视频技术体系,进而实现短视频行业的智能生态。
3.下沉化
随着短视频不断嵌入社会生活,垂直、下沉、细分将成为未来短视频行业推进内容消费的重要趋势。在短视频用户结构中,三四五线城市的短视频用户数量呈增长趋势。短视频行业的下沉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深耕和挖掘空间,这为短视频平台未来的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短视频下沉需要重视多层次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当下,“Z时代”(生于1995~2009年间的人,又称“网络时代”“互联网时代”)作为数字网络技术的“原住民”,已经成为短视频等底层应用的重要群体。从短视频消费升级的角度看,电竞、二次元、国风、颜值主体、养生、趣味等“Z时代”热衷的内容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传播相契合,短视频平台未来盈利模式的优化将受到“Z时代”亚文化圈层的带动和影响。
同时,由于短视频存量时代与“银发”时代的叠加效应,年轻用户规模逐渐触顶,使得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短视频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量时代。“银发”时代,网络应用、短视频行业的内容消费与用户群体变迁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随着短视频下沉市场的逐步融入,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老年短视频用户群体将持续扩大,短视频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4.媒介化
“短视频+”将持续创造新动能,推动形成多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电商”“+音乐”“+教育”“+游戏”“+扶贫”“+文旅”等多种形式,短视频正在成为社会产业发展的新生动力。
未来,短视频的形态将不断创新、服务将实现升级、功能将不断调整,短视频平台在直播电商、在线教育、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知识传播与内容付费等模式的带动下,将深度嵌入社会生活与产业结构,更具连接性和中介性,融合消解更多产业边界,连接赋能更多行业发展。
产业发展及5G连接等新兴技术的加速落地,推动短视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进程,不断加码的“短视频+”商业模式,让用户数据、消费习惯、流量等得到深入挖掘,助推行业产品商业价值实现有效转化。国家行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让自己感知到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提问:未来短视频平台在发展中要着重关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