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家长来说:
①首先,要整体了解各个招生项目的概要,了解适合的人群。这样,才能抓大放小,聚焦适合考生的招生项目。
②针对适合学生的招生项目,要关注其选拔要点。每个项目,选拔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学生如果自身符合招生项目的选拔要求,准备起来就事半功倍,否则,会干扰高考的正常备考,就需要对投入的精力和获得的机会进行衡量。
③深入了解各招生项目的价值。这个招生项目可选的院校有哪些?可以报考什么专业、学制是什么、发什么学位、未来发展如何。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已经需要理解院校、专业的价值评估,哪些学校是一个档次,什么样的分数大概对应什么样的学校。
正常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研究院校、专业可以到高三再说,但如果规划需要提前准备的招生项目,则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目标项目需要契合学生的实力。
④需要熟悉信息发布渠道、往年的报名时间。考试日程方面,绝大多数项目的校考日程设计,都是以尽可能减少对学生高考备考产生影响为原则,不会在临高考前占用太多精力。但大都是需要提前报名的,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⑤了解招录规则、往年的录取分数及分数口径。特殊招生,并不完全以高考分数为依据,有的结合艺术类校考,有的采用高考和校考综合成绩,有的需要面试筛人。还有强基计划入围线,有些高校采用学科加权。
因此,对公布的入围线、最低录取分数,学生必须了解其计算方法,结合招录规则,理解分数过高或过低背后的原因,才能科学地规划和准备。
⑥最后,还要关注招录流程。对于提前录取的项目,一旦录取,就要放弃后面的机会,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最优解。哪些项目,需要在高考出分前做决定,哪些可以在高考出分后,根据成绩再定夺。
以上这些都影响到学生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