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 9 月 18 日,夜幕降临,沈阳城被一层无形的紧张氛围所笼罩。日本关东军按照之前的阴谋策划,开始了他们罪恶的行动。
当晚 10 时 20 分左右,在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路段,日本关东军的河本末守中尉带领几名士兵,偷偷地将 42 包黄色炸药放置在铁轨一侧。随着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一段路轨被炸毁。这是日本关东军精心制造的假象,他们妄图以此为借口,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爆炸发生后,日本关东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爆炸现场附近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上了 3 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与此同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日军开始向北大营发起攻击。
北大营是东北军的重要军事驻地,驻守着 8000 名守军。然而,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北大营却陷入了混乱之中。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一命令让北大营的守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虽然愤怒,但却不得不执行命令。
日军的攻击异常猛烈,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北大营的营区内。营区内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许多士兵在睡梦中被惊醒,他们来不及穿上衣服,就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抵抗。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抵抗措施,北大营的守军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日军的攻击下,北大营的防线逐渐被突破。日军冲进营区,对守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许多士兵在抵抗中壮烈牺牲,还有一些士兵则被迫撤离北大营。
沈阳城内的局势也十分紧张。爆炸声和枪炮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市民们被吓得惊慌失措。他们纷纷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街道上一片混乱,人们的呼喊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做出了反应。9 月19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也举行了游行示威,抗议日本的侵略行为,要求政府采取坚决的抵抗措施。
然而,国民党政府却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调解上。这一政策使得日军得以迅速扩大侵略范围,东北三省相继沦陷。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妄图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的重要步骤。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火,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那个紧张夜晚,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接到了张学良的命令。张学良认为日军此举或许只是小规模的挑衅,不想将事态扩大,以免引发全面战争,于是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荣臻虽心中忧虑,但还是传达了这一命令,要求北大营的 8000 名守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这一命令如同一块巨石,在北大营守军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许多士兵对这一命令感到难以置信和愤怒,他们眼睁睁看着日军在眼前肆虐,却只能将手中的武器放下。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满心不甘,他们还是开始执行命令。
此时,日军的攻击愈发猛烈。他们仗着东北军不抵抗,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北大营推进。炮弹不断地在营区内爆炸,房屋被炸毁,树木被烧焦,整个北大营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北大营的守军们在混乱中试图组织起一些抵抗,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武器,他们的抵抗显得十分微弱。一些士兵在放下武器后,被日军残忍地杀害;还有一些士兵试图突围,但在日军的火力封锁下,大多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日军的一个小队冲进了北大营的一个营房,里面的士兵们按照命令将枪放在了一边。日军见状,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们端着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士兵们扫射起来。士兵们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地面。
在另一个地方,一群士兵试图拿起武器进行抵抗,但很快就被日军的机枪火力压制住了。日军步步紧逼,士兵们只能边打边退。在激烈的战斗中,许多士兵受伤,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大营的防线逐渐被日军突破。日军从各个方向冲进了营区,对守军进行了疯狂的屠杀。8000 名守军在日军的攻击下,伤亡惨重,最终被击溃。
那些侥幸突围出来的士兵们,带着悲愤和不甘离开了北大营。他们回望那片被战火吞噬的营地,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北大营的沦陷,不仅是东北军的一次重大失败,更是中国人民的一次沉重耻辱。而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也让日军更加嚣张跋扈,加速了东北三省的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犹如一群恶狼,开始向中国东北发起全面进攻。他们妄图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整个东北,将这片富饶的土地纳入日本的版图。
9 月 19 日上午 8 时,在几乎未受到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日军便将沈阳全城占领。这座东北重镇,曾经繁华热闹,如今却被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随后,日军沿着南满铁路、安奉铁路迅速推进,先后攻占了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18 座城镇。这些城市的沦陷,让东北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曾自发进行反击,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由于力量悬殊,战至次日,长春还是不幸陷落。日军的第2 师主力继续向北推进,于 9 月 21 日占领了吉林。吉林市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硝烟和恐惧,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流离失所。
在黑龙江,局势同样严峻。10 月 1 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他奉日军命令派出 3 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1 月 4 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最终,由于寡不敌众,11 月 19 日,日军攻陷了齐齐哈尔。这座城市的沦陷,让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落入了日军的手中。
1932 年 1 月,日军开始南下进攻锦州。锦州是东北通往关内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在锦州的防御十分薄弱。日军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就顺利地攻克了锦州。至此,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基本被日军占领。
但日军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热河省。热河省地处东北与华北的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33 年 1 月,日军开始向热河发动进攻。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贪生怕死,在日军进攻前就携带大量财物逃离了承德。3 月4日,日军仅以 128 名骑兵就轻易地占领了承德。随后,日军迅速向热河全境推进,在短短十几天内,就占领了热河省。
从 1931 年 9 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到 1933 年 3 月热河省沦陷,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辽、吉、黑、热东北四省全部被日军占领。东北大地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百姓惨遭杀害。
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锦州、承德等这些重要城市的沦陷,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们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贪婪,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东北人民并没有被日军的侵略所吓倒,他们纷纷拿起武器,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