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失守后,国民政府在长城一线布防。其中,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奉命布防喜峰口。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这里地形险要,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也是日军进攻华北的必经之路。
1933 年 3 月 9 日,日军关东军、伪军近三万人,气势汹汹地向喜峰口发动猛攻。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对喜峰口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整个喜峰口地区硝烟弥漫,尘土飞扬。二十九军的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下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紧紧地趴在战壕里,等待着日军的进攻。
当日军接近阵地时,二十九军的将士们一跃而起,用手中的步枪、机枪向日军猛烈射击。一时间,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在二十九军的顽强抵抗下,进攻受阻,伤亡惨重。但日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不断地调整战术,组织新的进攻。
在战斗中,二十九军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看到日军的嚣张气焰,心中怒火中烧。他深知,要想打破日军的进攻,必须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组织一支敢死队,趁夜偷袭日军的营地。
3 月 10 日夜,夜幕笼罩着大地,伸手不见五指。赵登禹亲自挑选了500名精壮的士兵,组成了敢死队。这些士兵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身背大刀,手持短枪,悄悄地向日军营地摸去。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他们攀越悬崖峭壁,绕过日军的岗哨,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日军的营地。
当敢死队到达日军营地时,日军正在熟睡之中。赵登禹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般冲进了日军营地。他们挥舞着大刀,向日军砍去。一时间,刀光闪烁,鲜血四溅。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从睡梦中惊醒。他们来不及拿起武器,就被敢死队员们砍倒在地。
在激烈的战斗中,敢死队员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他们有的与日军展开了近身肉搏,有的用大刀砍杀日军的战马,有的则冲进日军的帐篷,将里面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在敢死队的攻击下,死伤惨重,营地内一片混乱。
然而,日军毕竟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就组织起了反击。他们用机枪、步枪向敢死队员们扫射,敢死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毫不退缩。赵登禹身先士卒,他挥舞着大刀,冲在最前面,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战斗中,他的腿部被日军的子弹击中,但他依然坚持战斗,不肯后退一步。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敢死队终于完成了任务。他们炸毁了日军的弹药库、粮草库,烧毁了日军的帐篷,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撤退的过程中,敢死队员们遭到了日军的追击。他们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巧妙地避开了日军的追击,安全地返回了阵地。
这次夜袭,让日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们没想到中国军队会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对二十九军的战斗力也有了新的认识。此后,日军加强了对喜峰口的防守,同时也改变了进攻策略。
3 月 11 日至 19 日,日军在猛攻喜峰口的同时,加强了对喜峰口两侧的进攻力度。他们企图从侧翼突破二十九军的防线,然后对喜峰口形成包围之势。面对日军的新战术,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战斗中,二十九军的将士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他们利用地形的掩护,巧妙地布置了火力点,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小股部队,对日军的侧翼进行了骚扰和袭击,打乱了日军的进攻节奏。
日军在二十九军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突破喜峰口的防线。他们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冷口关位于河北省迁安县东北,地势险要,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也是日军进攻华北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还直接关系到滦河以东我军侧翼的安全。山海关战役之后,国民政府将商震所部第三十二军布防在冷口、刘家口、义院口之间的长城地带。
早在 1933 年 3 月 4 日,日军就抢先占领了冷口,这一行动直接威胁到了滦河以东我军侧翼的安全。3 月 7 日,商震派第 139 师师长黄光华于次日率部赶到冷口,向冷口发起进攻。黄光华深知冷口的重要性,他亲自指挥部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3 月 8 日,第 139 师的将士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向冷口的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不顾日军的炮火阻拦,奋勇向前。在战斗中,将士们充分发挥了不怕牺牲的精神,有的士兵在冲锋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他们依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经过激烈的战斗,第 139 师终于收复了冷口。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让日军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
由于日军最初的进攻重心在喜峰口一带,故长城抗战初期,冷口无大规模的战事。然而,日军并没有放弃对冷口的企图。4 月 7 日,日伪军3 万人再次向冷口发起进攻。这次,日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他们加强了火力配备,采用了更加狡猾的战术。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用猛烈的炮火对冷口的我军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我军的防御工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我军将士们并没有被日军的炮火吓倒,他们依托有利地形,沉着杀敌。当日军接近阵地时,我军将士们用手中的武器向日军猛烈射击,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在战斗中,我军前沿战士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在工事被毁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有的士兵在子弹打光后,就用刺刀与日军进行近身肉搏;有的士兵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日军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死伤惨重,始终不能迈过关城。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我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到了战斗的第5 天,我前沿阵地士兵所剩无几,营以下军官几乎全部阵亡。4 月11 日,守卫在冷口以西白羊峪关城的官兵伤亡殆尽,防线被日军突破。日军趁机对冷口守军进行了包抄,冷口守军后路被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撤退。
冷口的陷落,直接威胁到了界岭口、喜峰口等隘口我守军的安全。日军占领冷口后,更加嚣张跋扈,他们继续向其他关隘发起进攻,企图扩大战果。
罗文峪位于遵化境内,是喜峰口右侧的重要关隘,它与喜峰口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长城防线的关键节点。日军在重点进攻喜峰口左侧冷口关的同时,妄图通过攻占罗文峪,从侧翼包抄喜峰口,进而突破整个长城防线,实现其进一步侵略华北的野心。
1933 年 3 月 16 日,天色未明,日军就开始了对罗文峪的进攻。他们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先用炮兵对罗文峪关口进行了猛烈的炮击。一颗颗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落在罗文峪的阵地上,瞬间,崖谷为之变形,硝烟弥漫了整个山谷。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的将士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在师长张自忠的带领下,依托长城的坚固工事,沉着应对日军的攻击。
当日军的炮火稍有停歇,步兵便开始向罗文峪关口发起冲锋。他们端着枪,猫着腰,一步步地逼近。第三十八师的将士们等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后,突然开火。步枪、机枪的射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倒地。但日军并没有退缩,他们在军官的指挥下,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发起冲锋。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日军凭借着人数和火力的优势,不断地向罗文峪关口发起冲击。而第三十八师的将士们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坚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们用手中的武器,一次次地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在战斗中,第三十八师的将士们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夜战的优势。他们利用长城的城墙和掩体,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有的士兵用大刀砍杀日军,刀光闪烁,血溅当场;有的士兵用手榴弹炸向日军,爆炸声震耳欲聋。日军在第三十八师的顽强抵抗下,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不甘心失败,继续增兵进攻。
为了打破僵局,日军加大了炮火的攻击力度。他们集中所有的炮兵,对罗文峪关口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一时间,罗文峪关口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第三十八师的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将士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迅速从废墟中爬起来,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抵抗。
在激烈的战斗中,第三十八师的将士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许多士兵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不肯下火线。有的士兵在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砸向日军;有的士兵在与日军的近身肉搏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双方形同拉锯。日军虽然多次发起进攻,但始终无法突破第三十八师的防线。他们企图以攻占罗文峪关口策应进攻喜峰口日军的阴谋也宣告失败。在这场战斗中,日军伤亡 1000 余人,不得不全军撤退。
然而,第三十八师为保卫罗文峪、山楂峪等关口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将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罗文峪的土地。至今在遵化党峪镇还有一座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安置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于1933 年间在喜峰口、罗文峪等地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墓 280 余座。此外,还集中埋葬了该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将士遗骸 36 麻袋,合葬在一个大墓之中。
古北口,地处山海关、居庸关之间,是长城要塞,更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的咽喉,其拱卫华北的作用尤为突显。日军占领承德后,在重点进攻喜峰口一带的同时,于 1933 年 3 月 7 日,将贪婪的目光和罪恶的炮火指向了古北口长城沿线。
3 月 7 日至 9 日,东北军一一二师之六三四、六三五、六三六团在古北口一带迎击进犯的日军。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对东北军的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炮弹如雨点般落下,东北军的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下摇摇欲坠。但东北军的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坚守在阵地上,用手中简陋的武器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进攻。
六三四团的阵地上,团长带领着士兵们一次次地打退了日军的冲锋。日军的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向阵地逼近。士兵们等日军靠近后,纷纷投出手中的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的进攻被暂时遏制。然而,日军的炮火太过猛烈,东北军的伤亡不断增加。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但他们的战友们没有退缩,继续坚守着阵地。
在激烈的战斗中,东北军重创日寇,将日寇挡在古北口长城之外。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弹药逐渐匮乏,人员伤亡过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蒋介石急命中央军第十七军之第二十五师、第二师北上应援。
第二十五师关麟征率部首先到达古北口。10 日,战斗打响,关麟征亲自领兵出古北口东关。他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此时,日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而来,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关麟征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着部队向日军发起冲锋。突然,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就继续指挥一四九团和敌人激战。
在关麟征的带领下,一四九团的士兵们士气大振。他们呐喊着,向日军冲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士兵们用刺刀、用拳头、用牙齿与敌人拼杀在一起。有的士兵被敌人砍倒,但在倒下的瞬间,还死死地抱住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一四九团夺回了失去的高地。
然而,日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和火力,对第二十五师的阵地进行了更加猛烈的攻击。12 日,杜聿明接替受伤的关麟征,任代理师长指挥战斗。此时,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飞机在天空中盘旋,投下一枚枚炸弹;地面上,日军的坦克和步兵不断地向阵地逼近。
激战中,第二十五师的通信设施被炸毁,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敌人的先头部队迂回到第二十五师指挥部附近,情况十分危急。杜聿明果断地率领第二十五师指挥部撤退到古北口南部南天门一带构筑阵地,继续同日寇激战。
在南天门的阵地上,第二十五师的将士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日军的炮火不断地轰击着阵地,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士兵们在弹坑中躲避着炮火,等待着反击的时机。当日军的步兵靠近时,他们迅速从弹坑中跃起,用手中的武器向日军射击。
战斗持续了三夜,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第二十五师的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依然坚守着阵地。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就是祖国的大地,就是千千万万的同胞,他们不能后退一步。
12 日,郑洞国旅长率领第二师之第四旅到达古北口南天门前线,接替第二十五师关麟征部。郑洞国指挥所部在南天门中央阵地、左翼的八道楼子阵地同敌人反复激战。
在南天门正面指挥战斗的同时,郑洞国还时常派出部队,绕到敌人背后,袭击敌人的小股部队,破坏敌人的道路交通和后方补给线,配合南天门正面阵地保卫战。
4 月 15 日,日、伪军汇集到古北口附近,偷袭了南天门附近的支撑点八道楼子。敌人利用这一有利地形,以陆军、空军向南天门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25 日,敌人集中炮火,并附步兵向南天门附近猛烈进攻。
我军同敌人激战一天,三名营长均负重伤,阵地工事完全被毁。但将士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在废墟中继续抵抗着日军的进攻。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用完了,就用身体去阻挡敌人的进攻。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