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海关风云
1933 年 1 月 1 日深夜,山海关城被一片死寂笼罩着,只有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驻守在这里的东北军何柱国部的士兵们,在岗位上警惕地巡逻着。他们知道,日本侵略者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燕山山脉及万里长城的东端,枕山襟海,地势险要,扼辽、冀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沦陷之后,张学良为加强山海关地区的防御力量,任命独立步兵第 9 旅旅长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统领该旅及独立步兵第 12 旅、骑兵第 3 旅和工兵、山炮兵各 1 个营,分驻于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地。部署于山海关的部队为第 9 旅第 626 团的2 个营。
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及英、美等 11 个国家在天津至山海关间的各要点上均驻有军队。“九一八”事变后,山海关、秦皇岛驻有日军守备队200余人,附近海面还泊有日海军第 2 遣外舰队的军舰 10 余艘。山海关以东至锦州间,沿北宁铁路沿线驻有日关东军第 8 师团的第 4 旅团和骑兵第3 旅团一部及炮兵第8 联队,另外配属有关东飞行队的第 1 中队、铁甲列车3 列和坦克10 余辆,兵力共约 4000 人。
这天夜里,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随后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紧接着,日军蛮横无理地向中方提出4 项条件,要求中国军队、警察及保安队撤出山海关的南关及南门,由日军进驻。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了中方的坚决拒绝。
2 日晨,恼羞成怒的日军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上午9 时,日军开始攻城。枪炮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硝烟弥漫了整个山海关。何柱国部的守军们沉着应战,他们依托坚固的城墙,用手中的武器向日军猛烈还击。子弹呼啸着飞过,手榴弹在日军中炸开,一时间,日军的进攻被击退。
然而,日军并不甘心失败。日第 8 师团向第 9 旅送来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立即撤出山海关。10 时,日第 8 师团一部兵力乘 4 辆列车,在3 辆铁甲车护送下到达山海关,10 分钟后与其守备队在飞行第 1 中队5 架飞机支援下共同发起进攻。飞机在天空中盘旋,投下一枚枚炸弹,铁甲车和列车上的枪炮也不断向城内射击。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守军们毫不畏惧。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有的士兵受伤了,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有的士兵牺牲了,旁边的战友捡起他们的武器,继续投入战斗。战斗一直持续到 17 时许,日军受挫退去。
当晚,日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命令第 4 旅团长铃木美通:“一并指挥随着事件发生而准备出动的各部队及由步兵第 16 旅团增派的部队,与山海关守备队协力夺取该地。”
3 日晨,日军一个多旅团的兵力在 15 架飞机轮流支援下对山海关南门展开猛烈的攻击。日海军第 2 遣外舰队的舰炮亦从山海关以东的海面上对中国守军进行轰击。一时间,南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炮火将城墙炸出了一个个缺口,守军们利用这些缺口,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第 1 营营长安德馨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与日军拼杀在一起。他挥舞着大刀,砍向敌人,刀光闪烁,血溅当场。然而,日军的兵力越来越多,守军们渐渐陷入了困境。
东南城角被日军突破后,团长石世安组织反击,但未能奏效。第1 营营长安德馨及第 2、3、4、5 连连长先后战死,2 个营的官兵已伤亡殆尽。石世安率余部于 15 时从西水门向石河西岸撤退。
日军于当日占领了山海关,4 日攻占五里台,10 日攻占九门口,控制了关内外的交通要道。
日军占领山海关后,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热河。热河省位于长城以北,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是东北和华北之间的战略支撑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日军若占领该省,既可随时进窥内蒙和华北,又可切断关内和东北义勇军的联系,巩固它在伪满的统治。
1933 年 1 月 28 日,日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下达了进攻热河的预先号令,命各师团、旅团向指定地点集结,做好进攻准备。担任进攻部队的参谋还乘飞机侦察了热河地区的地形。2 月 10 日,关东军司令部传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计划,其兵力部署明确,目标直指热河。
此时,热河省主席是汤玉麟。他手握重兵,却毫无抗日的决心和勇气。早在之前,汤玉麟曾派代表参加伪满洲国建国会议,虽畏于全国人民的义愤,不敢公开降敌,但内心已被恐惧和私利占据。
2 月下旬,日军开始进犯热河省。他们兵分多路,气势汹汹地向热河扑来。然而,汤玉麟不仅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反而忙着将自己搜刮来的财物运往天津租界。他的这种行为,极大地动摇了军心和民心。
热河当地的义勇军,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自发地组织起来抵抗日军。他们虽然武器简陋、装备落后,但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战斗。义勇军们熟悉当地的地形,他们利用山林、沟壑等有利地形,不断地袭击日军的小股部队,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但义勇军毕竟势单力薄,无法抵挡日军大规模的进攻。而汤玉麟的部队,在他的消极影响下,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许多士兵对汤玉麟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3 月 4 日,日军的先头部队轻而易举地就逼近了热河省会承德。此时的承德城内,一片混乱。汤玉麟见大势已去,完全不顾守城士兵和百姓的安危,带着自己的亲信和家眷,乘坐汽车仓皇逃离。他的逃跑行为,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引发了连锁反应。守城的士兵们见长官都跑了,也纷纷失去了抵抗的意志,纷纷弃城而逃。
就这样,日军几乎未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承德。承德的失陷,标志着热河全省落入了日军的手中。日军在热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