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王德林与“吉林国民救国会”

王德林,1874 年出生于山东沂水县。早年为生活所迫闯关东,后投身绿林,因其行侠仗义,被推举为首领。1920 年,他率部接受东北军改编,成为一名爱国军官。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东北大片土地。当时,王德林任东北军吉林边防军第 27 旅 676 团 3 营营长,驻守在吉林延吉一带。面对日军的侵略,东北军高层执行不抵抗政策,这让王德林感到无比愤怒和痛心。他看到日军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心中的爱国之情和正义感被彻底激发。

1932 年 1 月,日军指使吉林“剿匪”司令于琛澄率伪军向哈尔滨进犯。王德林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为伪军让路。王德林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卖国求荣的行为,他毅然决定率部起义,抗日救国。1 月 28 日,王德林在敦化小城子召集全营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演讲:“父老兄弟们!日本鬼子占了我们的东三省,杀了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管吗?不能!我们都是有血性的中国人,今天我就带着大家抗日,宁肯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也绝不做亡国奴!”官兵们群情激奋,纷纷响应。

起义后,王德林将部队命名为“吉林国民救国军”,自任总司令。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动员民众参与抗日,他决定成立“吉林国民救国会”。救国会的成立背景,一方面是为了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更强大的抗日合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传抗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王德林四处奔走,联络当地的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商人等,向他们宣传抗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的真诚和爱国情怀打动了许多人,很快,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吉林国民救国会”正式成立。

救国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宣传方面,他们通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举办演讲会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的道理和形势。救国会的成员深入到各个村庄、城镇,向百姓们讲述日军的暴行,激发他们的民族仇恨和爱国热情。许多原本对抗日持观望态度的人,在救国会的宣传下,纷纷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来。

在组织动员方面,救国会积极招募新兵,为救国军补充兵力。他们还组织了各种后勤保障队伍,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物资支持。妇女们组成了救护队,为受伤的战士们进行护理和治疗;青年们组成了运输队,负责将粮食、弹药等物资运送到前线。

在情报收集方面,救国会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收集日军的情报。他们派遣人员深入到日军占领区,了解日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行动路线等情况,并及时将这些情报传递给救国军。这为救国军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吉林国民救国会”在抗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救国军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后勤保障,使得救国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同时,救国会的宣传活动也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在吉林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浪潮。许多爱国青年在救国会的影响下,纷纷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吉林国民救国会”的支持下,王德林率领的救国军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他们多次袭击日军的据点和运输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例如,在一次战斗中,救国军得知一支日军运输队要经过一条山谷,他们提前设下埋伏。当运输队进入山谷后,救国军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地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

然而,救国军和救国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日军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围剿和封锁,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同时,救国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也十分匮乏,士兵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即便如此,王德林和他的战友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继续与日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吉林国民救国会”在王德林的领导下,成为吉林地区抗日的一面旗帜。它团结了广大的民众,为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E58la7csPVL3CsQCSV9qUey/IDjHdaDOJJawfgeSBrRJS3EmkpdHS/i/xaWBN6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