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 11 月上旬,在我国东北齐齐哈尔南嫩江桥地区,一场震惊中外的战斗即将打响,这便是江桥抗战,它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阻击战。
当时,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官。马占山得知伪军向江桥进犯的消息后,于 20 日在省会齐齐哈尔宣誓就职。他迅速整顿社会秩序,第一时间致电前线将士,激励他们奋力阻敌,以尽守土之责。22 日,马占山更是发表了对日抵抗宣言:“凡侵入我境者,誓决以死战!”
战斗打响前,马占山深知敌我力量悬殊。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自己所率领的黑龙江省防军,虽然士气高昂,但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然而,他毫不畏惧,精心部署防御。他将部队分成多个防线,重点加强了江桥附近的防御力量。步兵第一旅孙鸿裕团、第二旅吴德林团、第三旅李青山团,骑兵第一旅(旅长吴松林)、第二旅(旅长程志远,后投敌),卫队团(团长徐宝珍),炮兵团(团长朴炳珊),此外还有一个保安大队和屯垦军一个旅(旅长苑崇谷),各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迅速进入战斗位置。
11 月 4 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江桥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一时间硝烟弥漫,尘土飞扬。马占山在指挥部里沉着冷静,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局势。他通过电话不断地给各部队下达命令,要求士兵们坚守阵地,等待最佳的反击时机。
爱国官兵们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毫不退缩。他们凭借着简陋的武器,顽强地抵抗着。当日军接近阵地时,士兵们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在这场战斗中,许多士兵身负重伤,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没有一个人退缩。
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马占山亲自来到前线阵地,鼓舞士气。他大声喊道:“弟兄们,我们是中国人,决不能让小鬼子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要和他们拼到底!”士兵们看到马占山亲临前线,士气大振,他们更加奋勇地投入到战斗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不断地增兵,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但马占山带领着爱国官兵们,始终坚守着江桥阵地。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与日军周旋。有时,他们会在日军进攻时故意示弱,将敌人引入包围圈,然后再进行反击;有时,他们会在夜间派出小股部队,偷袭日军的营地,打乱敌人的部署。
然而,战斗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日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中国军队的伤亡也越来越大。但马占山没有丝毫动摇,他依然坚定地指挥着战斗。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为了守住江桥,更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江桥抗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军队成功地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场战斗虽然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完全阻止日军的进攻,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江桥抗战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马占山和他的爱国官兵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