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失守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长安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唐玄宗再也坐不住了,匆忙决定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少数亲信,还有部分禁军,秘密地从延秋门出发,踏上了西逃蜀中之路。
一开始,队伍还能保持着一定的秩序。然而,随着行程的推进,各种艰难险阻接踵而至。道路崎岖不平,车马行进十分缓慢。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让人睁不开眼,也喘不过气。队伍中的人又渴又累,许多人开始抱怨起来。
为了赶路,他们常常顾不上好好吃饭和休息。干粮很快就吃完了,只能沿途向百姓讨要一些粗茶淡饭。这些食物对于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和官员们来说,简直难以下咽。但在这艰难的处境下,他们也只能勉强果腹。
士兵们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滋生。他们本是为了保卫国家和皇帝而战,如今却要跟着皇帝一起逃亡。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忍受着饥饿和疲劳,心中的怨气越来越大。而且,他们对杨国忠的专权跋扈早已心怀不满,认为是他的腐败和无能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当队伍行至咸阳时,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负责安排食宿的官员早已逃之夭夭,他们找不到任何食物和住处。唐玄宗一行人只能在路边休息,饥饿和疲惫让他们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这时,有百姓送来一些粗米和麦豆,唐玄宗等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样子十分狼狈。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变得日益紧张。叛军在后面紧追不舍,随时都有可能追上他们。而前方的道路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队伍中的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杨国忠的怨恨也达到了顶点。一些士兵甚至开始公开表达对杨国忠的不满,言语中充满了愤怒和敌意。
杨国忠察觉到了士兵们的情绪变化,心中十分害怕。他试图安抚士兵们的情绪,但却无济于事。士兵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反而对他更加反感。
唐玄宗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他只能不断地催促队伍加快速度,希望能尽快摆脱叛军的追击。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他们继续前行的途中,又遇到了一场大雨。雨水倾盆而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马陷入了泥沼之中,难以动弹。士兵们在雨中艰难地推车拉马,身上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湿透,寒冷和疲惫让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杨贵妃坐在车上,看着外面的惨状,心中充满了忧虑。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和唐玄宗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如今局势如此危急,他们能否顺利到达蜀中,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场大雨中,队伍的秩序彻底混乱了。士兵们开始互相指责,争吵声、叫骂声此起彼伏。唐玄宗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和荣耀,如今却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当唐玄宗一行狼狈不堪地抵达马嵬驿时,士兵们早已是怨声载道、疲惫至极。连日来的奔波劳顿,加上饥饿与恐惧的折磨,让他们的情绪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而杨国忠平日里的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更是让士兵们对他恨之入骨。
此时,一群吐蕃使者拦住了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讨要食物。士兵们见状,突然有人高呼:“杨国忠与吐蕃人勾结谋反!”这一呼喊如同火星掉进了火药桶,瞬间点燃了士兵们压抑已久的怒火。他们一拥而上,将杨国忠团团围住。杨国忠惊恐万分,试图逃跑,但很快就被士兵们追上。乱刀之下,杨国忠瞬间毙命,他的尸体被砍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士兵们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将杨国忠的儿子以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人全部杀死,现场一片血腥。随后,愤怒的士兵们将马嵬驿团团围住,要求唐玄宗出来给个说法。
唐玄宗听到外面的骚乱声,心中一惊,急忙带着几个侍从走出驿门。当他看到眼前的惨状时,不禁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他强忍着内心的恐惧,询问士兵们为何如此。士兵们齐声高呼:“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唐玄宗听后,犹如五雷轰顶,呆立在原地,久久无法言语。杨贵妃是他最心爱的女人,他怎么舍得将她处死呢?他试图为杨贵妃辩解:“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然而,士兵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情绪愈发激动,喊杀声震耳欲聋。
陈玄礼作为禁军的将领,此时也站了出来。他深知士兵们的愤怒已经无法平息,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骚乱,甚至危及唐玄宗的安全。他恭敬地对唐玄宗说:“陛下,杨国忠已死,而贵妃仍在陛下左右,将士们心中难安。为了陛下和大唐的安危,请陛下忍痛割爱,赐死贵妃。”
唐玄宗望着陈玄礼,眼中满是痛苦和无奈。他知道,陈玄礼说得没错,如今局势危急,他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但要他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京兆司隶韦谔也在一旁叩头流血,劝说道:“陛下,如今众怒难犯,安危就在这片刻之间,请陛下速做决断!”
唐玄宗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他回想起与杨贵妃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回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们曾经在宫中一同赏月、吟诗、跳舞,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然而,如今面对士兵们的逼迫,他却无能为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士兵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局势也越来越紧张。如果唐玄宗再不做出决定,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更大的灾难。
最终,唐玄宗长叹一声,泪水夺眶而出。他缓缓地转过身,走进驿门,倚靠在杖上,低头沉思了许久。然后,他无力地挥了挥手,对高力士说道:“你去处理吧。”
高力士心中一阵酸楚,但他不敢违抗唐玄宗的命令。他来到杨贵妃的住处,将外面的情况如实告知了她。杨贵妃听后,脸色苍白如纸,但她并没有哭闹,而是显得异常平静。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她缓缓地走到唐玄宗面前,眼中满是眷恋和不舍。她轻声说道:“陛下,臣妾今生能得陛下宠爱,已无憾矣。只愿陛下保重身体,早日平息叛乱,重振大唐江山。”说完,她深情地看了唐玄宗最后一眼,然后跟着高力士走进了佛堂。
在佛堂中,高力士拿出一条白绫,挂在梁上。杨贵妃望着白绫,眼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妆容,然后缓缓地将头伸进了白绫之中。高力士闭上双眼,不忍心再看,缓缓地拉紧了白绫。
不一会儿,杨贵妃便停止了呼吸。高力士将她的尸体放在地上,然后走出佛堂,向唐玄宗复命。
唐玄宗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佛堂,望着杨贵妃的尸体,悲痛欲绝。他伸出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杨贵妃的脸庞,泪水不停地流淌下来。
随后,唐玄宗命人将杨贵妃的尸体抬到驿庭,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陈玄礼等人查看后,确认杨贵妃已死,这才带领士兵们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