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玄武门之变的血腥上演

政变当日的布局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天空还未完全破晓,长安城的玄武门却已笼罩在一片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之中。李世民深知这是一场决定生死和命运的关键之战,他早已精心谋划好了在玄武门的布局。

李世民将亲信将领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安排。尉迟恭被安排在最为关键的位置,他率领一队精锐士兵埋伏在玄武门内的一侧。尉迟恭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无比,李世民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给予李建成和李元吉致命一击。长孙无忌则带领另一队士兵埋伏在玄武门的另一侧,负责策应尉迟恭,防止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脱,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侯君集、张公谨等将领也各自带领士兵在附近隐蔽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

在攻击计划方面,李世民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策略。他计划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后,先由自己出面与他们对话,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寻找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一旦战斗打响,尉迟恭等人将迅速从两侧杀出,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进行围攻。同时,李世民还安排了一部分士兵负责控制玄武门的城门,防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援兵进入,确保整个政变行动能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为了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李世民还提前与玄武门守将常何进行了沟通。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拉拢,他答应在政变当天为李世民的人马提供便利。常何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在玄武门内做好了接应的准备,将城门的守卫力量进行了调整,使得李世民的士兵能够顺利进入而不引起怀疑。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还被蒙在鼓里。他们接到李渊的召见通知,以为是正常的朝会,便毫无防备地朝着玄武门赶来。李建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神情自若,他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李元吉跟在他的身后,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神情,他认为李世民不敢轻易对他们动手。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玄武门时,常何像往常一样迎接他们,没有露出丝毫破绽。李建成和李元吉放心地进入了玄武门。然而,他们刚一进入,就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周围异常安静,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忙碌。李建成心中一惊,他意识到可能情况不妙,刚想转身离开,却发现李世民已经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李世民骑着马,神色冷峻,目光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决绝。他看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大声说道:“太子、齐王,你们为何心怀不轨,妄图谋害于我?”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想到李世民会突然出现,他们心中一慌,但很快镇定下来。李建成强装镇定地说道:“秦王,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何来谋害之意?”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李世民向埋伏在周围的士兵发出了信号。刹那间,尉迟恭等人从两侧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李建成和李元吉见状,知道中了李世民的埋伏,他们急忙拔剑自卫。李建成试图指挥身边的随从进行抵抗,但此时他们已经陷入了李世民的包围圈,根本无法逃脱。

李元吉看到局势不妙,他想先下手为强,于是张弓搭箭,向李世民射去。由于他心中慌乱,连续三次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则沉着冷静,他迅速拉弓搭箭,瞄准李建成,一箭射出。李建成躲避不及,被李世民射中咽喉,当场落马身亡。

李元吉看到李建成落马,心中更加慌乱。他转身想逃跑,却被尉迟恭拦住了去路。尉迟恭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站在李元吉面前。李元吉知道自己不是尉迟恭的对手,但他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挥舞着剑向尉迟恭扑去。尉迟恭轻松地躲过了李元吉的攻击,然后一枪刺向李元吉。李元吉被刺中要害,倒地身亡。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随从们看到主人被杀,顿时乱作一团。他们有的试图反抗,但在李世民士兵的围攻下,很快就被击败。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玄武门的局势,他的士兵们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体抬到一边,然后封锁了玄武门的各个出口,防止消息泄露和外部援兵的进入。

此时,李渊还在太极宫中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他并不知道玄武门已经发生了一场血腥的政变。

激烈的战斗过程

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惨叫一声,从马上重重地摔落下来,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他的身体抽搐了几下,便再也不动了。李元吉见状,惊恐万分,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脸上满是恐惧和绝望。他手中的剑“当啷”一声掉落在地,转身拔腿就跑。

尉迟恭大喝一声,拍马追了上去。他的战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就逼近了李元吉。李元吉慌不择路,在狭窄的玄武门通道中左冲右突。尉迟恭在后面紧追不舍,手中的长枪闪烁着寒光。李元吉试图转身反抗,但他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脚步踉跄。尉迟恭瞅准时机,猛地将长枪刺出,长枪如同一道锐利的闪电,穿透了李元吉的后背。李元吉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向前扑倒在地,鲜血从伤口处汩汩流出。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随从们看到主人被杀,顿时群情激愤,他们怒吼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朝着李世民的士兵冲了过来。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了整个玄武门。

李世民的士兵们早有准备,他们迅速列成整齐的方阵,严阵以待。长孙无忌指挥着士兵们,用盾牌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挡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随从们的冲击。双方士兵在狭窄的通道中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李建成的亲信冯立看到主人被杀,悲愤交加。他怒吼一声,挥舞着大刀,冲入了李世民的士兵阵营。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李世民的士兵们纷纷躲避。冯立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为李建成报仇。

李世民的将领张公谨见状,大喝一声,手持长枪迎了上去。张公谨武艺高强,他与冯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单挑。两人的兵器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冯立的大刀砍向张公谨,张公谨灵活地一闪,然后用长枪刺向冯立的胸口。冯立侧身躲过,反手一刀砍向张公谨的手臂。张公谨迅速收回长枪,挡住了冯立的攻击。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与此同时,李元吉的部将谢叔方也带领着一部分士兵,从另一个方向杀了过来。他们与李世民的士兵在玄武门的另一侧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谢叔方作战勇猛,他带领着士兵们奋勇冲锋,试图突破李世民士兵的防线。李世民的士兵们顽强抵抗,他们用手中的兵器狠狠地砍杀着敌人。

在战斗中,双方都有不少士兵伤亡。地上躺满了尸体,鲜血汇聚成了一条条小溪。战斗越来越激烈,局势也越来越紧张。李世民站在高处,密切关注着战斗的进展。他看到自己的士兵们在奋勇作战,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随从们也十分顽强,一时难以取胜。

李世民心中焦急,他知道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斗,否则一旦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援兵到来,局势将会变得十分危险。于是,他大声喊道:“将士们,奋勇杀敌,今日之战,只许胜不许败!”李世民的士兵们听到他的喊声,士气大振,他们更加奋勇地投入到战斗中。

尉迟恭在斩杀李元吉后,迅速返回战场。他看到冯立正在与张公谨激战,便拍马冲了过去。尉迟恭大喝一声:“冯立,休得猖狂!”说着,他挥舞着长枪,刺向冯立。冯立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他不得不分心应对尉迟恭的攻击。张公谨趁机发起攻击,一枪刺中了冯立的肩膀。冯立吃痛,身体一晃。尉迟恭趁机又是一枪,刺中了冯立的大腿。冯立再也支撑不住,摔倒在地。

李世民的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冯立擒住。冯立虽然被擒,但他仍然大声喊道:“我为太子效命,死而无憾!”李世民看着冯立,心中不禁对他的忠诚感到敬佩。他对冯立说道:“你是一条好汉,只要你肯归顺于我,我既往不咎。”冯立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我本是太子的人,如今太子已死,我也无颜苟活。但既然秦王如此宽宏大量,我愿意归顺。”李世民点了点头,让人将冯立押了下去。

谢叔方看到冯立被擒,心中有些慌乱。他的士兵们也开始出现了动摇。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指挥士兵们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谢叔方抵挡不住,带领着残兵败将,杀出一条血路,逃出了玄武门。

此时,玄武门内的战斗基本结束。李世民的士兵们打扫战场,将尸体和伤员抬到一边。李世民看着满地的鲜血和尸体,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然而,战斗并没有完全结束。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东宫和齐王府还有不少兵力。他们得知玄武门发生政变的消息后,纷纷集结起来,准备前往玄武门救援。

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在逃出玄武门后,并没有放弃抵抗。他召集了东宫的两千多名士兵,朝着玄武门赶来。与此同时,齐王府的一些将领也带领着士兵,与冯立会合。他们气势汹汹,发誓要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

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援兵赶来的消息后,迅速做出了部署。他让尉迟恭带领一部分士兵,守住玄武门的城门,防止援兵进入。同时,他自己则带领着其余的士兵,在玄武门附近严阵以待。

不久,冯立带领着援兵赶到了玄武门。他们看到玄武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李世民的士兵。冯立大声喊道:“李世民,你弑兄杀弟,天理难容!今日我等定要为太子和齐王报仇!”李世民站在城墙上,大声回应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心怀不轨,妄图谋害于我,我这是自卫之举。你们若肯放下武器,我既往不咎。”

冯立冷笑一声,说道:“休要花言巧语,今日我等与你势不两立!”说着,他指挥士兵们发起了攻击。士兵们呐喊着,朝着玄武门冲了过来。尉迟恭指挥着士兵们,用弓箭和石块进行抵抗。一时间,箭如雨下,石块纷飞,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们纷纷倒下。

冯立看到强攻不行,便改变了策略。他让一部分士兵继续在正面攻击,吸引李世民士兵的注意力,然后自己带领着另一部分士兵,绕到玄武门的侧面,试图寻找突破口。

李世民早有防备,他派了一部分士兵在侧面巡逻。当冯立的士兵绕到侧面时,被巡逻的士兵发现了。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李世民的士兵们占据了有利地形,他们用弓箭和长枪进行攻击,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们伤亡惨重。

冯立看到局势不利,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士兵将会全军覆没。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亲自带领着精锐士兵,朝着玄武门的城门冲了过去。

尉迟恭看到冯立冲了过来,他大喝一声,手持长枪,跳下城墙,迎了上去。两人再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冯立此时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他的攻击更加猛烈。尉迟恭则沉着冷静,他巧妙地躲避着冯立的攻击,然后寻找机会进行反击。

在战斗中,尉迟恭瞅准时机,一枪刺中了冯立的胸口。冯立身体一晃,差点摔倒。但他仍然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继续与尉迟恭战斗。尉迟恭又是一枪,刺中了冯立的手臂。冯立手中的兵器掉落地上,他再也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李世民的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冯立再次擒住。此时,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们看到主将被擒,顿时失去了斗志。他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了。

玄武门之变中的这场激烈战斗,终于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李世民成功地控制了局势,消除了来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威胁。

控制局势与逼宫李渊

李世民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击败其援兵后,迅速着手控制玄武门的局势。他深知,此时的局势犹如紧绷的弦,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他命令士兵们迅速清理战场,将尸体和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加强了玄武门的守卫力量。士兵们手持兵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防止任何可能的变故。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世民还派人封锁了玄武门与外界的通道。他们设置了路障,禁止任何人随意进出,切断了消息的传播。这样一来,外界无法得知玄武门内发生的事情,避免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同时,李世民也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时机,那就是逼宫李渊。

李渊此时正在太极宫中的海池上泛舟游玩,丝毫不知玄武门已经发生了一场血腥的政变。李世民派尉迟恭前去逼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持长矛,一路疾驰来到太极宫。他的身后跟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气势汹汹。

当尉迟恭出现在李渊面前时,李渊大吃一惊。他看到尉迟恭这副模样,心中已经猜到了几分。李渊强装镇定,问道:“今日如此兴师动众,是何人在作乱?你来这里所为何事?”

尉迟恭单膝跪地,说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害秦王,秦王已经将他们诛杀。为了陛下的安全,秦王派臣前来护驾。”

李渊听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在一天之内死于非命。李渊心中又惊又怒,但此时他也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掌控局势的能力。

李渊沉默了片刻,然后问道:“那如今该当如何?”

尉迟恭说道:“陛下,如今太子和齐王已死,秦王功高盖世,深得民心。陛下不如顺应民意,立秦王为太子,将国家大事交由秦王处理。”

李渊心中十分矛盾。他一方面对李世民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满,毕竟这是一场手足相残的悲剧;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局势,自己如果不答应,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李渊叹了口气,说道:“朕早有立秦王为太子之意,只是一直未能下定决心。如今事已至此,朕便依了你等所言。”

尉迟恭听到李渊的答复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说道:“陛下英明。臣这就回去向秦王复命。”

尉迟恭离开后,李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已经岌岌可危,而李世民的势力已经不可阻挡。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皇室的尊严,他只能选择妥协。

李世民得知李渊答应立自己为太子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立即前往太极宫,拜见李渊。李世民跪在李渊面前,泪流满面地说道:“儿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还望父皇恕罪。”

李渊看着李世民,心中五味杂陈。他说道:“此事朕已明白,你也是为了自保。如今朕就立你为太子,今后国家大事,皆由你决断。”

李世民谢恩后,便开始着手处理善后事宜。他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安抚他们的情绪,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和杀戮。同时,他也开始整顿朝廷,清除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唐朝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让皇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开启了唐朝的一个辉煌时代。 tCTc1VVrdp2hXJt4bgtB0s8h82d9QeuCsXwvBHyKAPAyMhtTqMx0fMypBiF4q/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