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北宋李定私吞漕粮沉船灭迹案

北宋熙宁年间,东京汴梁城一派繁荣盛景,御街之上车水马龙,两侧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里,五彩绫罗在日光下闪烁,伙计们热情招呼着往来顾客;食肆中,烟火升腾,包子、馄饨等美食香气四溢,食客们大快朵颐,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繁华市井乐章。然而,在这盛世表象之下,一场足以撼动国本、关乎国计民生的惊天大案,正于暗流涌动中悄然酝酿。

彼时,北宋的漕运体系宛如王朝的血脉,肩负着将东南膏腴之地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京城的重任,以供给皇室奢靡生活、官员俸禄开销,以及维持庞大军队的运转。每年春夏之交,满载漕粮的船只便如过江之鲫,沿着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驶向汴梁。这一年,身为负责漕运事务的发运使李定,望着一艘艘满载粮食的漕船,心中私欲如野草般疯长,打起了不可告人的歪主意。

李定出身于江南官宦世家,自幼浸染官场风云,对权力与财富的追逐近乎痴迷。担任漕运要职后,他敏锐察觉到漕运途中监管漏洞百出,粮食损耗界定模糊,难以精确核查。如此“天赐良机”,令他心底私吞漕粮的念头迅速生根发芽。起初,李定行事尚有所顾忌,只是借漕运损耗之名,暗中克扣少量漕粮,再偷偷变卖,换取些许钱财。但欲望的沟壑难以填满,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胆子愈发膨胀,胃口也越来越大。

熙宁X年,又到了漕粮大规模北运之时,李定谋划许久的大胆计划终于出炉。他盘算着与一些漕运船主勾结,在漕运途中制造沉船事故,以此瞒天过海,掩盖私吞漕粮的行径。李定找到平日里与自己过从甚密、贪图钱财的几个船主,密室之中,他压低声音,向众人透露计划。船主们听闻,脸色骤变,沉船灭迹,这可是杀头重罪,当下纷纷面露犹豫之色。李定见状,先是晓以利害,称只要事成,所得钱财几人可平分,后半眯着眼,话语中满是威胁之意。在威逼利诱双重攻势下,船主们权衡再三,最终咬咬牙,点头应允。众人商议妥当,决定待漕船行至运河一段偏僻、水流稍缓的水域时,故意制造船只故障,佯装沉船,再将大部分漕粮偷偷转移至事先隐匿在芦苇荡中的小船上。

一切准备停当,漕船依既定日程扬帆起航。船队首尾相连,浩浩荡荡行驶在运河之上,两岸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起初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当船队行至一处河道弯曲、水流稍显湍急的河段时,变故陡生。几艘事先被做了手脚的漕船,毫无征兆地剧烈摇晃起来,船身木板“嘎吱嘎吱”作响。船员们依照计划,佯装惊慌失措,在甲板上四处奔逃,大声呼喊着救命。周围船只上的船工、押运人员见状,纷纷操起船桨,想要上前救援。可这几艘漕船却如被施了魔咒一般,迅速倾斜下沉,不过片刻,便消失在浑浊的水面之下,只留下河面上漂浮的一些漕船残骸、散落的粮食,以及船员们绝望的呼喊在空气中回荡。

这场突如其来的沉船事故,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负责押运漕粮的官员们,顿时慌作一团,他们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快马加鞭,向朝廷飞递加急文书报告此事。朝廷中枢得知消息后,满朝震惊,皇帝即刻下旨,派遣经验丰富、刚正不阿的监察御史包拯(假设,仅为丰富情节,与真实历史人物无关),率精锐调查团队奔赴事发地点。

包拯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现场,望着河面上一片狼藉,心中疑云重重。他先是仔细查看漂浮的残骸,又命人打捞起一些散落粮食,随后开始走访周围船工与沿岸百姓。众人皆摇头表示,只看到船只毫无预兆地突然下沉,实在不清楚缘由。包拯并未气馁,转而对幸存船员展开审讯。但这些船员,早已被李定重金收买、威逼恐吓,面对包拯问询,都一口咬定是船只在行驶过程中,不幸撞上了隐藏在水下的暗礁,导致船身破裂,最终沉没。

包拯久经官场,断案无数,这些说辞自然无法令他信服,他直觉此事太过蹊跷。于是,他亲率手下,对沉船现场展开地毯式勘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众人在河底淤泥中仔细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些可疑痕迹——沉船附近的船底木板,有明显人为凿洞的迹象,洞口边缘整齐,绝非自然碰撞所致。

包拯顺着这条关键线索,带领调查团队深入排查与漕运相关的所有人员。在梳理过程中,李定的种种异常举动逐渐进入众人视线。沉船事故发生后,李定表现得过于镇定,全无同僚们的惊慌失措。不仅如此,通过暗中调查李定的财务状况,发现其名下资产近期出现大幅增长,金银细软源源不断流入一处隐秘宅院。包拯认定李定嫌疑重大,当机立断,决定对其展开秘密调查。

随着调查逐步深入,如山铁证纷纷指向李定。原来,李定私吞漕粮后,将大部分钱财藏匿于自家位于城外的一处秘密宅院里,宅院高墙深锁,戒备森严,平日鲜有人进出。包拯掌握确凿证据后,与当地驻军协同行动,亲率官兵直扑李定府邸。

当官兵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李定面前时,这位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发运使,顿时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双腿发软。他心中明白,自己罪行已然败露,想要反抗,却被如狼似虎的官兵瞬间制服。大堂之上,面对包拯威严审讯,李定起初还心存侥幸,百般抵赖。但当包拯将一桩桩证据、一条条线索罗列在他面前时,李定终于心理防线崩溃,瘫倒在地,不得不承认自己私吞漕粮、策划沉船灭迹的累累罪行。

李定私吞漕粮沉船灭迹一案真相大白后,朝堂内外一片哗然。此案涉及漕粮数额巨大,严重冲击京城粮食供应,致使粮价短期内大幅波动,百姓怨声载道,更极大损害了国家利益。皇帝听闻详情,龙颜大怒,雷霆震怒之下,下令将李定及其同党依法严惩,绝不姑息。最终,李定被判处斩立决,家产全部充公。那些参与阴谋的船主、受贿渎职的相关官员,也都受到相应惩处,或流放边疆,或革职查办。这起惊天大案落下帷幕,北宋朝廷以此为契机,大力整顿漕运体系,完善监管制度,以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4gSMeYRpZkJA2TZJ6g5PqgrXgpv1q/o5K7AVsaQHCE+prJrPTy6oIe4CYl9dJQ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