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时代风云下的范旭东

苦难童年与求学之路

1883年10月24日,范旭东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原名叫范源让,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二十二世孙。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出身“名门”的孩子。在他6岁那年,祖父和做教书先生的父亲相继离世,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境瞬间崩塌,家道中落。母亲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他和哥哥范源濂依靠救济艰难度日。

尽管生活陷入了困境,但范旭东和哥哥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他们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在姑母的资助下,范旭东得以进入乡塾接受教育。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书籍成为他最珍贵的伙伴,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维新运动时期,年幼的范旭东接触到了《湘报》等进步书籍,这些充满新思想的文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懵懂的心灵。他常常偷偷跑去旁听梁启超等大家的讲课,尽管很多内容似懂非懂,但维新思想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悄然种下。这些先进的理念让他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救国之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范旭东的求知欲愈发强烈。然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1900年,哥哥范源濂因参与反清起义失败,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决定东渡日本留学。范旭东毅然决定跟随哥哥一同前往,希望能在异国他乡寻得救国图存的方法。

踏上日本的土地后,范旭东为了明志,正式改名为范锐,号旭东。此后的12年里,他在日本努力学习、积极生活。他不仅到日本各地游历考察,增长了见识,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传播新思想的《游学译编》做编译工作,并为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刊》投稿。

海外求学的刺激与决心

初到日本,范旭东怀揣着满腔热血,考入日本高等学校,一心想要学习武器制造,期望日后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然而,他的满腔热忱却被校方负责人的一句话彻底浇灭。那位负责人冷漠又轻蔑地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范旭东的民族自尊心。他望着镜子中愤怒又不甘的自己,拍摄下照片,立下了坚定的誓言,决心从基础学科入手,以发展实业来强盛祖国。随后,他考入日本京都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应用化学和冶金学。

在日本的12年里,范旭东不仅在学业上刻苦钻研,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到日本各地游历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工业发展情况,增长了见识。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游学译编》做编译工作,并为《新民丛刊》投稿,传播新思想。这些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中国实业的决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范旭东获得了到欧洲诸国考察的机会。他以考察盐务为主,兼及制碱工业。当时,英、法、德等国的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外的食盐已大量改用雪白纯净的精盐,而制碱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中苏尔维法以氯化钠与石灰石为原料制碱,成品纯度高,畅销全世界,但在技术上形成了专利垄断,对外不公开。

范旭东在英、法、比等国考察用苏尔维法制碱的工厂时,遭遇了重重阻碍。他多次请求进入工厂现场参观学习,却都被无情拒绝。最终,他仅在英国卜内门碱厂参观了锅炉房。这一遭遇,对范旭东来说是莫大的刺激。他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在化学工业领域与西方列强的差距是如此巨大,而西方列强对技术的封锁更是让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这些经历让范旭东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业思想。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为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化学工业,让祖国不再受列强的欺凌。

官场失望与实业抉择

辛亥革命成功后,学有所成的范旭东携妻回国,凭借着出色的学识和能力,他获得了旧中国财政部的职位,负责银元质量检验。这份工作在当时被众人视为“金饭碗”,许多人都对他投以羡慕的目光。

然而,范旭东很快就发现了这份工作背后隐藏的黑暗。当时,北洋政府把流通市面铸有“龙洋”图案的银元改铸为袁世凯半身像的银元。按规定,每枚银元的重量应为7钱2分,纯银含量需达到96%。但制币厂为了谋取私利,偷工减料,擅自降低纯银含量,贪污舞弊现象十分严重。

范旭东是一个做事认真、坚守原则的人,他无法容忍这种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行为。于是,他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据理力争,要求将不合格的银元回炉重铸。他言辞恳切,希望能够纠正这种不正之风,维护国家货币的质量和信誉。

但他的声音在腐朽的官场中显得那么微弱,根本无人重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甚至对他进行打压和排挤。范旭东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他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后,范旭东对腐朽的官场深感绝望。他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根本无法实现救国图强的理想。就在他感到迷茫和无助时,旧中国正进行盐政改革,他以技术员的身份被公派赴欧洲考察盐务。

在欧洲,英、法、德、比等资本主义强国盐碱化工业的蓬勃发展让他颇为震惊。食盐已大量改用雪白纯净的精盐,而中国人的食盐氯化钠含量却远低于欧洲饲料盐85%的标准。制碱方面,苏尔维法生产的碱成品纯度高,市场占有率大,但被列强垄断市场。他在考察苏尔维法制碱工厂时,遭遇技术“屏蔽”,英国制碱巨头卜内门公司碱厂仅允许他参观锅炉房。

这些经历让范旭东更加坚定了发展实业的决心。回国后,尽管政局生变,他发展实业的计划一度搁浅,但他没有放弃。他深知,只有通过发展实业,才能打破西方的垄断,让中国的化学工业强大起来。于是,他开始上下游说,积极筹备新式制盐厂,踏上了实业救国的艰难征程。 gAad03mOGi4u8MS+4OmNUPP4TIon212ANxFyj+YrY5aYvqVSlys0b1gUgTwCbN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