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小松》有言:“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伟大的新时代急切呼唤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与培养,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鼓与呼,是我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和执着坚守。
201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奥校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受吴颖民老校长之邀,我做了一场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的演讲。自此之后的十余年来,我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全国各地演讲50余场,呼吁重视并加强英才教育,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2017年1月,我就任深圳中学校长,同年11月在深中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自此以后,我带领深中全面推进世界一流高中建设、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与著名大学、企业共建或升级23个创新实验室和创新体验中心;在各级各类平台发文发声,全力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献言建策。
2018年,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在《中国教育报》“名校长专栏”先后发表五篇文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始于基础教育》《以多元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优质创新资源为学生成长赋能》《有一流师资才有学生卓越发展》《追求一流目标 提升国际教育水平》,较全面地阐述了深中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在上海中学举办的全国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发表演讲《融合创新课程资源为学生成长赋能》,提出“为拔尖创新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2019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构建一流的创新教育氛围》,呼吁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厚植沃土;在时任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的广东省教育座谈会上提出“重视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物理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数学、物理拔尖人才的早期识别和培养,给予这些好苗子一个适合的特殊的成长机会至关重要”;申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圳中学课程改革实践》项目,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全国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发表演讲《面向未来 科技如何推进真实的教育》,提出“以科技创新力量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0年,向广东省政协提交《关于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提案》,提出“创建一批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在《中小学管理》杂志发表《大德为先 大美至美:拔尖创新人才的德育探索》,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重视弘扬爱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2021年,向深圳市政协提交《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提案》,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会汇报并提交报告《深圳中学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建议》;在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参加讨论《深圳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呼吁“先行试点推动拔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在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针对“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进行大胆试验,传承因材施教这一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教育思想,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尊重差异性、摒弃一刀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2年,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调研会上提出“探索拔尖人才的小学、中学、大学贯通式培养新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建构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与高等教育接轨的完整教育链”;在《创新人才教育》杂志发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探索》,呼吁“全面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颠覆式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被中小学校长论坛官微转发;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发表《培养创新人才的深圳中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被《人民教育》杂志和中国教育学会官微转发;在《人民教育》杂志发表《高中要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生态》,倡议“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梳理、总结、提炼深中近三十年课改实践经验,《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改革实践》项目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每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深层诉求,一定是尊重其多元和差异,培植使杰出人才“冒”出来的适宜土壤至关重要。这本书呈现的文章就是我多年来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各个场合发表的演讲和论文。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我的师长、同仁、朋友和家人多年以来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感谢覃伟中市长鼓励我将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经验和思考结集成书,感谢深中各位师生、校友、家长以及关心关爱深中发展的各界人士,感谢为这本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深中同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的无条件的支持和付出,因为有你们,才有了今天的这本书。同时,本书若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