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拿到博士学位

1939年3月,欧洲大陆腾起漫天硝烟,在德国的立体进攻之下,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先后陷落,其他邻国也惊恐万状。此时,钱三强正处于完成博士论文的关键阶段,需要进行总结、计算,继而撰写论文。为此,他放弃了节假日,谢绝了应酬,天天埋头做实验。

4月24日,钱三强初步完成了博士论文实验,写出一篇概要,经伊莱娜审阅,以简报形式发表在《法国科学院公报》第208期。

这年夏天有一个插曲。在英国留学的王大珩、彭桓武、夏震寰、卢焕章,相约来到巴黎,与钱三强相聚。四人都是1938年考取的中英庚子赔款第六批留英公费生 。王大珩,24岁,钱三强的同班同学,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彭桓武,24岁,钱三强的上一级同学,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师从马克斯·玻恩 研究理论物理;夏震寰,26岁,毕业于清华土木工程系,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水力学;卢焕章,24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化工系攻读博士学位。

有一种相逢,是“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有一种相逢,是“风雪夜归人”的温馨。尤其是彭桓武,在“终年不见太阳的爱丁堡”得了一种怪病,一坐到饭桌前就胃口全无,不吃饭又饥饿难耐,他这次赶赴巴黎的目的,就是晒太阳治病。没想到,巴黎的艳阳,真的治好了他的怪病。

山水之于中国人,好比明月前身。在尽情游览了巴黎的名胜之后,王大珩等人还打算前往德国观光,并且已经通知了在柏林留学的何泽慧。钱三强并非不喜欢旅行,而且也想前去看望分别三年的何泽慧,但手头的实验尚未完成,加上欧洲即将爆发战争,所以他决定留在巴黎,给他们担任联络员。彼此约定,一旦发生变故,就立即通知对方。王大珩等人到了柏林,何泽慧见面就问:“钱三强怎么不来?”

很快,欧洲风云突变。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补充协定》。希特勒没了后顾之忧,接下来进攻欧洲各国,只剩下先后顺序问题了。一时间,欧洲战云密布,人人自危。预感大战将至,钱三强赶紧给何泽慧发了一封电报,建议王大珩等人从速折返法国。

而德国,作为战争的发起方,普通民众和游客,是嗅不到硝烟,感受不到危险的。人们仍像丹麦童话里的人儿一样,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则玩。本来,王大珩等人还想游玩一些景点。接到电报,只能中断旅行计划,如约登上返法列车。下车后,他们还想住进巴黎大学,却发现校舍已被征为军营。于是,钱三强督促他们立刻换车赶回伦敦。当他们登上列车,发现沿途各站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而他们乘坐的这趟车,竟是战前巴黎直达伦敦的最后一趟列车。他们返回英国的第二天,二战便全面爆发。到了晚年,彭桓武仍旧忘不了钱三强发出的那份“救命”电报:“如若没有钱三强的帮助,我当时就会被困在柏林,后果不堪设想。”

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式”进攻。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巴黎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学城也不太平,一些国民党分子大肆制造反共舆论,说苏联出卖了西方,未来还要出卖中国。在宿舍里,性格耿直的钱三强与他们争论起来,一位姓丁的学生差点把刀子扔到他身上,骂他是共产党,是苏联的帮凶。钱三强借机与这伙国民党分子断绝了来往,并开始与战争赛跑,他要赶在战火烧到巴黎前拿到博士学位。

1940年1月,他的实验全部结束,博士论文也拿出了初稿,题目是《含氢物质在Po-α粒子轰击下所产生的质子群》。论文根据伊莱娜的建议修改后,分成AB两部分在《物理学与镭学学报》发表。论文原本则提交到法国科学院,申请评审答辩。

论文评审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委员会主席是德比艾纳,他是居里夫妇的亲密同事,居里实验室第二任主任,89号元素锕的发现者;第二位评审委员是钱三强的导师伊莱娜;第三位评审委员是巴黎大学教授奥热,他是法国核科学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后来被戴高乐总统任命为法国原子能总署专员。这个评审团的权威性和豪华程度,前所未有。

1940年4月11日,评审委员会举行答辩会。面对三位专家的提问,钱三强全程用法语流利地回答问题,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论文顺利通过评审。伊莱娜对钱三强给出的评价是:勤奋、热忱,具备领悟科学的天分。

1940年5月,《法国科学院周报》发表了钱三强的博士论文,还配发了作者的照片。

只有不自我设限的人生,才能不断突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后,钱三强并未立刻回国,因为此时距离公费留学三年时限还有几个月,他想抓住最后的时机,尽量多学点东西。

但这样一来,他还能顺利回国吗? hBDBRhkQbyMFV6LEGMVu3d+4xK4KzqmhhoO1Aw8gNxaoR+MaXUfHQretovJLYC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