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土流参治体制下的卫所土官

明代青海境内的正规卫所只有西宁卫(卫城在今西宁市)和归德守御千户所(在今贵德)。西宁卫设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归陕西行都司管,下辖6个千户所。这6个千户所分别是中、左、右、前、后、中左千户所,其中右千户所设在今乐都碾伯镇,其余5个千户所在西宁卫城。归德守御千户所始设于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隶陕西都司管。永乐四年(1406年)改为河州卫管辖的中左千户所。明朝在全国各地普遍设卫,一般每卫辖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约管军士5600人,由卫指挥使统领;每千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约1120人,设正副千户统领;每百户所管112人,设正副百户统领。百户之下,每50人设总旗1人,每10人设小旗1人。西宁卫因位于边疆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所以管6个千户所,有近7000军士,属于特例。明制,卫一级最高官员是指挥使(简称指挥,正三品官),此外,一般设指挥同知(从三品官)2员,指挥佥事(正四品官)4员,卫镇抚(从五品官)2员。

西宁卫因多一个千户所,所以设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各7员。宣德七年(1432年),改西宁卫指挥使司为西宁卫军民指挥使司,兼管民事。卫之下,正千户为正五品官,副千户为从五品官;正百户为正六品官,副百户为从六品官。

青海东部,在卫所任过职的著名土官有十余家。各家均代代承袭,基本没有中断。从明初到明末,一般传8代至12代不等。各家土官所任职位高低不同,同一家土官各代所任职位也有较大变化。这里按第一代土官(各家土官之始祖)的职位不同,分三种情况作如下简述。

获卫一级官衔的土官

卫一级官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等。

陈义是江南人,汉族,其父叫陈子明,元时曾任淮安右丞,元末率部归附明将常遇春,洪武七年(1374年)被授随征指挥佥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阵亡,陈义袭职。陈义跟随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转战有功,升山西潞州卫指挥同知。朱棣即皇帝位后,陈义又因多次从征有功,升指挥使。陈义死后,子陈斌袭职,曾任凉州(今甘肃武威)守备(流官),多次率部与扰掠边地的蒙古军作战,有武功。陈斌死后,子陈镛袭。陈镛死后,子陈策、孙陈治依次袭职,均从征有功。后陈治阵亡,赠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官)。治无子,弟陈凤袭职。陈凤子陈忠袭职后,曾任洪水(在今甘肃民乐县)守备,后又依次升都司、佥事、参将、都指挥使(正二品官)等职。陈忠子陈辅、孙陈畏先后袭职。陈畏子陈光先袭职后,曾任西大通(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守备,后来又升游击、掌印都司、参将等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光先任大靖(在今甘肃古浪县)参将时,奉命率兵到兰州作战,因守城有功,受到明肃王的赏赐,调任庄浪左参将,死后赠“骠骑将军”称号。陈光先死后,子陈师尧袭职,在辽宁一带与清兵作战时阵亡,赠“昭勇将军”称号。陈氏是青海世代相承的土官中唯一一家汉族土官,世居西宁陈家台(今互助县陈家堡),清以后称为陈土司。

朵尔只失结,蒙古族,元代曾任甘肃行省右丞,洪武四年(1371年)归明,被授予西宁卫指挥佥事之职,后因功升指挥使。朵尔只失结子孙世袭指挥佥事一职。至第三代,以“祁”为姓。祁氏土官在明代出了不少名人,他们的事迹在后文中将专门述记。祁氏土官及所辖土民世代居住在今乐都区北,清代称“东祁土司”。

南木哥是西宁卫土族部落首领,洪武四年(1371年)率所部归顺明朝。次年,与朵尔只失结一起攻破故元岐王府,故元岐王朵尔只班越过祁连山北逃,南木哥率部随明将冯胜追击,追至马蹄山,迫使朵尔只班的官员和兵士3000余人投降,获马4000匹。后又随明将傅友德出征北元,以功升副千户,加指挥佥事俸禄。洪武八年(1375年),南木哥奉命到西宁卫,代朵尔只失结掌管军民事宜。洪武九年(1376年),又随冯胜北赴凉州,招降逃亡部落数千人。洪武十年(1377年),蒙古某部首领也速脱火灵率兵攻凉州,南木哥随明将濮英迎战,获胜,斩首千余级,乘胜征讨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收抚1890余户,立了头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今甘肃临潭)藏族反叛明朝,南木哥随明将军沐英前往镇压,生擒其首领三副使。同年又随濮英北进今甘肃安西一带,俘获故元豳(bīn)王亦怜真,并缴获其金印而还。南木哥之子汪失加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袭副千户职,任留守中卫朝阳门副千户,后调任西宁卫中左千户所副千户。南木哥后代从汪失加开始以“汪”为姓。失加死后,弟汪凯袭职,以战功升正千户。汪凯子汪福于永乐二十年(1422年)袭职,曾同青海土官李英一道多次从明成祖北征,每次都有斩获,以功升世袭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汪福随李英征讨柴达木西部的安定卫,俘获阿尔加,掳获牲畜若干。宣德元年(1426年),汪福因功升世袭指挥同知。此后又多次听调出征,于正统元年(1436年)升指挥使。汪福去世后,其子汪玺于景泰三年(1452年)袭职。玺死,弟汪勋袭职。勋死,子汪泽袭职,于正德五年(1510年)出征有功,升都指挥佥事。泽死,子汪朝袭指挥佥事职。朝死,子汪镛袭,奉调赴石门脑与蒙古军作战,立有战功。后防守沙塘川,因事被免官。后来叙石门战功,又加授指挥同知官。汪镛死后,侄子汪登渊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袭职,后升土门堡(在今甘肃古浪)守备。汪氏土官世居今湟中区海子沟庄、总堡等地。其后裔清代被称为汪土司。

李南哥,西宁土族部落首领,明初归附,被授予“西宁卫管军所镇抚”之职,后因屡立战功,依次升卫镇抚、指挥佥事,授怀远将军称号。李氏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其事迹很多,后文将专门详加叙述。李氏土官世居今民和县境。后渐扩至西宁、乐都、互助、湟中、大通等地。李氏后裔至清代被称为“李土司”,并演变成东李、西李、小李三家土司。

获千户、百户职衔的土官

祁贡哥星吉,蒙古族,元代曾封金紫万户侯,任甘肃省理问所官。明洪武元年(1368年)归附。洪武五年(1372年),奉命说服若干藏族部落归附明朝,被授予世袭副千户之职。祁贡哥星吉是“西祁土司”始祖,后面有专文详述。祁氏土官世居今平安区、互助县、湟中区一带,其后裔至清代被称作为“西祁土司”。

吉保,西宁卫土族(一说藏族)部落首领,洪武四年(1371年)归附,被授予世袭百户职。至其孙吉祥时,以武功历升副千户、正千户、指挥佥事职。六传至吉清时,因功升指挥同知。七传至吉庆,袭指挥佥事职。其后至清代,沿袭指挥佥事之职。吉氏土官世居今互助县境,其后裔至清代被称为吉土司。

赵朵只木,原籍岷州(今甘肃岷县)人,藏族。元代曾是招藏万户,明洪武三年(1370年)归附。洪武十二年(1379年),岷州十八族(藏族部落)首领三副使叛明,朵只木随从明将沐英前往征讨,获胜,因功授西宁卫中千户所百户,不久调左千户所任百户,便迁居西宁卫右所。其子赵政袭百户职。孙赵胜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袭职后,多次奉调从征,因武功先后升副千户、正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等职,景泰二年(1451年)加都指挥佥事衔。因都指挥佥事是流官职位,不能世袭,赵胜之子赵斌袭指挥使职。又五传至赵坤,降袭指挥同知之职。赵氏土官自朵只木以后世居今乐都区北。清以后称“赵土司”。

帖木录,西宁卫土族部落首领,元代即是土官,官位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附,授原职。子大都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袭职,从征有战功,升副千户。大都子甘肃永乐十年(1412年)袭职,始以甘为姓。永乐十九年(1421年),甘肃跟随明成祖北征,有战功,加所镇抚之职。正统元年(1436年),蒙古军攻扰肃州(今甘肃酒泉),甘肃随官军进讨,几次作战获胜,升正千户。甘肃以下又六传至甘宗禹,于正德七年(1512年)随千户阿吉等前往旱平山进讨叛乱的藏族部落,屡有斩获,升指挥佥事。甘宗禹子甘正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袭职。甘正子甘文明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袭职。崇祯末年,李自成部将贺锦等率农民军攻西宁卫,甘文明家被抄,承袭号纸遗失。甘氏土官世居今民和县美都川甘家庄等地。至清代被称为“甘土司”。

韩宝,撒拉族部落首领,元代曾任世袭达鲁花赤,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归附。洪武六年(1373年),带领部落武装随河州卫官军征讨黑、白二章咂等处,被授予昭信校尉称号,出任管军百户一职。洪武十八年(1385年),拨河州卫右千户所管军。后病故,子韩撒都剌袭职,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从官军征讨罕东卫,后又从征云南建昌、陕西洮州等地。韩撒都剌死后,其子韩贵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袭职,多次奉调率部从征,有功,于正统元年(1436年)升河州卫副千户职。又七传至韩进忠,多次奉调从征有功,于崇祯十年(1637年)加都指挥佥事衔,管汉羌游击事,阵亡。韩氏土官世居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后裔在清代分化为上四工韩土司和下四工韩土司。

获总旗、小旗职位的土官

沙密,西宁卫番族部落首领,明洪武四年(1371年)率部落投顺,授总旗。永乐元年(1403年)其子纳速剌袭职,从此以纳为姓。又三传至纳启,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因追捕扰掠地方的番族部落头目,升正千户。纳启子纳荣袭职后,随官军征战有功,升指挥佥事。纳荣孙纳维量袭职后,因办事精细勤勉,历官至河州参将。纳维量子纳如言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袭指挥佥事职后,应调防剿,因军功授固原提督标营右营游击之职。纳氏土官世居今互助沙塘川和湟中南川等地。

薛都尔(一作薛都尔丁)是回族人,元代曾任甘肃行省佥事,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附,授小旗之职。薛都尔因老告休后,其子也里只补役,于洪熙元年(1425年)随土官李英等征安定卫有功,升所镇抚。也里只死后,子也陕舍、孙也荣、曾孙也祥依次袭职。也祥时改姓冶。冶祥于弘治八年(1495年)随甘肃巡抚许进征讨蒙古部首领土鲁番至今新疆哈密,次年授百户,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副千户。后冶祥又多次从征作战,以功先后升正千户、指挥佥事。冶祥死后,子冶珍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袭职,因从征有功,被授予甘肃镇左协副将。冶珍死后,子冶鸾袭指挥佥事职,因战功曾出任镇羌营(在今甘肃天祝)守备。冶鸾死后,子冶为鉴于隆庆五年(1571年)仍袭指挥佥事职。冶为鉴之子冶国器袭职后,因屡立战功,升任北京镇昌平副将,崇祯十一年(1638年)阵亡。冶氏土官世居今民和县米拉沟等地。其后裔清代称冶土司。

失喇是西宁卫蒙古族人。元代曾任甘肃省郎中,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顺,被选任为小旗,驻牧西宁,听从调遣。子把尔加仍充小旗。把尔加之子阿吉袭小旗,从此以“阿”为姓。阿吉曾随明成祖北征蒙古阿鲁台,有战功,升总旗。洪熙元年(1425年)阿吉又随土官李英等征讨曲先、安定卫,以功升百户。阿吉之孙阿雄袭职后,因功升副千户。阿雄子阿正袭职后,随官军讨伐蒙古军,升正千户。又随官军多次出征,以功先后升指挥佥事、指挥同知。阿正子阿清在嘉靖年间袭指挥佥事职。阿清子阿朝、孙阿承印先后袭职。阿承印于万历十年(1582年)在一次作战中力竭阵亡,被授指挥同知。阿承印之子阿继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袭指挥同知职。阿继勋去世后,子阿镇于崇祯七年(1634年)袭职。阿氏土官世居今乐都区老鸦堡白崖子庄,清代称阿土司。

癿(bié)铁木是西宁卫土族人,洪武四年(1371年)投明军,被授予小旗职务。癿铁木之子金刚保袭职后,两次随成祖北征,有军功,升千户。金刚保之子朱荣袭职,从此以“朱”为姓。朱荣随李英征讨安定卫时阵亡,其子朱洪启袭职,加指挥佥事。其后代代袭职。朱氏土官世居今民和三川朱家堡等地。清代称朱土司。

朵力癿是西宁卫土族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投明军,被授予小旗之职。子七十狗替役,曾与土官李英等随明成祖北征,又随李英赴讨赖川(今托来川,在甘肃酒泉南)征讨蒙古部首领老的罕,获胜。洪熙元年(1425年)随李英征安定卫,连战破敌,回师后升总旗。朵力癿死后,子辛庄奴袭职,从此以“辛”为姓。辛庄奴多次应调出征,因功升西宁卫百户。辛庄奴以下又四传至辛宝,降袭试百户职。此后代代袭职。辛氏土官世居今民和三川泉儿庄、窝铁沟辛家庄等地。其后裔清代称辛土司。

哈剌反是西宁卫土族,洪武四年(1371年)投充小旗。子薛里加替役,以战功授百户。薛里加之子剌苦于宣德十年(1435年)袭职,从征立有军功,升副千户。以后以“剌”为姓。剌苦之子剌贵、孙剌泉先后袭职,剌泉因有军功升正千户。此后代代袭职。剌氏世居今民和三川剌家庄、上剌庄等处,其后裔清代称剌土司。 kudwtA2zGalYo4z9U4Jns0ZtXytNQv73WYRiHB6NUahbTbgRAV9/MLBe6/DvvS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