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节
左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内固定装置去除、感染灶清除、胫骨病损切除、抗生素骨水泥置入、胫骨截骨、胫骨延长、伊氏架安置术

【病历摘要】

患者梁某,女,62 岁,主因左胫骨骨折术后间断性疼痛 18 月余,近日疼痛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入院诊断为“左胫骨骨折术后感染”。

体格检查:T 36.5℃,P 78 次/min,R 18 次/min,BP 142/80 mmHg,H 152 cm,W 70 kg,BMI 30.3 kg/m 2 (肥胖)。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常面容,自主体位,言语流利。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专科检查:左下肢肿胀明显,周围可见散在淤斑,压痛及叩击痛阳性,左胫骨前方及左踝内侧可见窦道形成,有血性分泌物渗出。左胫前皮肤可见10 cm×2 cm瘢痕组织,左髋关节活动度可,左膝关节活动度 0~40°,左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

辅助检查:CT检查示:左胫骨骨折术后改变。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9.15×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3.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0.10%、血红蛋白 109g/L。

实施手术:左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内固定装置去除、感染灶清除、胫骨病损切除、抗生素骨水泥置入、胫骨截骨、胫骨延长、伊氏架安置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配合】

1.巡回护士配合

(1)用物准备

手术间:洁净系统提前半小时处于开启状态,调至适宜温湿度。

手术床:调整手术床使手术部位在送风口下方,手术床上铺置凝胶垫,床单位铺置平整,预防压力性损伤。

体位垫/设备:备数控气压止血仪下肢止血带及舒适的衬垫。

仪器设备:高频电刀、负压吸引器、数控气压止血仪、术中C型臂均处于备用状态;备液体加温仪和加温毯。

(2)患者准备

待术间:按照《手术患者交接表》内容逐项进行查对并签字,确认液路通畅,转运患者入室。

进入手术间:妥善安置患者于手术床上,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盖好棉被,保护隐私,做好保暖;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皮肤保护:根据手术室《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为 12 分,属于中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护理操作:遵医嘱留置导尿;预防性输注抗生素(术前 0.5~1 h内);选择适宜的下肢止血带,检查功能完整性后绑扎于术侧大腿中上 1/3 处并妥善固定,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预设术中使用压力和时间。

(3)与洗手护士配合

根据《手术物品清点制度》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用物(特殊物品:标记专用橡胶塞),并与洗手护士一起核对外来器械患者信息、内植入物申请单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打开外来器械,根据内植入物清点单逐项清点。

(4)麻醉前三方核查

麻醉实施前,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信息确认,并确认相关植入物及器械信息无误并可以使用,有无备血。

(5)实施麻醉时

站于患者一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障患者安全,如有情况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6)安置手术体位(仰卧位)

输液侧上肢外展于托手板上,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上肢外展不超过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另一侧上肢置于同侧身体一侧功能位并使用清洁中单适当约束,防止与手术床沿等金属接触而发生电灼伤。

(7)协助开台

协助消毒,观察消毒效果;协助穿无菌手术衣,手术人员就位;连接电外科设备,吸引器,调节无影灯,止血带充气开始工作。

(8)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

切皮前,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对患者再次进行信息确认。

(9)术中观察和护理

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静脉通路、尿量,关注手术进程;保持吸引器通畅,大量冲洗时,严格把握更换吸引器瓶时机,做好出血量统计;术中输血应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并及时做好输血记录;手术时间大于 2 h后,每半小时对患者受压部位减压一次;注意保暖,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及时与洗手护士核对记录植入物型号、批号;提前备好C型臂透视;监督手术团队的隔离技术操作;及时准确填写手术各项文书记录。

(10)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和物品供应

根据术者要求调节灯光、电外科设备等仪器设备;及时供应手术台上所需一次性无菌物品、冲洗液及相关植入物并做好记录。

(11)手术间的管理

加强巡视,保持手术间的环境清洁,控制手术间参观人数;C型臂透视后及时关闭手术门。

(12)标本的管理

离体的标本,与手术医生共同确认放置于标本柜,并做好登记。

(13)清点用物

关闭切口前后及缝合皮肤后,与洗手护士逐项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用物,包括外来器械,并及时记录。

(14)出室前三方核查

切口包扎完毕,先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推车上,拉起床挡,防止坠床;离室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对患者进行信息确认。

(15)护送患者出室

出室前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做好记录。完善病历资料,带齐患者所有物品转运至下一单元,做好交接。

(16)整理手术间

通知保洁员清洁手术间,并对所有高频接触的物表做清洁消毒,将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时归位,准备接台手术。

2.洗手护士配合

(1)环境表面清洁

按照手术间擦拭流程进行环境表面清洁。

(2)用物准备

手术敷料:小骨包、中单包、衣服包、无菌持物钳。

手术器械:四肢器械、锤子小包、大力剪小包、凿子小包、刮勺小包、克氏小包(备)、髓核钳(备)。

无菌物品:消融电极A2、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2-0 号慕丝线、9×24 角针、手套、22 号刀片、15 号刀片、20 mL注射器数个、橡胶塞、电动冲洗枪、冰块状 0.9%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5 号韧带线数根。

内植入物:伊氏架各组件、骨修复材料。

(3)术前准备

提前 15~30 min洗手上台,按照规范整理无菌器械台;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台上所有物品。铺置三个无菌器械台,设置隔离区和非隔离区,做好隔离技术。

(4)协助消毒铺单(仰卧位)

消毒范围:手术区周围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铺单:既要显露手术切口,又要减少切口周围皮肤的暴露。切口周围4~6 层。协助医生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置大单。

(5)隔离前操作,连接设备及管路

连接电刀、吸引器管路,并妥善固定。

(6)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

切皮前,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对患者各项信息再次进行确认。

(7)切开皮肤

左小腿前侧原皮肤破溃处切开,分离软组织,暴露骨折断端,见中下段胫骨骨缺损,断端形态不规整。

(8)暴露感染病灶,清除感染病灶,隔离操作开始

使用专用改锥去除内固定装置,待如数取出后,清洗取出物表面,交于巡回护士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 30 min,干燥后密封保存。刮勺、咬骨钳刮除骨缺损及髓腔内炎性肉芽组织。20 mL注射器留取标本,并抽取生理氯化钠溶液至 15 mL放置于隔离区,术后送细菌培养。断端使用截骨器打孔,骨刀截平断端,骨组织及髓内组织送病理检查。此操作中使用的器械敷料都放置于隔离区,严格执行隔离操作。

(9)清创后二次铺单

连接冲洗枪,大量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感染灶。明胶海绵充分止血。冲洗完毕,更换手套、器械,术区撤去已污染敷料,重新加盖无菌敷料。缝线全层缝合切口。

(10)制作抗生素骨水泥链(另一器械台上操作)

骨水泥中的水剂抽到 20 mL注射器中备用,先将粉剂与抗生素混合,加入适量备好的骨水泥水剂,充分搅拌至面团状。去除韧带线缝针,双股线打结备用,将搅拌好的水泥团成珠状于韧带线上,制成水泥链,装入无菌袋中并放入水碗降温备用(如图 1-11-1)。

图 1-11-1 抗生素骨水泥链

(11)安装伊氏架

将小腿环形外固定架套上左下肢,调整近端环远端环位置妥,选择 4.0/5.0骨针对胫骨远近端进行固定,连接片或连接柱将骨针连接到外固定环上,2.0克氏针/橄榄针进行固定,通过C型臂透视,确定位置良好后再将其余骨针打入,并连接好螺丝螺母进行固定,牵张器固定用骨针,拧紧螺母,克氏剪裁剪克氏针,折弯器折弯(打入橄榄针时,用橡皮片插入橄榄枝一侧,便于确认橄榄枝后期拔出时的方向),大力剪剪去骨针多余部分(如图 1-11-2)。

图 1-11-2 安装伊氏架

(12)胫骨截骨

取左小腿胫骨结节下内侧 2.0 cm切口,充分暴露胫骨,确定要截骨的位置。使用联排微创截骨器,2.5 mm钻头及骨刀截骨,钻头使用冰水降温,调整外固定架于合适位置,C型臂透视胫骨完全离断,彻底止血,置入骨修复材料。清点用物后,逐层关闭切口。

(13)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链

将制作的骨水泥链珠置入骨缺损部位,清点用物无误后关闭切口。

(14)伤口包扎

酒精敷料包裹针道,纱布棉垫包扎手术切口,松紧适宜。

(15)术后整理

整理、清洁手术间。

【护理风险要点】

1.巡回护士

(1)低体温的预防

①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以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减少患者术前准备时的身体暴露,动态调节手术间温度,非手术部位加盖棉被。

②术中:使用液体加温装置和充气式体表加温装置,使用充气式体表加温装置时,软管末端不得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应配合专用加温毯使用,且应在仪器运行为热风后再作用于患者,以防预热时产生的凉风使患者体温下降;术中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可减少颅腔温度的降低和脑血管收缩的现象,进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可酌情选择鼻温、耳温或肛温等核心体温的监测,适时给予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③术后:棉被覆盖患者身体,注意肩部和足部保暖。

2.洗手护士

(1)隔离技术的应用

①明确进行污染切除时即为隔离开始。开台前,在无菌区域设置隔离区。切口加铺无菌巾或无纺布,以保护切口周围及器械台面,隔离结束后撤除。

②保护皮肤:切口平整粘贴手术贴膜。

③术中吸引应保持通畅,并及时更换吸引器头。

④洗手护士的手不得直接接触隔离源(隔离器械、隔离区域、隔离组织),擦拭隔离器械的湿纱布勿作他用。切除病损后:接触过肿瘤的器械、敷料等应放置在隔离区域,不得用于正常组织。如先使用外来器械进行固定,再切除病损,在病损切除后仍需再次使用相同的外来器械时,应启用备份;如先切除病损,再进行固定时,需妥善安置外来器械,防止器械被污染而影响使用。

⑤标本:使用专用器械夹取离体标本放于弯盘或方盘(巨大标本如为半骨盆时)中,并置于隔离区,器械不得用于其他操作。

⑥即撤:立即将接触过肿瘤的所有物品(器械、敷料、擦拭器械的湿纱布等)撤至隔离区域内,撤去隔离前铺置的无菌巾或无纺布。

⑦冲洗:用未被污染的容器盛装冲洗液彻底清洗手术野。

⑧更换:更换无菌手套、器械、敷料。

⑨重置无菌区:切口周围至托盘重新加盖无菌巾或无纺布。

【注意事项】

1.恒温箱的使用

(1)使用前确认恒温箱工作状态正常。

(2)按需摆放,箱内摆放不应过分密集,确保恒温箱箱体内空气正常流通。

(3)放入之前应确保液体包装完好不破损。

(4)恒温箱温度常规设置为 37℃,不得随意调节,以免水温不适,烫伤患者,或降低患者体温。

(5)液体宜提前放入,标注年月日时间,签全名,随用随取,随取随加。

(6)血液制品、静脉输注液体加温需遵医嘱使用专业仪器设备。

【解剖知识链接】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上面各有一关节面,与股骨髁形成关节。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坦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的骨间缘。后面上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胫骨体上、中 1/3 交界处,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为内踝。胫骨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胫骨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扪到(如图 1-11-3)。

图 1-11-3 胫骨与腓骨

【安全问题解析】

外来器械的使用,如何遵循隔离技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在不同部位进行手术切口,涉及无菌组织和感染组织。外来器械部件繁多,且唯一性强,如何保护外来器械不被污染是器械护士特别要关注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备多个无菌器械台,一个用于设置隔离区,放置污染的器械、敷料等;一个放置截骨工具及骨水泥制备工具;最后一个放置伊氏架各部件。外来器械中用于处理污染切口的器械提前置于隔离区,使用之后不得再与无菌器械混放。另一方面,高频使用器械,如电钻,可提前备 2 把或接触过污染组织后,40 cm×40 cm无菌保护套进行覆盖。

(编者:郭姣 高未印 曹英锋) ODIITI3BULht3AkOhu9l3Gs6i7Ui9w0YAqAqHXOCxV633JybJc2AGrDsvsDXwR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