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种植至少有七千年历史,现代稻米的品种多不可数,除了小麦和玉米,稻子的产量位居第三。
好的大米香甜可口,甚至不用加菜,只吃白米饭就行。有一种粳米,就是曾经的绿皮车上的客饭,那米粗糙干硬,食之无味,但有人就喜欢这口,专要吃火车上的大米饭,比如我的儿子就是这样,我怀疑我的儿子秉承着中华古老文明的神秘遗传,因为我们的祖先,《诗经》时代种植的就是“粳稻”,当然吃的也是粳米。口感肯定不如几经培育杂交的现代稻米,但是再怎么培育优良稻米,就有人喜欢原始粗糙的那种口感。
《小雅·甫田》中提到的稻子是让人喜悦的,因为丰收了。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节录)
先王后代的庄稼堆到了屋顶高,先王后代的谷仓像山丘。于是要再筑上千座,于是要再造万座车辆。
黄米、小米和大米丰收了,农夫们高兴,互相庆贺。这是神灵赐给先王的厚福,我们祝愿他万寿无疆。
《小雅·甫田》有四段,这是最后一段,前面三段是说广袤的农田,喜获丰收,养活农人,人们心下欢喜。农人看见茁壮的庄稼,笑逐颜开,弹起琴瑟敲起鼓,祭祀神灵保丰收。周王亲自耕种,还带着他的妻儿,称赞农人的辛勤劳作。
全篇一派喜气洋洋,不被感染都不行,谷稻丰收了,所有人都喜悦,更难得的是官民同乐,这一直是世世代代中国老百姓希望出现的场景。
《唐风·鸨羽》就不一样了: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gǔ),不能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节录)
大雁沙沙一行行,成群落在桑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我没有办法种稻米。
我的父母如何供养?天老爷呀,何时才能正常。
和《唐风·甫田》所表达的感情完全相反,王室差事多,甚至连农夫种稻米的时间都没有,没有稻米怎么能奉养父母,可农夫又能怎样,只能祈求老天早点让自己正常耕种。
《甫田》稻和《鸨羽》稻都是稻,可是引起的情绪却全然不同,稻之过?人之过?
愿天下是《甫田》的天下,稻是《甫田》的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