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农人眼里是杂草,有害庄稼,在孩童眼里是玩意儿,是童年的乐趣,没有哪个孩子没摘过狗尾草,没有哪个孩子不缠住大人用狗尾草编制“小兔子乖乖”。
狗尾草是典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草。狗尾草从不以艳取胜,它就是多,多到“芳草连天”,尽管它从古至今都被称为“莠”。所谓“良莠不齐”之“莠”就是不好的意思,但“莠”的本意是狗尾草,狗尾草和庄稼共生共伴,狗尾草和庄稼的幼苗很相似,农人不容易及时清除,所以《尔雅翼》云:“莠者,害稼之草。”孔子也曰:“恶莠,恐其乱苗也。”
《齐风·莆田》就提到了这种“恶莠”: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dāo)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dá)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guàn)兮。未几见兮,突而弁(bian)兮!
不要耕种大片的田地,因为那里长满了茂密的狗尾巴草。不要思念远方的人,那会使你忧心忡忡。
不要耕种大片的田地,因为那里长满了又高又长的狗尾巴草。不要思念远方的人,那会使你忧心不安。
漂亮美好的模样,扎着高高的羊角辫。只是几天没见面,突然戴冠成人了。
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此诗的解释是这样的:“比也。言无田甫田也,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朱老夫子总是深谋远虑,见识深刻,他认为其是建议人们不要舍近图远,厌小务大,要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我是看不出来的。我看出来的就是一位妻子思念远在他方的丈夫,思念到极致,甚至不愿意种大块的田地,因为她没有那么大的精力锄和庄稼一样茂盛的狗尾草。妻子说是不想念丈夫,因为想念让她寝食难安,忧心忡忡,但是田还得种,思念也停止不了。只是,有一天,丈夫回来的那一天,曾经的黄口小儿,如今已经“突而弁兮”长大成人了。
《齐风·莆田》中的狗尾草展示了狗尾草的生命力,如果你愿意联想,那妻子的思念也如狗尾草一样不可阻挡,不可抑制。
《小雅·正月》也提到“莠”:“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此处的“莠”不是指狗尾草,而是狗尾草的引申意思,不好,不良。
《小雅·大田》中也有“莠”:“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是说庄稼长得好,锄草很及时,所锄的草就是“稂”“莠”,后来,“不稂不莠”被后人引喻为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似乎“莠”除了是孩子的玩意儿,就一无是处,但其实牛羊很喜欢吃狗尾草,而且其可以入药,可以治疗面部癣,《本草纲目》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我曾经四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和狗尾草有关:“如果你是牡丹花,那你就盛开成富贵娇艳的牡丹花,如果你是玫瑰花,那你就盛开成芳香馥郁的玫瑰花,但如果你就是狗尾草,那你也一定要长成在风中摇曳、健康茁壮的狗尾草。”
很多人告诉我,他或她就是那狗尾草,我认为很好。就让从前的“恶草”在今日“莠”出光明的尾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