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一直是我喜欢的玩意儿,至今家里小院还种着几株大葫芦、宝葫芦、瓢等好几种。秋冬时节收获时,我总把其堆满书桌上下,然后筹划着在大葫芦、宝葫芦、瓢上画些什么,不是附庸风雅,只觉好玩。
因为一开始不会保管葫芦,很多都渐渐发霉,但我并没有扔,仔细观赏时,还发现其还因着霉点而涂上色彩,别是一般风韵。
葫芦作为“腰舟”倒是让我新奇,这有千年前的诗为证,千年前,葫芦被称为“匏”。《邶风·匏有苦叶》提道:
匏(páo)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yǎo)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dài)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yǎng)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葫芦叶子已经枯黄,济水河也已经上涨。水深的地方把葫芦系在腰间浮过来,水浅的地方只把衣服撩起来就可以过。那济水一直在上涨,雉鸡“唯唯”在乱叫。济水再涨还淹不过车轮,那雉鸡鸣叫是在呼唤雄鸡。大雁发出和谐的叫声,旭日东升,天已明。郎君若是要娶妻,趁河没有结冰时。渡口舟子在召唤,别人都已渡河,就是我不渡,我专等我那心上人。
葫芦叶子枯黄正好,说明葫芦成熟了,葫芦可以帮主人公的心上人渡过正涨水的河,主人公一大早就在这里等心上人,看见那雉鸡鸣叫,声声呼唤雄鸡,不禁对自己还没有到来的郎君说:“若是想娶我,赶紧‘携匏涉水’来找我,我在岸边痴痴等你来。”可以看出女子急切又直接地盼望着心上人的迎娶。
从没想过葫芦有这等妙用,而躲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现代人,追求爱情怎么可能想到借葫芦一用?我的葫芦也不过是城市生活的边缘体验罢了。遥想公瑾当年,不是,遥想先民当年,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一匏在腰,渡水求偶,怎一个浪漫了得!
《诗经》中提到葫芦的地方有六处:
《卫风·硕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就是葫芦)。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小雅·匏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卫风·硕人》知名处在于其描述美人十分别具:美人的手似初生的茅草芽,美人的肌肤如凝脂,美人的脖子似天牛,美人的牙齿似葫芦籽,这样的美人“巧笑倩兮”怎能让人不爱她!葫芦籽竟然也可以用于称赞美人,而且妙不可言。
《小雅·匏叶》提到用葫芦叶子烹煮了待客,而且是贵族家的宴席,可见葫芦在千年前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只是从我这今人看,还是喜欢那有情有味的“携匏涉水”,所有物种但凡涉了情,就有了味道,而人是最需要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