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政敌都有谁呢?
首先,排第一的就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一生中,最让他难受和痛恨的敌人就是房玄龄。贞观元年七月,长孙无忌当上了右仆射,转年正月就有人密表太宗,说他权宠过盛,逼得长孙无忌主动请辞。告状的这个人就是房玄龄。此后直到太宗去世,长孙无忌都只能挂着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司徒、太子太师之类的虚衔,一直未能掌握实权。所以,他真是恨死了房玄龄。
宗室中和长孙无忌不对付的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李道宗四人。李承乾早在贞观十八年就病死了,但当年支持他的那些家族,比如柴家、薛家、房家还在。就在房遗爱谋反案发前几天,李泰病逝于湖北十堰郧阳,算他走运。他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都已经死了,所以李泰一伙没什么可让长孙无忌担心的了。吴王李恪是太宗诸子中比较成器的一个,在朝野的威望和呼声直到现在都很高,不能再留着他了。还有一个李道宗,功劳卓著,声望隆重,资历又老,而且一贯看不惯长孙无忌,这次也把他带上吧!
此外,还有高祖李渊的八驸马、九江公主之夫执失思力和侍中宇文节,也是长孙无忌的政敌。
正好借着房遗爱谋反做做文章,把这些人都牵连进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于是,长孙无忌就以纥干承基检举李承乾立功的旧事,暗示房遗爱把上面这些人都牵连进来,将功补过。房遗爱哪怕有他爹万分之一的智商,都不会上当。但很可惜,他没有,他是个愚蠢透顶的家伙,还真就信了,诬说以上诸人也参与了阴谋。
高宗看完调查结论既震惊又悲痛,他自问是个大善人,没有为难过谁,没有迫害过谁,可这些亲人为什么要造他的反呢?!
他很是想不开,特地召见房遗爱,我和你是亲戚,你为什么要造反?房遗爱是这么解释的,我看到贞观年间纥干承基检举李承乾、侯君集,不仅没被降罪,还得到了官爵,所以才检举了李恪他们。高宗不胜悲痛,你个傻子,你是驸马,怎么能和纥干承基相提并论呢?现在告发李恪谋反已经太迟了。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房遗爱都没提长孙无忌指使诬告这茬儿,真是愚蠢到家了!
事已至此,高宗哭着问大臣们:“荆王是朕的皇叔,吴王是朕的哥哥,朕想免他们一死,可不可以呀?”
长孙无忌的门生、兵部尚书崔敦礼马上出班反对:“周公诛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昭帝杀燕王和盖长公主,这些前事都不远,陛下怎么能为了施舍恩情而改动法律呢?”
高宗大哭,尘埃落定。
高宗四年(653年)二月,处理结果出台:撤除太宗庙里供奉的房玄龄牌位,赐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自尽;斩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尽管畏罪自杀,但还是被戮尸;其余如李道宗、李恪四子、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房遗直、房遗则、房遗义(房家老四)、宇文节、执失思力、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柴令武的哥哥谯国公柴哲威等,均被流放边陲。
这么多人倒霉,推原祸始都是因为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太宗将高阳嫁给房遗爱,真不知道对房玄龄究竟是爱还是恨?
薛万彻临刑前大呼:“我薛万彻堂堂健儿,留下我为国家效力不好吗?”李恪则痛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当时谁都没对他的这句话认真,不承想短短六年后,这话就应验了。
长孙无忌这一网下去,废掉了一个宰相(宇文节)、两个公主(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拔掉了房氏、柴氏、薛氏三大豪门,除去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执失思力四位驸马和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四个藩王。从此,朝廷之上再无异己。
后世史家普遍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出于排斥异己的政治目的,将谋反案扩大成了冤案,“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他们的大清洗,把李唐宗室中的牛人都干掉了,以至于后来武媚娘崛起时,宗室中已无能人站出来抗拒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九月,右仆射张行成病殁,长孙无忌马上就把褚遂良推了上去。二人联手,权倾朝野。长孙无忌他是得意地笑,且看今日之天下,谁敢和老夫作对?
十月,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县)发生了一场民变,规模虽然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很有特点:首先,这是唐朝历史上因为阶级矛盾而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当时,清溪地区(现今已是千岛湖区)暴发了洪涝灾害,政府非但不开仓赈灾,还不豁免各类赋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才酿成了民变。其次,打头的陈硕贞居然是一个女人,而且她在起义之初打出了“文佳皇帝”的旗号。中国古代的女性起义领袖不在少数,但陈硕贞是自称皇帝的第一人,比武则天还早了37年。就此意义而言,她才应该是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顺便说一句,有唐一代浙江地区冒出了三个民变领袖,除了杭州人陈硕贞,还有台州人袁晁和绍兴人裘甫。另外,北宋时期的民变领袖方腊(《水浒传》中方腊的历史原型)也是陈硕贞的同乡。
长孙无忌嗤之以鼻,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没有女人当皇帝这档子邪事儿,牝鸡司晨,公鸡孵蛋,纲常何在,伦理何在,乱弹琴嘛!他火速调集军队,用时一月平定了这场民变。
不过,世事无常,有些事此前没有,不代表永远没有。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的,偏要当给你看!
啊,她来啦,她来啦,她蓄起头发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