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个太子,稳了个皇后,这事大不大?大!但长孙无忌办的第二件事更大,他借着房遗爱谋反案大做文章、大肆株连,将朝中所有异己势力一扫而空。
房遗爱谋反,搞错了吧?没搞错,他的的确确谋反了。而房遗爱之所以会走上这条断头路,全都是拜老婆高阳公主所赐。
在分家产的问题上,高阳格外执着。哥哥刚即位,她就老调重弹,怂恿丈夫和大伯分家。这一次连老三房遗则也掺和了进来,和二哥二嫂一起向大哥房遗直叫板。房家的这点事儿闹得朝野皆知、满城风雨,把一代贤相房玄龄的脸面丢了个精光。房玄龄在政治上几乎可以拿满分,但在教育子女方面连及格线都没够到,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高宗气坏了,宰相之家应该是全国人民的道德典范呀,现如今却搞得乌烟瘴气、铜臭满满,岂止是有辱门楣,简直是败坏国风!所以,他不仅驳了妹妹的面子,还各打五十大板,将房遗爱贬官至湖北十堰房县,房遗直贬官至山西临汾隰
县。
没想到此举弄巧成拙,又成全了高阳的百僧斩计划。她正嫌丈夫在身边有碍她狩猎出家人呢,哥哥就把丈夫踢走了,开心开得简直可以开立方了。世间和尚千千万,死了辩机还没完。很快,僧道智勖、惠弘、李晃等人均成为高阳的裙下之臣。高阳迅速晋升为大唐头号网红,淫荡之名举国皆知。
帝王楷模李世民培养出个高阳,人臣楷模房玄龄培养出个房遗爱,怎么说呢,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你们都太优秀了,老天爷给你们往回找补找补!
老爸都管不了,当哥哥的又能怎样?高宗虽然听说了,却也只能装聋作哑。按理说,高阳对哥哥的沉默应该领情,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她觉得和谁睡、和几个人睡完全是她的自由,谁也管不着。并且,对于这位懦弱的哥哥,她不仅轻视,而且仇视,因为哥哥不支持她分财产的诉求。
她恨高宗,她丈夫房遗爱也恨高宗。高宗三年(652年),房遗爱休假回京,宅在家里生闷气。
这日,另一位被贬官的驸马——已故丹阳公主(高祖第十五女)之夫薛万彻来串门了。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将薛万彻流放广西来宾象州。高宗即位,大赦天下,薛万彻得以还朝。但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私下里对高宗和长孙无忌口出不逊,所以在这一年初又被外放到甘肃庆阳宁县。
两个失意的驸马聚在一起,自然是借酒浇愁,吐槽发泄。吐着吐着,就找到了共同话题:抨击长孙无忌,抨击当今圣上。当年,房家和薛家可都是李承乾那边的,本就看不上懦弱的李治,如今在李治手上吃了亏,自然更加憎恨他。骂着骂着,话题就变味儿了,渐渐转到造反的意思上来了。说到这里,两个失意的人一拍即合。薛万彻就说了:“别看我腿脚有毛病,但只要我坐镇京师,那些鼠辈绝对不敢轻举妄动。”二人合计一番,最终商定:干脆反了,事后就推荆王李元景为帝。
为什么抬出荆王李元景呢?一来李元景是高祖李渊健存诸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个,在宗室中资历最老、地位最尊。二来他的女儿是房遗则的老婆,李元景支持房二、房三与房大分家。三来李元景对二房说过,他梦见过自己“手把日月”。普通人只有资格手把肉,能手把日月的只能是天子啊!
然后,二人就去找李元景商量。李元景既然能说出“手把日月”的话,就说明他对帝位也是有野心的,有人推他,何乐而不为?三人继续勾连聚合,又把驸马都尉柴令武(柴绍次子、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之夫)拉入伙,组成了一个以一王(荆王李元景)、二公主(高阳和巴陵)、三驸马(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为骨干成员的阴谋集团。
说实话,如果搁在太宗时代,借他们十个胆也不敢造反。但现在不同了,在位的是懦弱的李治,他们觉得李治好欺负,扳倒他易如反掌。是的,高宗可能确实有些弱,但他们忘了一点,站在高宗背后的长孙无忌可不是省油的灯。
阴谋归阴谋,但计划还是很周密的,并且因为他们几个的存在感很低,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们,所以成功概率还是很高的!只可惜他们有一个猪队友——高阳。为了扳倒大伯子,她又想出了一个损招,诬陷房遗直非礼自己。房遗直够老实了,一直忍气吞声,但这一次他真是被气到了。弟弟他们在干啥,当哥哥的还不清楚嘛?!为了自保,高宗三年十一月,房遗直向朝廷检举了他们的阴谋:“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瓜。高宗十分震惊,命长孙无忌全权调查,一查,确有其事。既然属实,那就好办了,法典在那儿摆着呢,该自尽的自尽,该弃市的弃市,该灭族的灭族,该流放的流放。
但长孙无忌却动起了歪心思,他想,如此千载良机,若不善加利用,岂非绝大浪费?不如借着这起谋反大案,将朝中所有异己势力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