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河阳保卫战

肃宗四年(759年)九月,再无后顾之忧的史思明兵分四路直扑汴州(今河南开封)。

汴州是汴滑节度使许叔冀的战区。李光弼千叮咛万嘱咐:“你只要守住汴州十五日,我一定赶来增援!”许叔冀把胸脯拍得震天响,誓与汴州共存亡。结果,史思明一战击破汴州城,吓破了胆的许叔冀拉着平卢军的董秦和田神功一起投降了。

同样是投降,许叔冀是真投降,董秦和田神功是假投降。史思明把董秦的老婆孩子扣做人质,派大将南德信和田神功南下攻掠江淮。田神功在途中反杀南德信,重归朝廷。

江淮倒是无忧了,洛阳却危如累卵。许叔冀这一降可把李光弼坑惨了,他手下只有两万人马,军粮也只够支撑十日的。李光弼果断拍板:放弃洛阳,退保河阳。河阳就是今河南焦作孟州,在洛阳东北方向,可以从后面卡着史思明的脖子。

李光弼的决策在军事上是一个很好的处置,但在不懂军事的朝臣们看来,却是政治上的一条大罪:不战弃守洛阳。

肃宗倒是没追究李光弼,但另一条无名之罪却坑了李光弼的后半生。

李光弼撤离洛阳时太匆忙,竟忘记带走太子侍妾沈氏。当年李豫收复洛阳后,认为战乱很快就能平息,洛阳不会再有危险,就把沈氏留在了洛阳。没想到史思明降而复叛,李光弼撤离时偏偏就忘记带走沈氏。

史思明攻占洛阳,沈氏从此下落不明。沈氏何许人也?她可是代宗的老婆、德宗的老娘。李光弼忘了带她,相当于将大唐的皇后和太后拱手送给了史思明。结果嘞,代宗找了一辈子老婆,德宗找了一辈子妈妈。李光弼之才具绝不亚于郭子仪,后来之所以被代宗父子边缘化,别的理由都是扯淡,弄丢沈氏才是根本原因。

果不其然,史思明被河阳搞得很难受,于十月亲率大军来攻河阳。这已经是史思明和李光弼这对冤家第三次交手了。巧了,三次都是围城战,李光弼每次都是守方,史思明每次都是攻方。第一次在常山,李光弼胜。第二次在太原,还是李光弼胜。这一次李光弼依旧守得很稳。

董秦趁两军对垒的工夫,率五百人突围而出,归附李光弼。肃宗很高兴,赐给董秦一个新的姓名——李忠臣,并任命为陕西、神策两军节度兵马使。

但李光弼没能完成帽子戏法,河阳最终还是丢失了。这事儿不怪他,要怪二“恩”——鱼朝恩和仆固怀恩。

驻守陕州的鱼朝恩频频上表,劝说肃宗督促李光弼收复洛阳。肃宗也不想收复两京的历史功绩打了五折呀,一再催促李光弼进军。李光弼深知敌强我弱、不利出战,一直拖着。

偏偏仆固怀恩也上表说,应该进军收复洛阳。鱼朝恩说的是外行话,但仆固怀恩这个内行说这话就其心可诛了。他是朔方军中仅次于郭子仪的二号人物。郭子仪被召回京师后,仆固怀恩觉得节度使宝座非他莫属了,没想到肃宗却给了李光弼。这就让仆固怀恩很不爽了,现在有机会把李光弼挤走,当然要出手。

有二恩捅咕,肃宗的态度就更坚决了,催促李光弼出兵的中使是派了一拨又一拨,那架势跟当年玄宗逼令哥舒翰出潼关如出一辙。

李光弼不敢再坚持了,留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会同二恩及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进至洛阳城北的邙山。

李光弼想在山上列阵,但二恩坚持要在山下平原列阵,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当他们僵持之际,史思明却果断抓住有利战机出击。官军连阵都没列完,结果可想而知,“死者数千人,军资器械尽弃之”。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率部北渡黄河,退保闻喜。鱼朝恩和卫伯玉退回陕州。

大家可能发现了,河阳保卫战与当年的潼关保卫战极为相似:首先,统军大将深知敌人强大,都主张坚守不出。其次,皇帝都犯了着急的毛病,强令守军出击。最后,会战失利都对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光弼坚持了十六个月的成果瞬间清零。河阳的李抱玉也撑不住了,弃城而走。叛军迅速席卷黄河两岸。史思明以史朝义为先锋,直逼陕州。原本好端端的形势急转直下,朝廷面临着自潼关败战以来的最大危机……

谁能化解危机?郭子仪?不对!李光弼?也不对!仆固怀恩?更不对!那是谁?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 ozaAN59z/5P3MmS2lMuOYScuUouP4bK2he7iI+Ve130KrOq2SgwYIycM0mfMjS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