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大败,举世震惊。九节度二十万精锐,还有回纥人助阵,谁能想到会战败,败得还这么惨?!
这则败讯对人心几乎是摧毁性的:河南各郡县官吏不战而逃。叛军离洛阳还很远呢,东京留守崔圆和河南尹苏震就弃城逃跑了。
九节度(李嗣业和鲁炅的职权分别由军将代使)纷纷上表请罪。最该请罪的鱼朝恩却当起了哑巴。这一点很宦官,他们监军具有明显的“三有”特征:有权,揽;有功,抢;有责,推!肃宗虽然窝了一肚子火,但谁也没追究,仗已经败了,再追究也无济于事,况且以后还需要这些人出力呢!
接下来就该擦屁股了,谁来擦?当然是天选大冤种郭子仪!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知东京留守,全面主持关东战守事宜。
朝廷以为史思明会尾随追击,可史思明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屯兵于相州城南。显然,他想先搞定安庆绪。
安庆绪以为史思明一定会派人来问罪,责怪他为什么不履行承诺、开门迎接。他又想错了,史思明一个人都没派,就是每日犒赏将士。
史思明越不动,安庆绪越慌张。他也明白,以他目前的实力,根本不是史思明的对手。思来想去,安庆绪还是妥协了,派安太清去见史思明:他,大燕皇帝安庆绪,愿意退位让贤,尊史叔为皇帝,俯首称臣。
史思明强压内心的喜悦,假装淡定地说了四个字:“何至如此!”随后,手书答复安庆绪:“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哎呀,侄儿你这说的是哪里话,你还当你的皇帝,咱们是兄弟之国,互为藩篱。
安庆绪虽然知道史思明装腔作势,但形势所迫,不得不带着四个弟弟、高尚、孙孝哲、崔乾佑及三百骑兵来到史思明大营。他的态度很谦卑:“臣本来已经陷入绝境了,感谢大王看在先父的面子上,大老远跑来救我。您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话音刚落,就听史思明大喝一声:“丢失两都不算什么!可你身为人子,居然杀害自己的父亲,真是禽兽不如、天理难容!我为太上皇我安哥讨伐你,还能受了你的蛊惑吗?!”说着,就让左右将安庆绪等人推出斩首。
至此,安氏父子全都作古,安史之乱进入了“史”的时代。
相州城中的叛军随即投降史思明。史思明留长子史朝义守相州,自己引兵返回范阳,准备先摆平平卢军再南下。
年前,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殁。高句丽族将领李怀玉杀了王玄志之子,推立表哥侯希逸为平卢军使。肃宗鞭长莫及,只得加授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
这事儿无形中开了一个坏头,因为各地军将忽然意识到,只要他们力量足够强,是可以自行拥立节度使的,朝廷已经没有力量管他们了。史载,“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四月,史思明于范阳称帝,立妻辛氏为皇后,封史朝义为怀王、周贽
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军。
随后,他联合两番攻打平卢军。侯希逸撑不住了,被迫放弃平卢,率残部两万人由青州(今山东潍坊青州市)南渡黄河,与田神功会和于兖州(今山东济宁兖州区)。平卢军虽然又合体了,但已经离开了故地。
郭子仪刚给肃宗擦了一半的屁股,鱼朝恩又让他来背锅,红口白牙非说相州之败是郭子仪的责任。肃宗顺势剥夺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召回京师。朔方军拦着中使求情。郭子仪骗大家:“我只是为中使送行,不走!”将士们信了。结果,他飞身上马,跟着中使就跑了。兄弟们,皇帝的话怎能不听呢?
只是郭子仪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闲置居然就是四年,直接缺席了安史之乱的后半程。
不用郭子仪,就只能用李光弼了。由于广平王李俶已经在去年五月变成太子李豫了,不宜再统军作战,肃宗就任命次子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同时加封朔方节度副使、回纥国丈仆固怀恩为大宁郡王。
葛勒可汗年老多病,迎娶宁国公主后不久就死了。由于长子叶护已经被他杀了,所以就由次子移地健继承了汗位,是为牟羽可汗
。这样,仆固怀恩就成了回纥的国丈。
牟羽对唐廷无甚好感,刚一即位就捏咕宁国公主。按照回纥人的丧葬礼仪,男性去世,不曾生育的配偶是要殉葬的。牟羽就逼着宁国公主殉葬。宁国公主不肯,说你们回纥娶中国媳妇,必是仰慕中国礼法,如果依从你们回纥礼法,又何须不远万里求亲?牟羽不听。宁国公主被逼得没辙了,把心一横,夺过一把刀就把脸面划破了。牟羽被震惊到了,这妮儿是个狠人,已经破相了,下去了再把我爹吓着,算了吧!
宁国公主不断致信肃宗,恳请父亲救她脱离苦海。肃宗听说宝贝女儿都被回纥人逼成这样了,心疼得要死,赶紧派人去回纥做工作,想让公主回国。牟羽无所谓啊,他对唐廷无好感,对迎娶大唐公主也没兴趣,就同意了。宁国公主在出嫁一年多以后,终于返回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