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还要烧三把火呢,何况新君?!从来一朝天子一朝臣,穆宗践祚,宪宗身边那几个人就倒霉了。方士柳泌被杖毙。柳泌的两个伯乐,宰相皇甫镈
被贬海南海口,宗正卿李道古被贬广东惠州。皇甫镈的同学、同党——另一宰相令狐楚被贬湖南衡阳。
穆宗的以上举措赢得了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特别是贬黜皇甫镈时,全长安百姓倾巢而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自发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对这位年仅 26 岁的新皇帝充满了期待,无他,只因为他是新的。新的东西包括人,似乎都自带希望的光环,莫名给人一种改头换面、扬眉吐气的精气神。
但大家很快就失望了。穆宗瞅着是个大人,其实就是一巨婴,他身上有三个显著的标签。
第一个,妈宝。儿子爱母亲、孝顺母亲是应该的。但凡事都讲究个度,过犹不及,尤其是举重若轻的皇帝。穆宗刚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尊奉母亲郭贵妃为太后,把郭家连死带活的男丁封了一圈。他还斥重金修缮兴庆宫,作为郭太后的寝宫。每月初一和十五,穆宗都要去兴庆宫看望母亲。但你看就看呗,每次都带上群臣百官、后宫亲属和内外命妇
,这是几个意思?老太太是你娘,又不是大家的娘!关键是大家也不好空手去看老太太呀,总是去,人家钱包受不了啊!
第二个,玩咖。在玩儿这件事上,穆宗绝对是个天才,玩出了花样,玩出了高度,丰富地过每一天,快乐地过每一天。他的爱好很多,除了“倡优杂戏”,还喜欢唐式摔跤——角抵、手搏,以及举办各式各样的party。穆宗贪玩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的。册拜太后可是国之大典,庆祝活动当然应该搞得高大上,穆宗却让有司“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内而观之”。当年重阳节,穆宗不顾宪宗大丧,硬是搞了一个超级大party,大宴群臣。穆宗甚至觉得,皇帝和百官公卿一掷千金欢宴,正说明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才对。
第三个,败家子。穆宗是唐朝出手最大方的皇帝,没有之一。盖宫殿、修假山就不说了,就说他动不动就赏赐,赏赐多少全看心情。要是别人做了什么讨他欢心的事情,打赏倒也说得过去。可他是突发性、无厘头式的,经常坐着难受、闲着无聊了,忽然想花钱了,冷不丁就赏赐了,搞得受赏赐的人都莫名其妙的。
对于穆宗的这些荒唐行为,百官还可以忍受,嗨,毕竟是个皇帝嘛!可大家真心受不了他说走就走。穆宗好动,坐不住,经常一拍脑门就要出宫。以前的皇帝出宫,肯定事先要和宰相们通气报备,去哪里,去多久,带多少人,啥时候回来,交代得明明白白的。穆宗不,他是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他就走呀!
一天,他忽然说明儿个要去华清宫玩儿,傍晚时分回来。时值吐蕃犯边,长安内外如临大敌,连空气里都满是紧张的味道。宰相们急了,带着百官跑到延英门外切谏,陛下,平时也就罢了,这次能不能不去,危险!表奏都上了三道了,穆宗就是不吭声。群臣只得让步:“陛下坚持要去的话,请把臣等带上。”穆宗依旧不回复,不回复就是不同意,有你们这些聒噪的老头子在边儿上,朕玩儿不尽兴!宰相们年龄大了,不能久站,实在等不起就回去了。但谏官们还不甘心,一直等到日暮时分,才不得不回了家。第二天一早,穆宗忽然出城望华清宫而去,随行人员多达上千人。一直玩儿到夜幕降临,他才意犹未尽地回到长安。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穆宗都没个皇帝的样子。大臣们不管属于哪一派,都觉得皇帝这么浪不成体统,经常劝谏。一天,五名谏官劝穆宗不要搞那么多party,不要总出去浪,要多关心国家大事。穆宗很认真地问了一句:“这五个人是干吗的?”皇帝居然不知道谏官是干啥的,宰相们当场被雷得外焦里嫩。
不过,话说回来,穆宗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比如,听了逆耳的话,他从不生气。每次大臣进谏,不管话说得多尖锐、多刺耳,穆宗的态度始终是端正的,对对对,爱卿你说得对,太对了!别以为他在演戏,他是真的不生气,并且事后也不会打击报复。这说明穆宗并不傻,他心里还是能分清好赖的,只是大家说了也白说,他该咋样还咋样,他就是单纯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此外,穆宗还有一个优点,雅好文艺,推重文士。大家想不到吧,他居然是唐朝最尊重、最喜欢、最善待文化人的一个皇帝。一大批失意落魄的文士、诗人,比如元稹、李绅、白居易,都因为他的这个优点而改变了境遇。